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39篇 |
免费 | 195篇 |
国内免费 | 28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7篇 |
大气科学 | 222篇 |
地球物理 | 156篇 |
地质学 | 725篇 |
海洋学 | 159篇 |
天文学 | 27篇 |
综合类 | 93篇 |
自然地理 | 10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56篇 |
2022年 | 67篇 |
2021年 | 48篇 |
2020年 | 44篇 |
2019年 | 60篇 |
2018年 | 48篇 |
2017年 | 48篇 |
2016年 | 42篇 |
2015年 | 50篇 |
2014年 | 67篇 |
2013年 | 58篇 |
2012年 | 46篇 |
2011年 | 67篇 |
2010年 | 67篇 |
2009年 | 49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69篇 |
2006年 | 59篇 |
2005年 | 48篇 |
2004年 | 45篇 |
2003年 | 51篇 |
2002年 | 32篇 |
2001年 | 37篇 |
2000年 | 43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6篇 |
1964年 | 3篇 |
1963年 | 2篇 |
1958年 | 7篇 |
1957年 | 5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山地冰川平衡线高度作为气候变化代用指标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以平衡线高度作为气候变化代用指标的理论依据进行了讨论,依据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的大量观测资料,建立和完善现代冰川平衡线高度与气候统计关系,从传统方法以区域范围内气候因子为参数改造为以冰川范围内气候因子为参数,通过检验认为改造后的公式比较合理.将公式外推到小冰期第二次冰进时的1号冰川,并运用侧碛垄最大高度法确定了小冰期第二次冰进时冰川的平衡线高度,给出了该次冰进时气候条件的半定量推算结果.证明利用山地冰川平衡线高度作为气候变化的代用指标,并且对气候状况进行半定量推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2.
为探究富营养化湖泊中自生源可溶有机质(DOM)在泥水界面的吸附行为,以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和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释放的DOM为代表,考察针铁矿对草、藻源DOM中不同组分的吸附特征.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表明类富里酸组分C1和类胡敏酸组分C4的含量很低,而类蛋白物质(类酪氨酸组分C2和类色氨酸组分C3)分别占草、藻源DOM荧光组成的70%和93%. 2种DOM均可被针铁矿吸附,吸附过程符合伪一级动力学.通过等温线拟合发现针铁矿吸附藻源DOM的非线性更强,饱和吸附量(23.77 mg/g)高于草源DOM(19.10 mg/g).特别地,类蛋白组分呈现非线性吸附,而类腐殖物质的吸附近似线性,且针铁矿对于DOM各荧光组分的吸附量顺序为:C3>C2> C4> C1,此非均质吸附特征与DOM组分的初始含量、分子大小、芳香性及有效吸附位点有关.红外光谱证实氨基、羧基和羟基是吸附过程中的重要官能团.因此,草、藻源DOM显著改变了针铁矿表面的有机物质组成,影响湖泊沉积物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23.
用华山气象站1985—2014年气象要素资料,分析近30 a华山云海的变化及云海与降水、相对湿度、风速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山年平均云海日为26.27 d,最多年份72 d,最少年份仅3 d;面积200 km~2云海年平均日数24.23 d;面积≥200 km~2云海平均日数2.87 d,最多有20 d (1985、1994年),最少有2 d(1997年),1997年后再没有面积≥200 km~2的云海出现。云海的出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年际差异明显。秋季云海出现日数最多(平均云海日数8.13 d),冬季最少(平均4.60 d);各月的云海日数8月最多,5月最少。面积≥200 km~2云海冬季出现日数最多,夏季最少;11月出现最多,3、12月次之,5月最少。面积≥200 km~2云海出现的前一天或当天一般都有降水,两天中至少有一天出现降水的几率是84.30%;平均相对湿度≥70%时,较易形成云海;云海日出现时常伴有风,但总体风速不大,通常≤10.0 m·s~(-1),利于云海的形成保持。 相似文献
24.
中国白垩纪沙漠中的戈壁沉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戈壁是广义沙漠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在沙漠研究尤其在古沙漠研究中未得到充分的重视。笔者根据近年来的古今沙漠的研究,讨论了戈壁的形成作用、中国白垩纪沙漠戈壁沉积和风磨石的形成和分布特征,以便引起广大同行的重视。 相似文献
25.
一、前言 在Internet互联网普及盛行的今天,各种信息流在网络上传播蔓延,给人们的同常工作、生活带来了更加丰富的、便捷的服务。而地图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也应该在网络上更加普及,被广泛应用。地图在网络中的最大应用是WebGIS,而WebGIS是一个具有强大而又复杂分析功能的信息系统。在大多数时候,人们在互联网上并不需要太多的分析决策,只需要一些简单的观察查找功能。为了让地图在网络上更加快捷、不失版权地传播信息,目前,可利用的格式主要是Flash格式(*.swf)和SVG格式(*.svg)。 相似文献
26.
中国三稀矿产资源战略调查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三稀资源是稀土、稀有和稀散资源的统称。"三稀矿产资源战略调查研究"项目启动以来,研究了全球三稀资源的分布、产出特征及其开发现状、选冶技术与市场供需状况;发现中国重稀土资源消耗过快,关键性稀散金属的利用水平有待提高,部分稀有金属亟待发现新的矿产地;同时,中国三稀资源利用的质量不高,高附加值产品少,采选回收率低;现场实地调研也表明中国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还存在证外采矿和环境污染问题。在地质理论研究方面,通过成矿规律研究发现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母岩体可以扩展到燕山晚期花岗岩以外的地区,内生稀有稀土资源的形成具有时空分离的趋势。在技术方面,项目组把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应用到三稀资源的监管工作,并全面更新了三稀元素的分析测试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所提出的分单矿种评价、管理稀土资源、修改三稀资源勘查规范、设立复合型三稀资源矿种以及水化学技术调查监测三稀矿山的生产状况和环境污染等建议和新思路,都具有现实意义。在找矿部署方面,项目组根据三稀资源的综合特点,认为应建立稀有资源的整装勘查区、稀土资源的规划区、稀散资源的综合利用示范区,甘肃、四川、福建等地已取得初步找矿进展。 相似文献
27.
采用?800 mm模型土压盾构开展室内掘进试验,以探究砂卵石中土压盾构隧道掌子面失稳诱发地层变形特征。同时,补充开展三维离散元仿真以挖掘室内试验难以获取的掌子面失稳信息,并研究隧道埋深对掌子面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砂卵石地层中盾构隧道掌子面失稳发展到地表后,沉降曲面呈上大下小逐步收缩的沙漏状,影响范围小于砂土地层。考虑盾构动态掘进过程后,卵石颗粒接触关系变化十分剧烈,掌子面稳定性被削弱,极限支护压力随之增大。掌子面极限支护压力随隧道埋深基本呈线性增加,极限支护压力与初始支护压力之比则随埋深增大而减小。掌子面失稳机制可根据隧道埋深划分为3种模式。与既有研究相比,考虑了盾构动态掘进过程与实际工程更加接近,可为确保砂卵石地层土压盾构隧道施工掌子面稳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于2013-2014 年在三沙湾选择增殖放流区Ⅰ区和Ⅱ区, 开展了2 批次的缢蛏增殖放流, 计 放流缢蛏苗数量约3747 万粒。采用对缢蛏生长、生物量动态变化和滩涂底质主要因子跟踪监测的方 法, 开展对缢蛏增殖放流效果的评估。研究结果, 2 个增殖放流区的缢蛏密度和缢蛏生物量都比对照 区有极显著提高, 共收获65 吨缢蛏大规格苗, 增殖放流产出比为1: 8.0-9.0, 获得了一定的资源增 殖效果和经济效益。放流期间, 滩涂底泥中的氧化还原电位、硫化物和有机碳等浓度在增殖区Ⅰ区、 Ⅱ区和对照区之间都无显著差异(P>0.05), 但, 底泥中Ⅰ区、Ⅱ区的氧化还原电位平均值分别比对照 区提高了26%和18%, 硫化物浓度平均值分别比对照区降低了45%和34%, 有机碳浓度平均值分别 比对照区下降了5.8%和6.8%, 表明, 缢蛏增殖放流获得了一定的改良底质环境效果。 相似文献
29.
This work investigates the distribution of high winds above Beaufort scale 6 in the offshore zones of China using high-resolution satellite measurements.A numerical experiment is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effects of Taiwan Island on the formation of strong winds.Th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high wind occurrence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average wind velocity in winter.High winds tend to be anchored in special topographical regions,such as the Taiwan Strait,the Bashi Channel and the southeast coast of Vietnam.High winds occur much more frequently over the warmer than the colder flank of Kuroshio front as it meanders from Taiwan to Japan.The frequency of high winds decreases drastically in spring.The Taiwan Strait maintains the largest high wind occurrence.Besides,high winds remain frequent in the Bashi Channel,the southeast tip of Taiwan Island and the warmer flank of Kuroshio front.In summer,high winds generally occur infrequently except over a broad region off the southeast coast of Vietnam near 10°N and the frequency there decreases from southwest to northeast.High winds around Taiwan Island present near axisymmetric distribution with larger frequency along southeast-northwest direction and smaller frequency along southwest-northeast direction.The dominant direction of high winds exhibits a counterclockwise circulation surrounding the island.The frequency of high winds increases rapidly in autumn and almost repeats the distribution that appears in winter.The simulat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effects of Taiwan Island topography on high winds vary with seasons.In winter,topography is the major cause of high winds in the surrounding oceanic zones.High winds in both Taiwan Strait and the southeast corner of the island disappear and the frequency decreases gradually from south to north when the terrain is removed.However,in summer,high wind frequency derived from two simulations with and without terrain is almost identical.We attribute this phenomenon to the factors which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high winds. 相似文献
30.
1604年12月29日泉州海外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震中位于24°54′N、119°24′E,震级8级,震中烈度Ⅺ度,震源深度24—28公里。在震中区附近,城墙倾颓,房屋倒塌,击浪覆舟。地震顷刻,在兴化、泉州、漳州—龙海之间等平原地带,还出现地裂、喷水冒砂的地震形变带,其联线呈NE方向。这次地震,波及福建、浙江、江西及江苏、安徽、上海、湖南、湖北、广西、广东等省市的部分地区,影响最远记录约1000公里。据烈度分布编制的等震线图,极震区长轴为NE方向,与本区NE向构造走向一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