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针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天山北麓)中生界及新生界4个砂岩样品的碎屑锆石,本文开展了LA-ICP-MS分析,解析了其U-Pb年代学、沉积物源及其构造属性等信息,探索了天山及其邻近盆地的表壳演化过程及动力学机制。研究显示,准噶尔盆地南缘上三叠统-中侏罗统碎屑锆石年龄构成总体宽泛复杂,在490~160 Ma之间出现多个谱峰:除310~260 Ma主峰外,尚有180~160 Ma、240~210 Ma、370~340 Ma、450~390 Ma和490~460 Ma等5个次峰; 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碎屑锆石年龄构成相对简单,但仍然保留400~250 Ma较宽范围内的2~3个谱峰:除310~260 Ma主峰外,尚有340~315 Ma等次峰; 上白垩统-古近统,主物源碎屑锆石年龄构成趋向单一,峰值区间集中于310~260 Ma。研究说明天山与准噶尔盆地之间的构造分异活动可以分为4个阶段:中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平稳或渐弱,向准噶尔盆地输运碎屑物的天山水系较宽,可达南天山北缘;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欧亚板块与拉萨块体碰撞的远程效应对天山古生代构造格局造成了强烈的叠加改造,天山区域整体抬升剥露加剧,并伴随主分水岭相对北移; 晚白垩世-古近纪北天山继续隆升(尽管相对变弱),并直接构成向准噶尔盆地(南缘)输运碎屑物的主水系,新近纪由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引发的天山陆内强烈隆升并未明显改变这一物源输运系统。  相似文献   
12.
鄂西北山区是国内滑坡地质灾害多发地区,而且目前在鄂西北山区的交通、水电、能源、资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很大,由此造成及将来可能诱发大量的工程开挖型和水库蓄水型滑坡。因此,尽快建立该地区边(滑)坡的综合分类体系是进一步研究该地区边(滑)坡的发育规律、破坏模式、成灾机制、时空预测及相应防治对策等的基础性工作,为今后深入研究该地区边(滑)坡问题提供基础性成果资料。文中讨论了建立该地区边(滑)坡综合分类体系的基本原则,明确了构建该地区边(滑)坡综合分类体系的3个最主要的特征;提出了该地区边(滑)坡多层次综合分类体系框图;对该地区边(滑)坡主要典型类别划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初步划分出19类典型边坡。并列举了几个典型类别边(滑)坡的工程实例,初步分析了其变形破坏模式和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分析计算方法和处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疏水性中空纤维膜组件和去离子水分离混合气中CO2,研究了气液流速、混合气CO2浓度和操作温度以及膜形态等因素对总传质系数的影响。通过传质阻力层方程和质量微分方程的关联,建立了新型数学模型,模拟了各种条件下的传质过程。结果表明,流体力学状态的改变能够加强传质,但加强程度有限;提高气相CO2浓度能够提高总传质系数;具有高孔隙率的膜组件拥有高传质系数;提高操作温度能够促进扩散,提高传质系数,在较高温度下,存在膜孔湿润的现象。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膜接触器—物理吸收过程,模型值能够较准确地反映疏水性中空纤维模组件传质过程。  相似文献   
14.
重力坝沿建基面失稳破坏的真实安全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晓林  杨海云  周伟  徐建强 《岩土力学》2008,29(9):2365-2372
采用强度储备系数法,对重力坝建基面破坏过程进行非线性有限元模拟,并分析了坝体地基弹性模量比和建基面应力分布状态对破坏过程和强度储备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破坏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贯通率平稳期、加速期、短暂平稳过渡期、急剧增加失稳期。当弹性模量比一定时,应力状态越趋于均匀分布,大坝处于稳定状态时的强度储备系数越大,坝趾坝踵处的应力比值越大,大坝处于稳定时的强度储备系数越小;当建基面应力分布状态一定时,弹性模量比的变化不改变建基面的总体破坏特征,强度储备系数与弹性模量比成正比。综合考虑应力分布及弹性模量比的影响,给出了正常荷载作用下重力坝沿建基面失稳破坏的真实安全度取值范围为1.5~2.5。  相似文献   
15.
白鹤滩水电站具有"窄河谷、高水头、巨泄量"的特点,坝身最大下泄流量30200 m^3/s、泄洪功率高达56450MW,由于河谷狭窄,坝身泄洪单宽功率居当今高拱坝泄洪前列水平,坝身泄水建筑物的优化布置是大坝设计中需要首先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根据白鹤滩水电站特点,结合我国近年科技攻关成果,提出坝身表孔泄流非对称布置的方案,尽量分散下泄水流,避免引起水舌在水垫塘中的重叠,以有效地降低水垫塘底板的最大冲击压强,并经过水工模型试验验证,取得了满意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环境科学专业分析化学教学的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全球存在着十大环境问题,它们分别是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海洋污染、淡水资源紧张和污染、土地退化和沙漠化、森林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公害、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由于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地与化学物质污染有关,因而要利用化学分析的手段去研究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和成分,并对它们作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而在环境检测技术中的环境分析化学则正是研究表征和测量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和含量的一门学科。分析化学能在解决环境中的化学问题时起关键作用,在认识环境过程和保护环境中起核心作用。因此在环境科学专业中加强对分析化学的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南京市气溶胶PM2.5一次来源解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市区)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郊区)校园,分季采集PM2.5及其主要排放源的颗粒样品,在南京大学现代分析测试中心用X-荧光分析法分析样品中的化学元素,应用化学元素平衡法(CMB)计算了各主要源对PM2.5的贡献。结果表明对市区扬尘和建筑尘是PM2.5最主要的贡献源,贡献率合计约70%;燃煤尘和冶炼尘仅为约15%。对郊区扬尘和煤烟尘是PM2.5的最主要贡献源,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0%和22.4%,建筑尘的平均贡献率为8.3%,冶炼尘的贡献小于8%。这些结果可为治理气溶胶细颗粒源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