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1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5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徐群 《气象》1992,18(9):17-20
从年、季、月以至中期等多种时间尺度,探索、分析了1991年江淮流域入梅期异常偏早的成因。发现以前冬黑潮区为中心的北半球低纬暖洋流和暖空气异常偏强,热带中、西太平洋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是重要因素,其次还应考虑到5月13日太阳质子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对水沙动力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估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建设对周边海区水沙动力环境的影响,针对人工岛设计及工程海区水沙特性,建立了整体潮流泥沙物理模型,系统研究了人工岛建设引起的动力地貌演变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受岛体阻水影响,潮流在人工岛两端分别形成双向绕流,流速明显增大,并在岛桥结合部与岛隧结合部发育局部冲刷坑;人工岛背水面同时存在多个大小不一的强紊动小尺度回流,并具有不断形成、发育、发展到消亡的周期性变化过程。受人工岛自身位置、形态、尺度以及工程海区地形、水流、泥沙等因素影响,港珠澳大桥东、西两个人工岛引起的动力地貌演变效应,既在变化规律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又在影响形式与程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3.
徐群  杨义文 《海洋与湖沼》1982,13(4):358-369
洪泽湖是淮河流域最大的拦河蓄水的湖泊型天然水库,自五个年代以来陆续建立了一系列控制工程,但由于季风雨的变化无常,汛期上游来水量年际间仍有很大的变幅。据蚌埠水文站测得的7—8月平均流量,雨涝的1954年和1956年分别为干旱的1966年同期的36倍和28倍。因此,如能及早掌握汛期上游来水量大小,对于洪泽湖水量的合理调  相似文献   
44.
上年6月南方涛动与江淮流域夏季降水趋势的隔年遥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群 《海洋学报》1990,12(1):100-106
前期南方涛动指数(SOI)对汎期西太平洋副高的强弱,脊线的纬度及脊点的经度均有显著作用[1],因此,它对每年夏季江淮流域的旱涝分布也可能存在相当的影响.为此,分别计算了上年1月至当年7月各月SOI(其值的确定见参考文献[1])与夏季江淮流域12组雨量的相关值.  相似文献   
45.
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强度对太阳活动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徐群  杨秋明 《气象科学》1994,14(3):225-232
利用近38年(1954—1991)逐月500hPa高度数据确定的北半球副各到高强度资料统计了和太阳黑子数以及10.7cm射电通量的相关性,在考虑序列自相关性基础上进行了严格的检验,进一步肯定了一系列高相关联系;其次,利用非整数(年)波方法算出各副高强度在太阳活动主周期(10.9年)处有显著的响应.对照卫星对太阳“常数”的最新探测结果表明,北半球(尤其是东太平洋)副高强度的确能对太阳活动强度作出灵敏的正相关响应.  相似文献   
46.
121年梅雨演变中的近期强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群 《水科学进展》2007,18(3):327-335
1885年以来长江中下游梅雨期在70年代末发生了一次强年代际突变:从1958-1978年的弱梅雨时段突变为1979-1999年的强梅雨时段.后21年梅雨量比前21年平均增加了66%,长江中下游夏涝年出现率显著增长.此两时段梅雨由弱转强和出梅/入夏期由偏早转为延迟呈密切联系,这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中国东部夏季气候-水资源分布的突变.进一步分析,发现两时段内影响梅雨盈亏年际变化的前期因子也很不同.研究了两时段梅雨盛行趋势突变的成因,发现与显著增强的人类活动有关: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工业开始大发展,大气污染的增长导致地面太阳辐射减少,中国北方沙化土地面积又迅速扩大.同时温室效应的增长也表现在我国暖冬(尤其是2月).此外,长江中下游1月降水量增多;厄尔尼诺事件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也明显增多.由上述5因子组成的相关点聚图凸显出前后两时段处于截然不同的地-气环境位相.从2000年开始,长江中下游梅雨又进入新的偏少期,中国东部夏季水资源分布正面临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47.
本文就月地关系对我国汛期降水的影响(资料包括:近500年我国东部大范围旱涝等级、近百年长江中下游梅雨、伏旱各指数和近30年江苏汛期雨量—暴雨次数)进行了一系列检验,未发现有明显的统计关系。天体引潮力变化和夏季各月北半球500毫巴高度场之间也不存在任何系统的高相关。这些说明月地关系—引潮力因素虽然对气候的长趋势振动可能具有某种弱的影响,但对汛期长期天气过程的作用是很小的,对江苏暴雨的影响也不明显,不宜作为长期预报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48.
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长期预报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久恩  徐群 《气象学报》1962,32(2):129-140
本文试用数理统计法中时间序列的概念来作长期降水预报。降水的历史资料分为三部分处理:(1)趋势项,(2)周期项,(3)非周期项。在第(1)项中是利用移动平均将资料修匀,找出趋势(亦即长周期)的影响,并以理论曲线表达之;然后用线性矛盾方程组的求解来处理几个主要的整数年周期(2)的影响;最后,对非周期项(3)作为平稳随机过程用线性外推来处理。 本文分析了长江流域中下游五站5—8月的降水资料,并对其它地区降水资料在电子计算机上进行了计算,从预报趋势上看,此方法是有价值的。 本文最后提出并讨论了这一方法现在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准备今后继续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9.
太阳活动对夏季副热带高压强度的显著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wolf数表示的太阳活动准11年振动对夏季副热带高压存在着显著超越偶然率的高统计关系,它和500毫巴图上同季以至后延1—3年的东、西太平洋副高—北大西洋副高强度指数的高压相关可达到0.01—0.001信度;随着太阳活动增强(减弱),同季—后1年青藏高压(100毫巴)的东脊点也随着东伸(西缩),这可以用Markson提出的“大气电机制”进行解释。夏季100毫巴高度场显示出在中太平洋中低纬和北美中纬分别存在着对太阳活动特别敏感的对流区;因此通过雷暴—垂直经向环流的调制作用,太阳活动是可能操纵海洋副高强度的,此种日—地关系还有先东后西、自太平洋向亚洲传播的特点。  相似文献   
50.
长期预报能否取得质的进展,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掌握长期天气过程形成、演变的规律。目前,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寒潮、台风的短期天气过程。长期天气过程自然复杂得多,假若我们始终沉迷于统计技术,而不从基本原理上掌握长期天气过程演变的来龙去脉,长期预报工作就无法摆脱一定的盲目性和偶然性。苏联穆氏学派从二十年代建立之日起就重视长期天气过程的划分和分析研究,他们在环流分型、划分自然天气季节、探索前后各月(季)优势环流型的承继规律和韵律关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