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探地雷达技术在古墓完整性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8,他引:4  
介绍了应用探地雷达探测地下古墓的原理及技术,阐述了该技术的基本方法及其数据图像处理过程,通过对湖南西部某处古墓的完整性探测,表明探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徐国元  陈明霞 《青海气象》2009,(2):43-45,40
大气探测自动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气象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2000年,青海省通过“青海省灾害性天气监测系统”建设,建成了34个MILOS500型自动气象站(以下简称自动站)。根据中国气象局《自动气象站现场校准操作规范》,需要1—2年对自动站的传感器进行校准工作,对于MILOS500型自动站的辐射传感器(以下简称辐射)校准存在很多客观原因,如价钱较贵,进货时间较长,备份少等,从工作实际出发,从传感器的技术指标上、所采集数据上进行分析,国产辐射能够代替芬兰产的辐射应用到自动站业务上,实现辐射国产化。  相似文献   
13.
本介绍QLI50及地温传感器的原理、故障诊断方法、维护注意事项等。对MILOS500型自动站系统的维护、诊断等有较好的参考、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复杂开挖条件下大断面洞室围岩的变形及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地下洞室的开挖施工往往面临复杂的地质环境以及复杂的施工程序, 研究这种条件下围岩的应力和变形规律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岩体的力学性质, 而且可以为大型地下工程的支护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 因而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地下洞室的变形及稳定性问题主要集中于顶拱围岩, 以向家坝水电站地下厂房为例, 采用三维离散元程序3DEC, 研究了在复杂的开挖条件下洞顶围岩的位移和应力变化规律, 将计算位移与实际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 提出适当的支护时机是系统支护滞后于掌子面约5 ~8 m。   相似文献   
15.
数据库技术在井间声波探测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目前数据库与工程软件相互分离的现状,探讨了如何在工程实践中创建数据库,实现数据库和工程设计应用软件的有机结合,并对快速高效开发相应的管理应用软件方面提出了一点看法。同时以新桥硫铁矿为例,详细介绍了井间声波层析成像数据库,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逻辑和研制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为准确测定天然流场和人工流场下的地下水渗漏隐患,从能量测量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水文地质测井的新方法——声呐渗流矢量法,系统地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理论、原型仪器和测试步骤等内容。以时差法测量原理为基础,融合了矢量声呐技术、航空定向技术、压力传导技术、GPS定位等多种新技术,自主研发了声呐渗流测量仪及其显控软件,能够准确测定渗漏部位、渗漏通道以及流速、流向、流量等量化指标。并以富水地层地下连续墙基坑为工程案例,建立三维可视化渗流场成像系统,揭示三维空间渗流场分布特征,动态指导基坑渗控设计和堵漏处理,通过复测验证堵漏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声呐渗流矢量法能够实现地下工程渗漏缺陷精准定位,在无强噪声干扰的情况下,检测结果完全满足工程渗控需要;提出以渗透流速为主、单孔渗流量和渗透系数为辅的基坑渗漏风险预警分级判定指标;结合地质勘察、监测预警、现场巡查、应急处置等手段,与其他方法相互验证,提前采取处理措施,有效规避渗漏水风险。  相似文献   
17.
模拟裂隙岩体渗流传热的主要困难在于岩体各种尺度上的非均质性。为了兼顾裂隙岩体渗流传热过程模拟的效率和精度,将二维裂隙连续方法拓展到三维问题中,应用深度优先搜索算法挑出对网格块渗透性有贡献的有效裂隙,综合考虑有效裂隙和岩石基质作用给出网格块的等效渗透率张量,采用Matlab对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软件进行二次开发,生成由不同渗透率网格块组成的三维裂隙连续模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裂隙连续模型结合了随机连续介质模型和离散裂隙模型的特点,既能避免处理裂隙网络的复杂性,又能考虑岩体渗透率的空间变异性,兼顾了模拟效率和精度;当岩石基质渗透率与裂隙渗透率比值的数量级在10-4~10-6范围内时,有效裂隙网络模型的流量计算误差会超过5%。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灾害性天气系统”运行3年来,发现自动站监测系统只能对台站的MILO—S500自动站采集器进行远程监控,而无法对台站的主控微机及内置资源进行有效监控,而自动站出甲的许多问题集中在主控软件和微机操作上。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本应用远程控制pcAnywhere软件实现对台站主控微机、采集器等自动站全套系统的远程监控。  相似文献   
19.
探地雷达技术在隧道工程质量验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探地雷达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并以湘西某公路隧道为实例,指出了应用探地雷达技术进行隧道工程质量检测的主要内容和检测方式,说明了探地雷达技术在隧道工程质量验收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技术优势;同时,探讨了一些检测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经数据处理和图像解释,发现检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直接采用FLAC3D编制复杂开挖过程力学仿真程序所遇到的困难,开发了FLAC3D力学仿真程序代码生成系统(generating code system,简称GCS)。介绍了如何利用矿用地质软件Surpac,按空间、次序、结构功能及工程地质体属性对复杂开挖过程进行剖分,形成可编程的组件;着重解决了模型单元质心定位、单元捕捉、重组和应用程序变量到FLAC3D变量、函数、语句、数据结构之间映射等问题;使用VC++开发并给出了一个特定回采开挖过程的FLAC3D力学仿真代码生成系统实例,该应用程序以模型单元数据库为数据源,通过一系列与用户交互的页面,由用户对回采开挖过程所需步骤和参数进行选择和确认,并将这些步骤和参数传递给仿真代码生成系统,由系统自动完成FLAC3D力学仿真代码的生成。FLAC3D力学仿真程序代码生成系统架起了地质三维几何造型软件与三维计算软件之间的桥梁,可大大提高编制FLAC3D三维力学仿真代码的效率,降低程序编制的出错率,有利于应用FLAC3D软件更为深广地解决复杂岩土开挖过程中的力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