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9篇 |
免费 | 71篇 |
国内免费 | 8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2篇 |
大气科学 | 65篇 |
地球物理 | 74篇 |
地质学 | 296篇 |
海洋学 | 68篇 |
天文学 | 7篇 |
综合类 | 23篇 |
自然地理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40年 | 1篇 |
193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GZSD—1606型数字强震记录仪与分析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震观测是地震工程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为地震动特性研究和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数据和理论依据。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新型数字强震记录仪与分析系统的设计思想、特点,技术指标,同时给出了测试数据和实验曲线。 相似文献
62.
63.
64.
65.
66.
安徽宣城黄土堆积的磁性地层学与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磁性地层学方法对安徽宣城剖面的研究表明,B/M界限位于剖面中网纹红土的中下部,结合光释光测年可以外推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典型风成沉积开始形成于0.85Ma前后。这一年龄对应于一次全球性的气候转型事件,在海洋沉积与我国北方的黄土-古土壤序列中均记录了这一气候转型事件。同时,0.85Ma对应于中更新世的两大地质事件,一是全球冰量的增加,二是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长江中下游地区风成堆积的开始,可能是上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7.
黄土高原表土磁化率与气候要素的定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高原地区已建立多个表土低频磁化率-气候转换函数,为黄土古气候定量重建提供了关键方法。但是表土磁化率变化的气候控制因素的系统研究尚未开展; 同时,低频磁化率部分受到沉积作用的影响,需要寻找气候意义更明确的指标。我们系统采集了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的表土样品,运用相关、回归和因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气候要素及其季节变化对表土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的控制作用。结果显示,湿度是控制黄土高原表土磁化率的主要因素,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小; 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有影响,月降水变率较小的地区磁化率较高。在此基础上,选择反映成壤磁性颗粒组分的频率磁化率,建立了频率磁化率-年均降水量的转换函数,为黄土古气候定量估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8.
地质储存是减少CO2等温室气体向大气中人为排放的有效措施,深部咸水层是优先考虑的地下储存空间之一,准确评价CO2在深部成水层中的储存潜力是进行CO2地质储存研究的重要基础.本次研究以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深部咸水层为例,评价其储存CO2的潜力,并考虑储层物性参数的随机性,进行储存潜力的不确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央坳陷区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储存理论潜力为5.34×10<'11>t,若考虑孔隙度不确定性,则储存潜力的随机分布区间为4.14×10<'11>-5.72×10<'11>t,且大于理论储存潜力值的概率约为58.3%,说明孔隙度的不确定性对储存潜力评价结果影响较大,在实际工程中应重点考虑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9.
在年降水量450-600mm的黄土高原旱作区,耕作土壤持水性好,渗透性强,具有显著的水分吐纳和调节功能,2米土层内可容纳550-600mm的水分,雨季降水是土壤水分补给的主要源泉,土壤蓄水量的高峰期和低谷期落后于降水的高峰期和干旱少雨期,蓄水量低谷期出现在6月中旬,元月上旬前后是蓄水是稳定时期。 相似文献
70.
运用空间自相关指数、平均增长指数和空间变差函数,分析吉林省新型城镇化格局的空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离散特征明显,热点区相对稳定,中部长吉地区是热点,东西两端始终是冷点或次冷点的低值簇;新型城镇化增长的空间自相关性突出,热点区跃迁幅度不大,1995-2003年呈团块状聚集于吉林省西部地区,2003-2012年呈现“双组团”结构;新型城镇化格局演化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和延续性,空间自组织性增强,均质度有所提高,“中高周低”的极化现象愈发显著,大城市的辐射涓滴作用减弱。最后,从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区域战略政策和经济产业基础探讨新型城镇化格局演化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