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26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215篇
海洋学   49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01.
徐林刚 《矿床地质》2020,39(6):959-973
海相沉积型锰矿的成矿过程受古海洋沉积环境影响,而古海洋环境又与超大陆聚合与裂解、极端地质事件、生命演化等密切相关,因此,海相富锰地层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等多圈层耦合关系与物质循环相关信息的重要载体。深层海水缺氧模型、最小氧化带模型和幕式充氧模型都显示海水中氧化还原梯度的变化是导致锰矿形成的最主要原因。全球范围内海相沉积型锰矿主要形成于古元古代、新元古代和显生宙3个地质历史时期。其中,元古宙时期,地球上发育了完善的氧化还原分层的古海洋结构;古元古代早期和新元古代,超大陆裂解引起的海平面升降变化导致古海洋氧化还原结构产生动荡,并促使大规模沉积型锰成矿作用发生;地球沉寂期(1800~800 Ma)涵盖了整个中元古代,这一时期仅在华北地台发育了少量沉积型锰矿床,反映该时期古海洋中锰的迁移受到了抑制;显生宙地球再次进入活跃期,经历了数次海洋缺氧事件,冰室-温室气候交替促使海水的化学性质剧烈变化,并在局部氧化还原分层的沉积盆地中富集形成沉积型锰矿床。总之,古海洋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是沉积型锰矿形成的必要条件,同时,区域性沉积盆地的结构、海平面的升降、火山作用导致的物缘供给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沉积型锰矿的形成。与沉积型铁矿相比,沉积型锰矿对局部海水化学性质的变化更加敏感,综合研究铁锰矿床的共生与分异过程,将有助于更加有效的识别不同尺度的沉积过程与古海洋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102.
温度对滨州地区第五代棉铃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振国  刘锋 《山东气象》1998,18(3):34-36
利用1980-1996年滨 地区温度及棉铃虫调查资料分析了滨 地区第五代棉铃虫的发生规律,得出温度影响第五代棉铃虫发生最主要的因素之结论。这为防治第五代及翌年棉铃虫的测报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3.
近年,山东东阿单庄地区铁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探求铁矿石资源量约3.5亿t。山东东阿单庄铁矿为汶上-东平铁矿带的北延部分,矿区可分为柳林屯和前翟坊2个矿段,矿体赋存于泰山岩群山草峪组地层中,呈NW向带状展布,累计发现大小磁铁矿体27个,包括主要矿体7个,倾向SW,倾角53°~67°,矿体一般向深部有变陡、变富、变厚的趋势,矿体平均真厚度8.49 m,TFe平均品位28.38%,m Fe平均品位23.21%。通过对单庄地区铁矿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等综合研究,大致查明了单庄铁矿床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分布、厚度、矿石特征等。根据矿床成因类型,结合铁矿床的具体特点,认为该区铁矿找矿标志有地层、地球物理、矿体的赋存特征等3个主要标志,矿区的深部和外围成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04.
正多数发达国家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空间规划的立法和编制工作,并逐步形成具有文化、地域和时代特点的空间规划体系。以日本为例,从1962年开始至今共编制了7轮全国国土综合开发规划,形成了以空间传导为主的规划体系。与行政体系相对应形成空间传导为主的规划体系日本行政机构由中央行政机构(内阁)和地方行政机构组成,内阁包括内阁机构、总理府及其所属机构和16个内阁部门。地方政府采取地方自治形式,  相似文献   
105.
珠江三角洲网河水沙形式复杂,河口的同步水沙分配特征对研究河口水沙输运以及泄洪排放路径的理解至关重要。分别于2016年12月枯季大小潮与2017年7月洪季大小潮,通过4个航次对珠江三角洲16个站位进行了同步水文观测。观测结果显示,洪枯季西江都为珠江三角洲水沙的主要来源,网河区流量输送存在3条通道,最终经由磨刀门(枯季26%,洪季33%)、洪奇沥(枯季18%,洪季20%)、虎门(枯季20%,洪季16%)三口门入海,三口门枯季总流量占八大口门的64%,洪季占69%。泥沙输运存在2条主要通道,最终经由磨刀门(枯季34%,洪季43%)与洪奇沥(枯季16%,洪季26%)入海,两口门枯、洪季泥沙量约占八大口门的50%、69%。16站位流量与输沙率季节性差异显著,网河区流量季节性差异北江大于西江大于东江,八大口门季节性差异由中间口门向两侧口门递减;网河区输沙率季节性差异西江大于东江大于北江,八大口门季节性差异也由中间口门向两侧口门递减,含沙量的季节变化与输沙率相似,受潮流作用影响,洪枯季大潮含沙量一般大于小潮含沙量。  相似文献   
106.
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2期规划的太阳观测卫星,其针对第25个太阳活动峰年,同时观测太阳磁场、日冕物质抛射和太阳耀斑爆发.硬X射线成像仪(HXI)作为该卫星3个科学载荷之一,实现了高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太阳硬X射线成像观测,其量能器由99套溴化镧闪烁晶体-光电倍增管探测单元和读出电子学板构成,实现了30–200 keV的硬X射线光子能谱测量.针对HXI量能器的观测需求,设计了一套空间高事例率读出电子学系统,并通过实验室测试,证明了该系统单事例读出死时间小于2μs,同时验证了该系统电子学噪声小于120 fC,积分非线性小于2%,满足HXI仪器要求.  相似文献   
107.
西涝口金矿是胶莱盆地北东缘新近取得找矿突破的蚀变岩型金矿,金矿体主要赋存于古元古界荆山群与牧牛山二长花岗岩之间的构造破碎带中。前期在其深部新发现的角闪辉长岩脉中,通过人工重砂分选,获得了自然金。为探索其与金成矿的关系,文章对其进行了主量、微量元素、锆石U-Pb年代学以及Hf同位素研究。主量、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角闪辉长岩属钾玄岩岩石系列,全碱、Ba、Sr、轻稀土元素含量高,Rb、P和重稀土元素含量相对较低,无铕异常或有轻微的正铕异常,明显亏损Nb、Zr、Hf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与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与重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富闪深成岩。锆石Hf同位素结果显示,其岩浆锆石的εHft)为-14.0~-11.8,暗示其来源于富集地幔源区或存在源区混染的可能性。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角闪辉长岩年龄为(108.4±2.2)Ma,属早白垩世晚期,明显晚于郭家岭、伟德山序列岩体。综上,笔者认为西涝口金矿角闪辉长岩形成于俯冲板片脱水而导致上覆地幔楔部分熔融,其成因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所形成的火山弧有关,其与该区金成矿过程密切相关,极有可能在成矿过程中直接提供了金的来源。西涝口金矿的形成时代应当在110 Ma左右,胶东东部应该存在110 Ma的金成矿事件。  相似文献   
108.
乌梁素海湖泊冰消融过程的现场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湖泊冰消融过程中的水文特征,以内蒙古乌梁素海湖泊为研究对象,对湖泊冰消融过程中气温、冰温、水温和冰厚度进行连续观测,以分析冰温和水温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并建立冰厚度与累积正积温间的关系。用冰钻钻取6根处于不同消融时期的冰芯样品,测定其表观密度,并从冰的晶体类型、表面特征、冰体透明度、气泡形态和气泡数量等方面分析冰柱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气温是影响冰温变化的主要因素,但冰温的变化过程滞后于气温的;冰下水的温度稳定在-0.20~-0.35℃,不受气温的影响。湖冰消融期冰的表观密度为611.5~920.3kg/m3,小于纯冰的密度,其随着冰层的消融而减小;且冰层上部密度小于中下部的,这主要冰融水沿孔隙下渗有关;随着湖冰的消融,冰的晶体类型、冰表面特征、冰体透明度、气泡形态和气泡数量等方面均有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9.
种子萌发是湿地植物生活史的重要阶段,种子能否成功萌发对湿地植被的结构组成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的决定性因素,水文情势影响湿地植物的种子萌发和种苗更新过程。重点综述了不同水深、淹水持续时间和水位波动对湿地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分析了淹水影响种子萌发的作用机制。未来应加强野外条件下湿地植物种子萌发特征研究,比较不同生境下同类物种的萌发规律,探究不同湿地植物种子萌发的特异性及内在机理,为湿地植被恢复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0.
老子《道德经》有言:“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我们已经生活在“细节经济”时代,细节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所谓“针尖上打擂台,拼的就是精细”。在工作中往往因为一件小事导致全盘的否定,就出现“100-1=0”的现象,因此在现代管理中,精细化管理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