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质学   32篇
天文学   2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嘉山管店-全椒龙王尖断裂表现为多条蚀变剪切带,镜下碎斑旋转变形明显,为"б"型,发育石英布丁构造.构造岩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该断裂的存在并具深断裂的特征.糜棱岩形成的差应力和应变速率及运动指向与郯庐断裂带内的糜棱岩相近.分析表明这条断裂是郯庐断裂带派生断裂,其形成与郯庐断裂左行平移有关.它控制燕山期花岗岩产出空间,指示郯庐断裂带左行平移可能发生在印支晚期.深断裂的属性使其成为金矿重要的区域控矿构造.  相似文献   
22.
AFC混合与铜陵地区侵入岩的成因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岩浆的混合有多种方式。国内使用较多的是简单二元混合模式,但更为普遍的应该是AFC混合,即在岩浆同化围岩的同时有矿物结晶伴随。根据热平衡原理,岩浆同化围岩所需要的热由结晶潜热提供,否则同化作用将很快中止。Nd、Sr同位素在反映AFC混合时最为有效.根据Nd、Sr同位素数据,结合岩石学资料,应用DePalo提出的公式所做的成因模拟表明,铜陵地区岩浆岩可能是幔源碱性玄武岩浆同化古老麻粒岩相下地壳的产物,幔源组份约占70%。  相似文献   
23.
铜陵地区高钾钙碱系列侵入岩   总被引:50,自引:3,他引:50  
邢凤鸣  徐祥 《地球化学》1996,25(1):29-38
铜陵地区侵入岩在化学性质上不属于一般的钙碱系列岩石。它们可能是幔源碱性玄武岩浆同化古老麻粒岩相下地壳为主的酸性组分,同时发生结晶分离(AFC的产物。铜陵地区侵入岩的特点是:以石英二长闪长岩为主,高钾富碱,富Sr,δEu=0.9±。εNd和ISr较低,Pb同位素比值中等,但均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在εNd-ISr图和^207Pb/^204Pb-^206Pb/^204Pb图上,样品投影点的特点是均作陡倾斜  相似文献   
24.
安徽沿江地区出露中生代橄榄安粗岩系火山岩,与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的橄榄安粗岩系不同,是一个新的类型。其特点是:以中性岩为主并与碱性岩共生;含少量或不含橄榄石;相对贫MgO、CaO、Cr、Ni,而碱度(σ)较高。它是大陆地幔低度部分熔融产生的碱性玄武岩浆,通过深部AFC混合,尤其是浅部结晶分异机制形成的。  相似文献   
25.
为了分析降雨入渗影响下非饱和土坡渗流特性,利用自制降雨模拟系统和实时监测系统,对降雨诱发非饱和土坡失稳过程进行全方位、多参量的实时监测,研究不同降雨条件下,不同坡度、不同压实度边坡坡体不同位置雨水入渗率和湿润峰的实变规律.结果表明:降雨入渗条件下,陡坡和高压实度土体不利于雨水入渗,而缓坡和低密实度土体入渗率变化快;实际土体吸力和含水量实时变化规律不同步,提出试验湿润峰概念,含水率(吸力)湿润峰点可按含水率(吸力)实时曲线的过渡区和雨后残余含水率(吸力)的线性交叉点确定;考虑单向吸湿或脱湿路径下土体含水率和吸力具有唯一对应关系,含水率湿润峰点与吸力湿润峰点的绝对值时差即为形成湿润峰所需时间;对比湿润峰实测值与Lumb半经验值散点分布规律,基于Lumb湿润峰深度计算公式提出非线性修正表达式.   相似文献   
26.
长江中下游岩带含铜岩体的Pb、Sr、Nd 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长江中下游铜、铁、金、硫成矿带,以矽卡岩型铜矿和潜火山岩型铁矿的密集分布而举世瞩目,这些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岩浆岩密切相关,本课题研究含矿岩体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含铜岩体是来自地幔流圈的碱性岩浆同化古老地壳物质同时结晶分异的产物。另外本文还讨论其物质来源和成因,铜铁矿床与侵入体的时空关系表明原始碱性玄武岩浆可能是成矿物质的主要携带者。  相似文献   
27.
降雨入渗过程中,土体吸力降低,体积明显改变。天然浅层土体长期受到季节性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开展水-力耦合及干湿交替对浅层残积土坡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分析浅层土坡孔隙水压力、湿润锋及安全系数的时空演变规律,并对水-力耦合及干湿交替条件下的浅层土坡失稳破坏机制进行探讨显得尤为必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水-力耦合分析下孔隙水压力以及湿润锋的迁移速度增加更快,边坡也更易失稳破坏;干湿交替初期,雨水入渗易引起地下水位上升,边坡可因正孔隙水压力的增加而失稳;干湿交替后期,湿润锋的快速推进加剧基质吸力迅速丧失及土体强度下降,边坡安全系数显著降低,发生失稳破坏的时间缩短。因此,可将湿润锋处的安全系数(局部最小值)作为控制边坡长期稳定性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28.
华北陆块东南缘蚌埠地区广泛分布的一套花岗质岩石,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太古代蚌埠期混合花岗岩。笔者通过野外调研和室内鉴定发现,无论是岩石类型组合,岩石结构特征,还是岩体与围岩明显的侵入接触关系,都表明其具有岩浆侵位及分异演化特征。尤其是从荆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黑云母中所获Ar - Ar 同位素年龄数据, 更进一步证明了该地区混合花岗岩为中生代燕山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9.
扬子地块东南缘沉积岩的Nd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周泰禧  徐祥 《沉积学报》1995,13(3):39-45
扬子地块东南缘上溪群分布区及其周边沉积岩的Nd同位素研究结果,支持存在一条苏浙皖古生代裂陷槽(或江南深断裂)的观点。上溪群以北直至长江边所分布的震旦系-古生代的盖层沉积岩,其Nd模式年龄有两组,表明物源区不同。裂陷槽以北,沉积岩的物源区为Nd模式年龄约2.0~2.1Ga的扬子物源区;以南的沉积岩表现出明显的幔源物质混染,显示出元古代岩浆活动的影响,而上溪群分布区以南直到江绍断裂附近主要表现上溪物源区的影响,华夏地块古老基底岩石则无显著贡献。  相似文献   
30.
皖南前寒武纪花岗岩类中片麻状构造的成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运用岩组分析等综合研究方法,确定了该区前寒武纪花岗岩类中的片麻状构造属动力变质成因,形成于地壳较深层次(10公里左右)的准韧性剪切带内,发生于距今7.5亿年左右的地质历史时期;其变形方式及变形产物具有从准塑性向脆性转化的特点;岩石的组构类型为S-构造岩和(B+R)-复合构造岩,显示出两次变形的显微组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