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55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78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5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分析和甄别上海市需水系统和长江口水源地供水系统风险因子,建立基于水资源供需平衡的上海市水源地供水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并采用系统动力学预测模型和高分辨率非正交曲线网格移动潮滩边界的长江河口盐水入侵三维数值模型,分别计算分析2030年人口增长、径流减少和海平面上升等3种风险因子叠加作用下的上海市需水量与长江口陈行、东风西沙和青草沙3个水源地的可供原水量,并进行供需比较分析和供水安全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在海平面分别上升10和25 cm、枯季平均径流和没有新增水源条件下,2020年的缺水量分别为39万和74万m3/d,特枯水文年供水能力降低19万m3/d;若新增没冒沙水源300万m3/d,可缓解上海市2020年的缺水状况。  相似文献   
112.
研究意义:从国土空间视角研究河湖岸带功能作用与管控对策,为完善全域全类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品质国土空间都具有提供一定参考价值。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论: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中,河湖岸带是重要产业带、重要生态廊道、重要景观带,应遵循以水定陆、以陆控水原则,通过确定空间范围、编制专项规划、出台管控规章、构建协调机制等措施,以促进岸带资源合理利用、筑牢河湖生态安全屏障、彰显区域特色景观风貌,进而强化河湖岸带国土空间管控。  相似文献   
113.
玉树地区近50年气温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玉树地区1957-2007年的逐月气温资料用气候均值和均方差方法计算了线性趋势系数,并采用蒙特卡洛显著性检验对玉树地区近50年来冬季、秋季、春季和夏季气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树地区气温变化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其中秋季、春季气温上升趋势最为明显,年平均气温以0.23℃/10年的速度升温,高于青海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线性趋势系数为0.16℃/10年。  相似文献   
114.
利用高分辨率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 分析造成2021年11月7—8日东北极端暴雪的温带气旋结构特征及爆发性发展机制, 结果表明:温带气旋发生在高空冷涡背景下, 地面气旋在黄海形成后出现爆发性快速增强并沿东北地区东部北上。地面降雪区主要分布在气旋西侧, 且降雪强度与气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地面气旋在爆发性发展后由叶状云系演变为逗点涡旋云系, 并表现出明显的锋面断裂和暖锋包卷;其垂直结构也先后出现高空锋区断裂、干暖核形成和中性锢囚锋区加强;西伯利亚高压脊、华北高空槽和东北高压脊3个异常中心构成Rossby波列, 随着高度异常中心不断东移及波能量向下游地区频散, 华北高空槽区的波作用通量明显增大导致华北冷涡快速增强, 涡度因子的急剧增大有利于地面气旋爆发性发展;随着平流层位涡高值区沿等熵面不断向南发展和向下传播, 导致中层冷涡快速发展并向下伸展, 诱发地面气旋爆发性增强。  相似文献   
115.
文章利用NCEP再分析图,根据华北2000年1月冷湿多雪白灾、4月暖干强沙尘暴的情况,对其气候异常特征、环流异常特征、太平洋SST场变化以及南方涛动的ENSO事件等进行图解分析.指出华北气候异常事件与大气环流、北太平洋SST异常有关.造成了冬季1月东亚阻高和春季4月北太平洋-白令海阻高明显偏强、偏北,而二者的强度和位置又决定东亚大气环流的位相和天气特点。两次气候异常事件与1月东亚反气旋频发过程、4月东亚气旋频发过程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6.
长城岭-凤凰山地区位于湘南多金属矿集区,找矿前景较好.通过Landsat-8遥感影像解译长城岭-凤凰山一带的线-环结构,发现长城岭"Φ"型构造特征;根据实测围岩蚀变光谱特征,选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比值+主成分分析法,基于landsat-8 OLI数据提取了长城岭-凤凰山地区铁染、羟基及硅化蚀变异常信息,基于Worldvie...  相似文献   
117.
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及云雷达、微波辐射计和SA双偏振多普勒雷达等多源观测资料,分析2020年11月17—19日张家口地区一次雨雪天气的降水相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高空低槽、中低层低涡与地面倒槽配合下,高空槽后西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南下造成气温迅速下降,导致降水相态变化。过程前期整层大气均为强暖平流,且地面气温较高,降水相态为雨。18日傍晚冷平流发展强烈,各层温度迅速降低,整层变为冷层,导致降水相态转换为雪。散度和垂直速度的诊断表明降雨时段的动力强迫主要位于高层,降雪时段则主要位于低层。云雷达高分辨率资料可以反映0℃层变化,大于10 dBZ的质心变化可以指示降水强度变化,降雨时的基本速度最大可达6~8 m·s-1,而降雪时则小于2 m·s-1。微波辐射计高分辨率时空资料可以准确判断雨雪转换时间,降水开始之前3~5 h积分水汽含量出现跃升与峰值。双偏振雷达和微波辐射计结合可以对降水粒子相态实现准确判断,可用于降水相态转换的临近预报。  相似文献   
118.
放牧干扰对草原的植物物种组成以及群落结构的影响过程是群落生态学的重要内容.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轻牧、中牧、重牧3个样地上,设置100个0.25 m2的小样方,通过调查种类组成,比较小尺度区分面积上的物种多样性及物种数目的空间分异性;采用Bray - Curtis相似性指数法研究了不同放牧梯度上物种组成结构异质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样地群落物种数表现为轻牧>中牧>重牧,而小尺度样方内物种数与物种多样性均呈现中牧>轻牧>重牧趋势;在轻牧条件下,整体来看,小样方内物种数目的分布围绕平均值具有较小波动;在重度放牧区,不存在维持多个物种数的样方;而在中度放牧区,物种数的空间分布呈现“凹型”格局,相比于轻牧、重牧阶段,物种数在样方中的平均分布程度降低,即物种数目很多或很少的样方大量存在.从物种结构的空间异质性来看,轻牧区样方之间种类组成的相似性不明显,群落物种形成均匀分布;中度和重度放牧区,具有随机分布的群落物种结构.牧压影响小尺度区间面积上的物种数、种类构成及其空间异质性,物种数目的频度分布及种类成分相似性的蒙特卡罗模似统计运算,能够较好地拟合不同放牧梯度上物种分布的空间格局,反映群落演替动态.  相似文献   
119.
基于POI数据的上海市餐饮业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锦玥  何益珺  塔娜 《热带地理》2020,40(6):1015-1025
以上海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兴趣点(POI)数据,运用核密度分析刻画餐饮业空间格局,并构建OLS模型、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探究餐饮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餐饮业空间分布呈块状聚集、多中心发展的格局。其中,西餐业高度集中于内环线以内,呈东西向延伸;快餐业在中心城区和高校集聚的城郊结合部大规模集聚。空间计量回归结果表明,餐饮业分布受到人口、经济、交通、空间4类要素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规模大、交通优越、相关业态丰富会促进集聚,而周边业态的混合度过高则会抑制集聚,城市空间结构也会影响餐饮业分布,商圈、中心城区的餐饮业密度更高;中餐、西餐、正餐、快餐4类餐饮业分布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性,西餐企业倾向于分布在地价较高的地区,中餐企业对交通可达性有更高的需求,正餐企业的分布与当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显著相关,快餐企业的分布与各类文娱公共设施的分布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0.
重建地方:人文地理与GIS结合研究的路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叶超  塔娜 《地理科学进展》2020,39(8):1249-1259
地方是很重要的地理学概念。中外学界对地方的研究有丰富积累。围绕地方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探索人文地理与GIS结合研究的路径和方法对中国地理学尤为重要。“重建地方”旨在打破学科界限,重新发现学术研究的“地方”,并将学术与生活、思想与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反思和重建生活中的“地方”。人文地理与GIS结合研究主要聚焦于流动性的大尺度城市空间与稳定性的小尺度社区空间。通过运用开放的街景地图、3D-VQGIS等新GIS工具和方法,整合大数据与小数据,将定量与定性结合,丰富了地方性研究的方法与理论,使人文地理与GIS结合有新的方法论与可操作的手段。以地方为主题,人文地理与GIS的结合还将重塑这2个子学科,进而促进地理学发展。未来应该大力探索人文地理与GIS结合的思想、理论与方法,实现学科内的交融互动,并将其应用于解释尺度交错的现实问题,进而在理论和实践上重建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