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01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102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262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92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58年   2篇
  1936年   2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9 毫秒
31.
本文根据农业生态经济学原理,结合山西省雁北地区农业综合开发的实践,提出了农业综合开发的生态经济学原则,明确了农业综合开发的系统目标体系,并从调整结构、合理布局、建设高效农田、延长食物链和发展加工业等方面阐述了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2.
33.
大雪山—锦屏山推覆带分布有众多燕山期花岗岩体,与围岩呈似整合状产出,主要为二云母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据岩石化学分析资料,表明以Si,Al含量高为主要特征,且K_2O>Na_2O,属于铝过饱和—强烈过饱和的富碱—适度富碱的岩石类型。在多种环境判别图上,作为主体的二云母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均落入造山带同碰撞期范围,即非常接近于Harris的碰撞带Ⅱ类花岗岩。作者认为,这类花岗岩主要来源于陆壳,是在碰撞造山过程中引起地壳增厚,并产生瞬时剪切热,从而导致熔融乃至侵入的。  相似文献   
34.
董坑铀矿床成矿要素及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达忠 《矿床地质》1990,9(1):70-76
江西西北部董坑及其附近的铀矿床产于震旦系上统陡山沱组的Z_3~(1-4)层和灯影组的Z_3~(2-2)层细晶白云岩内。铀矿化与咸化水白云石化蚀变有关,并与方解石脉共生。作者以该区的系统岩矿资料、热分析曲线、包裹体测温、稳定同位素、硅酸盐分析以及水化学数据解释了董坑矿床的聚铀要素、成矿条件和矿床成因问题。  相似文献   
35.
36.
37.
下庄矿田基底的控矿作用及其有关地质问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徐达忠  薛振华 《铀矿地质》1994,10(3):150-155
本文提出武夷及其邻区存在两个裂陷槽及一裂隆,鹰潭-南城-安远-河源韧性断裂带为东部的火山岩型与西部的花岗岩型铀矿床的地质分界线,指出了加里东运动在本区的突出作用是使裂隆基底岩石发生混合花岗岩化作用。根据下庄矿田及其外围发现较深变质的岩石和较大规模韧性剪切糜棱岩带,得出下庄矿田是古老基底加里东热穹隆区多次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由于铀成矿作用赋存于初、脆性两种构造中,建议重新划分矿化类型以指导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38.
外生铀矿床中,铀在矿石内多以吸附状态存在,粘土矿物和有机质被认为是重要的吸附剂。对蒙脱石粘土矿物吸附铀的研究已有文献报导。本文就我国南方某地寒武系下统黑色页岩中与埃洛石粘土有关的901后生淋积型铀矿床铀的富集作用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矿床地质概况:矿区出露有震旦系上统灯影组灰岩、寒武系下统王音铺组、观音堂组黑色页岩。矿床处于 NNE 和 NE 向断裂夹持地带的下寒武地层倒转向斜内。矿区内构造发育,  相似文献   
39.
一、区域地质背景 广西地处中国东南部大陆边缘活动带,位于南岭多金属成矿带的西部,是环太平洋构造域和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区属华南褶皱系一级构造单元,在多旋迴构造运动作用下,产生一系列隆起带和拗陷带,可划分为五个二级构造单元(图1),即桂北隆起带,桂中—桂东拗陷带,云开隆起带,右江褶皱带和钦州褶皱带。区内岩浆活动频繁,每一构造旋迴都伴随有岩浆活动,以花岗岩类岩体分布面积最广,大致有五个北东向岩带和一个北西向岩  相似文献   
40.
修正的帕默尔干旱指数及其应用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4  
安顺清  邢久星 《气象》1985,11(12):17-19
一、前言 干旱是世界上普遍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据怀特(White)等的统计,美国每年因干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约有1.2亿美元,1977年美国农业总局因干旱给各州发放贷款就达3.2亿美元。我国有50%的面积属于干早和半干旱地区,即使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干旱也经常发生。特别是近年来连续的干旱,造成水资源的奇缺,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困难。 干旱与其它气象灾害不同,它是一种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