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三西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以三西地区为背景,针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评价问题,建立多层次、多要素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的定量化计算模型,借助于该模型,运用有关实地调查资料和统计数据,对三西地区各县(市、区)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排序计算,有关结果为三西地区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2.
西北干旱区生态重建与人地系统优化的宏观背景及理论基础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本文在系统分析全球干旱区生态重建与人地系统优化宏观环境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恶化形势和面临的生态重建机遇及挑战。认为生态威胁已上升为全球最大的安全威胁,生物多样性退化速度惊人,许多物种频频告急,诸多脆弱生态区域先后沦为生态灾难区,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跨国生态掠夺仍在继续,惊人的生态破坏加剧着生态贫困与经济贫困,生态重建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生态安全战略成为全球战略重要组成部分。进而把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恢复生态学理论、社会生态学与地生态学理论作为西北干旱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3.
分形理论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简介分形理论,并给出了四种常见分形维数:Hausdorff维数、僵子维数、信息维数和关联维数的定义,探讨它在人文地理学各分支学科(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交通地理学)的应用及其地理意义。  相似文献   
84.
分形理论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介分形理论 ,并给出了四种常见分形维数 :Hausdorff维数、盒子维数、信息维数和关联维数的定义 ,探讨它在人文地理学各分支学科 (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交通地理学 )的应用及其地理意义。  相似文献   
85.
基于3S技术的土地详查方法创新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简要介绍了将3S技术应用于土地详查的具体方法,分析了3S技术对土地详查精度提高的贡献,指出了存在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86.
本文主要讨论了一米测温法的特点并对主要干扰因素进行分析,特别是研究了由太阳辐射强度周期变化而产生的年变化对浅层测温的影响与校正的方法。其次讨论了岩石热物性参数热导率与热扩散率不同对地温场的影响。最后讨论了测温资料的整理与解释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主要讨论了应用滤波法消除浅层局部干扰因素的问题,并列举英山地热区实例说明一米测温的效果。  相似文献   
87.
为了提出热田勘查中优化物化探方法系列和合理工作程序,近年来,我们科研组在西藏、京津及东南沿海九省市十四个地区,开展了剖面或面积性物化探工作。实际工作表明,米测温及地温场模型计算是普查与评价热田的直接方法;化探方法与热田地球化学模式可用于区分热田类型和温度;应用放射性方法勘查热田效果显著。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米测温结合  相似文献   
88.
上海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形态演变的信息熵与分维分析   总被引:80,自引:6,他引:74  
借助系统论中的信息论思想,分析了近50年来上海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利用分形理论中的边界维数和半径维数对上海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形态进行了定量判断,揭示了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形态演变特征并分析了这些特征形成的主要自然、交通、政策和经济因素.研究表明,近50年来上海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均出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城市用地结构正向均衡状态发展.城市土地利用形态演变的主要驱动力为经济发展和政府调控,同时受到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的制约.  相似文献   
89.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集聚的空间统计分析   总被引:83,自引:6,他引:77  
吴玉鸣  徐建华 《地理科学》2004,24(6):654-659
运用空间统计和计量经济学Moran I指数法及时空数据(Panel Data)模型分析了中国31个省级区域经济增长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中国省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在地理空间上存在集聚现象,区域经济增长在时空上呈现出明显的空间效应,忽视空间效应将造成模型设定的偏差和计量结果的非科学性;②空间相关以及由此带来的国际国内贸易及外资等经济活动频繁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31个省域区际经济增长的空间不均衡,空间集聚使得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地理区位(距离)产生的空间成本降低,但地理特征将深刻作用于区域经济增长空间集聚的中心和外围关系;③外商直接投资、国际与区际贸易、人力资本、技术创新等因素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非常重要,但它却不能轻易改变经济地理的规则,经济增长因素在地理空间上的非均衡集聚导致了迥然不同的区域经济增长格局.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