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7篇
地质学   4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朱奎  徐日庆  吴冬虎  毛西平 《岩土力学》2007,28(11):2353-2358
刚-柔性桩复合地基中刚性桩的荷载传递规律及变形性状明显不同于自由状态下的单桩,由于复合地基中刚性桩、柔性桩、土的互相作用,桩的工作性状要复杂得多。为了比较两者的承载变形特性,在温州地区进行同根桩在不同状态下静荷载对比试验,在静荷载试验过程中同步检测桩身应力情况,结合测试数据对桩沉降特性、荷载传递机理、压缩量特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对工程设计施工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2.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木桩在处理预制管桩质量事故方面的应用,某工程施工完毕后的检测表明,预制管桩承载力下降较大,根据场地地质情况进行加固方案的比较,采用预制管桩、木桩组合复合地基来处理桩质量事故。阐述了加固参数的设计过程,并分析加固后基础的沉降情况。竣工后变形观测表明,加固效果良好,采用木桩处理预制管桩质量事故在经济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3.
圆弧条分法边坡稳定计算参数的重要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采用圆弧条分法计算得到对边坡率,抗剪强度指标,重度,地震力,地下水位,坡顶荷载等7种因素变异下的边坡稳定安全系数。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到边坡稳定计数参数的重要性规律。  相似文献   
24.
从勘察方面、设计方面和施工方面分析了引起桩基质量事故的原因,通过工程实例对桩基质量事故作分类分析,认为勘察方面的不健全、设计方面的过失和施工方面的不规范是导致桩基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5.
顶管施工中注浆减摩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长距离顶管施工中为减小顶进阻力通常采用注浆减摩措施。研究了注浆材料及其性能,对注浆过程中浆液与管道以及周围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浆液在土体中的渗流以及注浆对土层移动的影响,提出了注浆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6.
王涛  魏纲  徐日庆 《岩土力学》2006,27(Z1):483-486
隧道施工会引起周围土体移动,进而对邻近地下管线产生危害。采用Loganathan公式计算隧道开挖引起的管线平面处的土体竖向位移,对地下管线的受力模型进行简化,基于Winkler地基模型,推导出地下管线由于隧道开挖引起的弯矩和变形计算公式。通过相关算例的分析,与连续弹性解和Attwell解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很好地预估地下管线所受的弯矩。  相似文献   
27.
齐静静  徐日庆  龚维明 《岩土力学》2006,27(Z1):881-884
负摩阻力问题广泛存在于桩基工程中,在我国西北部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尤为普遍,若处理不当,将导致严重的桩基功能失效。由于湿陷性黄土地区基桩负摩阻力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大面积现场浸水载荷试验仍是确定负摩阻力大小和发展规律最有效的方法。结合山西某电厂地基处理试验中大直径桩的大面积浸水静载荷试验,对自重湿陷性黄土浸水过程中桩侧负摩阻力的变化规律及湿陷变形对基桩竖向承载力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桩侧负摩阻力的分布规律及对承载性状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8.
顶管施工中矩形沉井工作井允许反力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龚慈  魏纲  徐日庆 《岩土力学》2005,26(7):1127-1131
根据顶管工程中矩形沉井工作井后背墙变形情况,假定后背墙在顶管反力作用下变形为抛物线形,提出采用与位移有关的土压力来计算土体反力。考虑了沉井底部和侧壁的摩阻力,由沉井整体水平向受力平衡计算允许顶力。通过算例与朗肯理论的比较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用于计算土体的非极限被动土压力,且该方法考虑了顶管反力这一局部荷载对墙后土压力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顶管施工中管道受力性能的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魏纲  徐日庆  余剑英  王众 《岩土力学》2005,26(8):1273-1277
对顶进过程中管道纵向与环向钢筋应力及管土接触压力进行了现场测试。实测数据分析表明,管节开始顶进时轴力随顶进距离增大而增大,顶进到一定距离后,基本维持在一定范围内。管顶和管底的内侧钢筋受拉,外侧钢筋受压;管节两侧的内侧钢筋受压,外侧受拉。钢筋混凝土管道可看作柔性管道。环向钢筋受力很小,但变动较大。管土接触压力随管道的顶进一开始缓慢上升,到一定距离后基本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注浆对管顶接触压力影响较大,注浆后压力明显减小,可取为上覆土重;对左右两侧接触压力影响较小。注浆前左右两侧跟管顶压力相差不大,注浆后则要明显大于管顶压力。  相似文献   
30.
SMW工法圆形工作井内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SMW工法圆形工作井结构材料组成特点及结构受力特点,并基于分载思想,提出可用于该类结构内力、变位分析的环—梁分载计算理论,并据此对一个SMW工法圆形工作井实例的结构内力,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到了该类工作井结构在形成阶段与顶进阶段的内力分布特征,特别是指出了结构材料性质沿环向分区、顶冠梁加设及竖向加筋对结构内力的影响,有关结论为进一步提高对SMW工法工作井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