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3篇 |
免费 | 235篇 |
国内免费 | 21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8篇 |
大气科学 | 52篇 |
地球物理 | 198篇 |
地质学 | 526篇 |
海洋学 | 95篇 |
天文学 | 32篇 |
综合类 | 51篇 |
自然地理 | 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43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29篇 |
2014年 | 53篇 |
2013年 | 53篇 |
2012年 | 46篇 |
2011年 | 50篇 |
2010年 | 37篇 |
2009年 | 57篇 |
2008年 | 48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41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3篇 |
1976年 | 3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祁连山中段门源盆地新构造运动的阶段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源盆地是祁连山中段的山间盆地, 南北边缘均为断裂控制, 发育古近系白杨河组、第四纪冰碛物和冰水堆积物。地层变形、地貌发育和断裂活动分期的差异显示新生代以来门源盆地经历了4个构造运动阶段。新生代最早的构造运动开始于渐新世中期(约30MaB.P.), Ⅰ级夷平面解体, 盆地断陷形成并接收了白杨河组砂砾石沉积。第二阶段始于渐新世末期-中新世初(约23MaB.P.), 盆地结束了沉降过程, 白杨河组褶皱变形, 这一过程持续至中更新世初期。第三阶段始于中更新世中期(约460ka B.P.), 新的边界断裂形成, 盆地再次断陷, 堆积了厚度大于400m的冰碛或冰水堆积物, 边缘断裂强烈活动, 这一过程持续到晚更新世晚期(约30ka B.P.)。最新阶段始于30ka B.P., 盆地和两侧的山地整体抬升, 盆地面由此前的加积过程转变为侵蚀切割过程, 北缘断裂的活动由含走滑分量的逆冲性质转变为走滑性质, 但走滑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3.
54.
张洪起 《中国天文和天体物理学报》1986,(4)
本文在用Unno-Beckers方程计算光球和黑子本影磁场内FeIλ5324.19谱线形成过程中,计算了该谱线Stokes参数随5000连续谱光学深度分布的贡献函数及形成深度随波长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磁光效应的存在给该线横向磁场定标参数Q、U的形成深度的确定带来一定的复杂性,对I和V的形成深度的确定没有明显的影响。结合北京天文台太阳磁场望远镜半宽0.15的双折射滤光器,确定所观测磁场信息的形成深度。当对日面中心观测,在滤光器调至线心时,I形成在光球层及黑子高度100公里左右,在偏离线心0.15时V分量形成高度亦如此,Q、U分量的情况较复杂。 相似文献
55.
江西冷水坑矿区构造-岩浆活动的年代学约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江西省冷水坑矿区火成岩-构造演化一直缺少系统的年代学制约.作者运用LA-ICP-MS锆石U-Pb和40Ar/39Ar测年技术,对冷水坑矿区两套火山岩地层(打鼓顶组和鹅湖岭组)、含矿花岗斑岩和主推覆断层F2进行了年代学测试,结果表明,打鼓顶组流纹质含角砾熔结凝灰岩形成于160.8±1.9Ma,鹅湖岭组合角砾熔结凝灰岩则具有间歇性和多期喷发特点,其最初活动时间为159Ma,而主体形成于146.6±2.2Ma;矿区含矿花岗斑岩与打鼓顶组、鹅湖岭组几乎同期形成,年龄介于163.6 ±2.1Ma~154.3±3.0Ma之间;研究区构造活动起始时间不晚于加里东期,推覆断层F2中保留有40Ar/39Ar年龄为398.5±2.6Ma的构造活动痕迹,中生代重新复活,导致震旦系叠覆于鹅湖岭组之上,年龄晚于146.6Ma,可能对含矿斑岩体起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56.
57.
本文介绍了生产纯碱的遗留物工业废料碱渣的化学成分,并通过常规的土工试验手段检测了其作为工程土应用表现的物理力学性质,分析了它作为填垫材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8.
粤北存在早侏罗世的岩浆活动——来自霞岚杂岩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的证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报道了粤北梅州地区霞岚杂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花岗岩(196±2)Ma,辉长岩(195±1)Ma,为中国东南部缺少200~180Ma期间的岩浆岩报道增添了新资料,又表明了滨太平洋构造域至少在195Ma左右已经开始作用于中国东南部.野外揭露的新鲜露头上,辉长岩与花岗岩之间有岩浆部分混合作用现象.辉长岩局部发育20~30cm的细粒边,从辉长岩往花岗岩方向逐渐变细;花岗岩中发育大量暗色细粒-微粒闪长质岩浆包体,形态多样、大小不一,边部有暗色矿物集中现象,部分界线呈截然、模糊或过渡关系;包体中出现针状磷灰石;辉长岩类与花岗质岩石的稀土配分模式基本一致,其微量元素特征也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二者年龄十分接近,且基性岩略晚于花岗岩形成.这些特征均表明,早侏罗世基性岩浆注入引起了深部陆壳物质的熔融,并形成了酸性岩浆,然后二者发生混合产生了霞岚杂岩. 相似文献
59.
60.
文章提出了一种识别混合层深度的人工智能方法。该方法在温度(密度)与压强(或深度)间建立线性模型, 并且将其系数和方差做成一组表征廓线特征的统计量。初始时为模型设定一个主观的先验分布, 在一个自海表向下移动的窗口内通过贝叶斯链式法则和最小描述长度原理学习新数据, 得到系数均值的最大后验概率估计。用F-检验识别系数发生突变的位置, 以此确定混合层的存在性及其深度。通过2017年2月太平洋海域的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Array for Real-time Geostrophic Oceanography, ARGO)数据进行测试, 并且以质量因子(Quality Index, QI)值作为判断识别混合层深度结果准确性的依据, 发现该方法相比于梯度法、阈值法、混合法、相对变化法、最大角度法和最优线性插值法在识别结果上具备更大的QI值。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识别混合层深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