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Pb震相是近震震相中的一个重要震相.关于Pb震相典型特征的总结和分析,对指导区域台网工作人员如何识别该震相,丰富台网观测报告震相产出,提高地震定位精度和确定康拉德界面等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识别困难,国内很少有系统进行有关Pb震相的识别和研究工作.本研究采用首都圈地区高密度台网2009-2015年记录到的369个ML≥2.5地震事件的波形资料,重新分析震相并识别出1153条Pb震相.基于震相资料,利用时频分析、多项式拟合、射线分析、最小二乘法、联合反演、理论走时计算等方法进行研究,并在结合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我们得出:在首都圈及邻区,在肉眼可识别时频域内的特征来看,通常容易识别的Pb的振幅或频率高频部分相对比初至Pn和Pg大或高,也有振幅变小或者频率变化不明显的情况,这可能与震源机制、台站方位、场地响应、仪器类型等方面有关.时频分析、功率谱密度和肉眼识别分析的结果表明,P波的主要能量集中在相对低频部分,Pn,Pb,Pg,PmP四种震相(本研究以后提到的震相顺序只考虑这四种震相)有很强的共性,区别在于传播路径上的不同,频率或观测记录周期上的小幅度差别.在Pg作为初至波时,Pb震相的低频主频部分与Pg震相的低频主频部分带宽差不多(受到包含Pg震相的影响),但是高频主频部分频率更高,Pb到时在Pg之后,PmP之前.Pn作为初至波时,Pn震相低频主频部分带宽比Pb宽,但是Pb高频主频部分频率相对更高,Pb在Pn之后,在Pg之前.鉴于震源深度对Pb到时顺序的影响,及其在定位结果中精确度最差的情况,在震中距约在80~140km范围内时,得考虑区域地壳厚度横向不均匀、震中距、震源深度等情况并结合波形特征,来判定Pb是否为初至震相.Pb震相在康拉德界面的平均传播速度约为7.0km·s^-1,康拉德界面平均深度约为23km.Pb射线的分布情况直接证明了康拉德界面在首都圈地区的分布是连续的.基于本研究利用Pg,Pb,Pn,PmP震相走时联合反演所得模型计算的理论走时结果和实际观测结果一致进一步证明了我们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2.
任鸿飞  陈怀玉 《地下水》2015,(1):109-111
运用瞬变电磁与高频大地电磁法对采空区展开综合探测,并对地质、水文、物探调查资料进行综合研究、评价,最终验明了该方法组合在查明煤矿采空区的分布范围及空间特征的有效可行性,为今后全省煤下铝采空区的探测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33.
河南平宝煤业有限公司风井山体滑坡在2011年7-8月份已发生滑移,目前整体处于基本稳定-欠稳定状态,在持续不利荷载作用下,随着变形的发展和加剧,将可能导致下滑失稳,威胁风井场地建筑和设施的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通过对滑坡特征及稳定性分析,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和避免滑坡灾害造成的不必要损失。  相似文献   
34.
陈怀玉  温志国  睢栋超 《地下水》2010,32(2):173-174
通过对矿区有关资料的统计分析,从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老窑水构造裂隙水等五个方面因素分析矿床充水因素。结合矿区实际,提出矿山开采时应采用联合疏水法对充水水源-上层灰(砂)岩进行疏干和下层灰岩水进行降压,加大矿区地下水动态监测等突水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35.
太平洋板块沿希库兰吉海沟俯冲至新西兰北岛下方300km左右,向南与新西兰南岛发生碰撞,导致北岛发生顺时针旋转。该区域为研究俯冲带地幔楔变形,理解俯冲过程中地幔物质运动及其动力学过程的理想场所。本研究利用近震(深度范围在70~150km) S波分裂计算获得了北岛弧后塔拉纳基地区的地幔楔各向异性特征,结果显示快波方向和延迟时间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变化。深度在120km之上的地震对应的快波优势方向为NE—SW,近似平行于海沟走向,反映了地幔楔中平行于海沟方向的地幔流动引起的橄榄岩晶格优势排列;而120km之下地震主要集中在塔拉纳基地区北部,快波方向为NNE—SSW向,且延迟时间随深度增大而增加。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到100~150km处的俯冲角度急剧变陡至近似直立,引起深部地幔楔强烈变形。因此,推测弧后北部深度>120km地震的NNE—SSW快波方向可能是受到地幔楔中平行于海沟走向的地幔流动,以及俯冲角度变陡而使深部地幔楔强烈变形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弧后北部地幔楔深部的拉张作用更为强烈,是造成各向异性在空间上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