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38篇 |
免费 | 441篇 |
国内免费 | 63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44篇 |
大气科学 | 442篇 |
地球物理 | 227篇 |
地质学 | 1613篇 |
海洋学 | 482篇 |
天文学 | 24篇 |
综合类 | 218篇 |
自然地理 | 26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97篇 |
2022年 | 115篇 |
2021年 | 120篇 |
2020年 | 119篇 |
2019年 | 100篇 |
2018年 | 107篇 |
2017年 | 68篇 |
2016年 | 64篇 |
2015年 | 96篇 |
2014年 | 117篇 |
2013年 | 144篇 |
2012年 | 162篇 |
2011年 | 145篇 |
2010年 | 177篇 |
2009年 | 147篇 |
2008年 | 140篇 |
2007年 | 140篇 |
2006年 | 114篇 |
2005年 | 138篇 |
2004年 | 95篇 |
2003年 | 68篇 |
2002年 | 59篇 |
2001年 | 74篇 |
2000年 | 64篇 |
1999年 | 67篇 |
1998年 | 60篇 |
1997年 | 63篇 |
1996年 | 65篇 |
1995年 | 55篇 |
1994年 | 55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50篇 |
1991年 | 64篇 |
1990年 | 48篇 |
1989年 | 40篇 |
1988年 | 39篇 |
1987年 | 43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32篇 |
1984年 | 22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24篇 |
1981年 | 17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9篇 |
1959年 | 8篇 |
1957年 | 6篇 |
1956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评价北京北运河水系河流生态系统状态,分析底栖动物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6月对北京地区夏季北运河水系33个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理化因子特征进行野外调查,基于香浓维纳指数、均匀度指数、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划分以及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和空间结构特征。【结果】共鉴定出底栖动物3门23种,各采样点位平均密度为1037.35 ind/L,香浓维纳指数平均值为0.88,均匀度平均值为0.41。全区大型底栖动物共划分成5类功能摄食类群,其中刮食者物种数占绝对优势,滤食者密度占绝对优势。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夏季影响北运河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水温和p H。【结论】北运河水系底栖动物群落香浓维纳指数较低,水体污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32.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上古生界层序特点与岩相古地理演化规律,利用周缘野外露头和盆地钻井测井相特征,分析层序界面、体系域界面的岩性、古构造及海侵方向变化特征,总结层序发育特点与岩相古地理演化规律。结果表明: 不同风化序列的区域性不整合面及海侵方向转换面为二级层序界面,区域性海退面、下切冲刷面及陆上暴露面为三级层序界面; 潮间带砂坪及近岸相海侵含砾砂岩顶为海侵面,最大海侵面发育灰岩、泥页岩及煤层,是海侵体系域与高位体系域分界面; 上古生界包括二级层序2个: MSQ1、MSQ2,三级层序6个: SQ1、SQ2、SQ3、SQ4、SQ5、SQ6,其中SQ1—SQ2发育水进体系域与高位体系域,不发育低位体系域,SQ1为潟湖—障壁海岸沉积体系,SQ2为泥炭坪—泥坪相潮坪沉积;SQ3—SQ6发育完整的低位—海侵—高位体系域,SQ3发育区域性海退进积海陆过渡相三角洲沉积,SQ4早期为低位体系域下切冲蚀砂体,晚期沉积古环境由温暖湿润还原环境演变为炎热干燥的氧化环境,SQ5—SQ6早中期为氧化环境三角洲沉积,SQ6晚期为高位体系域具海侵夹层的潮坪相沉积。研究为鄂尔多斯盆地及其他盆地层序与岩相古地理演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新发现的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带分布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表现为组分齐全的蛇绿岩和增生杂岩。由盆地边缘向山区方向,大体呈依次带状分布的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岩、枕状玄武岩和深海相硅质岩,同时发现超镁铁岩之上被一套火山磨拉石沉积不整合覆盖。在克拉玛依蛇绿岩的白碱滩段中采得蚀变辉长岩样品,锆石SHRIMP定年结果集中在(414.4 8.6)Ma和(332±14)Ma。这一发现为研究中亚洋盆形成和消亡时代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确定准噶尔盆地基底性质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34.
本文以阿尔泰山两河源保护区采金废弃矿区为研究区,从地形、土壤、水分和地表植被4个方面出发,结合矿区现有条件,设置11种恢复措施,选取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生物量、植被盖度、物种数及土石比等7个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不同恢复措施的主成分得分及生态效益排名。结果表明,单一恢复措施,如推平、羊群驻扎、泥浆等基本上是从某一个方面来考虑生态恢复的,存在一定的缺陷,恢复效益排名比较靠后;多种措施相结合,不仅能改善土壤环境,也会引起植物群落多样性格局的变化,生态恢复效益很好;同一种恢复措施,施行年限越长恢复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35.
36.
37.
新疆玛纳斯河年径流时序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肯斯瓦特水文站54 a的逐月径流实测资料,运用参数、非参数检验和R/S分析探讨了玛纳斯河径流量的趋势、跃变及未来的变化趋势,并利用径流量年内分配特征指数描述了径流量年内分配状况。结果表明,玛纳斯河径流量在1995年发生跳跃式的突变,并达到极显著水平,这也与径流量累积距平显示的结果一致;径流量的赫斯特指数大于0.5,具有持续性,预示其未来变化仍将保持增加走势;计算表明,玛纳斯河肯斯瓦特站径流量高度集中于夏季(6、7、8月),年内分配指数中的集中度比不均匀系数具有更强的分辨能力与灵敏性,集中期所对应的最大径流量出现时间与实际月份相同,并且各特征指数间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38.
造山型金矿的成矿作用与H20-CO2流体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对阿尔泰山南缘和穆龙套金矿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无水的CO2-CH4流体在中亚成矿域中一些金矿床中具有同样重要意义。阿尔泰山南缘萨热阔布金矿包裹体的Xch4达0.20~0.23,穆龙套金矿的XCH4为0.07~0.23。CH4扩大了流体不混溶的范围,有利于对Au的富集沉淀。CO2流体在Au成矿中的重要作用至少包括了三方面的意义,即:缓冲流体PH值范围、提高流体中的Au含量并使其维持与还原硫的络合作用进行迁移;扩大超临界流体的温度范围;增加流体不混溶的区域。CH4的加入扩大了流体不混溶的范围,有利于对Au的富集沉淀。 相似文献
39.
40.
对塔里木河下游区域的草本群落进行了调查,获取了其分布状况和群落特征资料,并记录相应的地下水埋深,探讨了区域内距离河流不同处地下水埋深与草本群落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地下水埋深越大,草本群落的生物多样性越小,覆盖度越低,生态结构趋于简单,其中地下水埋深<6 m处草本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相对较高,>7 m处草本植物分布很少,部分地区也受到微地形和地下水埋深的双重影响;(2)在大尺度空间上,草本群落随地下水的分布特点与其他荒漠地区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加,草本群落的演替次序为:高水位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群落、中水位鹿角草(Glossogyne tenuifolia)群落、中低水位骆驼刺(Alhagi sparsif)群落,不同地下水埋深对应的草本群落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相似性和连续性;(3)塔里木河下游优势草本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均不大,主要是受水环境条件的限制,芦苇与骆驼刺的生态位宽度相对较大,在区域内分布较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