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2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18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我们的地球     
地球,这古老的使花开又花落的玩意,依然如故吗?——勒诺我们生活在地球上。这里所说的我们,是指人类全体。加以延伸还包括地球上所有万类万物。高  相似文献   
142.
基于"3S"技术的重庆市北碚区地质灾害评估预测系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地理信息系统(G 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在自身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也日益向集成化,一体化方向发展。“3S”技术一体化为区域地质灾害监测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本文从“3S”技术的集成着手,结合区域地质灾害评估的特点和发展需要,提出基于“3S”技术建立区域地质灾害系统的框架,探讨以“3S”技术为开发平台的区域地质灾害灾情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3.
若尔盖高原地物遥感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种物质在遥感数据中都有其特征的波谱吸收峰。因此通过波谱识别就可以大大减少以往遥感分类方法中的漏分及混分现象。为了解决若尔盖高原地物遥感分类问题,首次对本区ETM多光谱融合数据采用了地物波谱角分类法进行地物识别。分类步骤:遥感数据定标→选择训练区样本→MNF变换减维去噪处理→利用纯净像元指数(PPI)进行样本提纯→利用n-D散度法进行样本重组→波谱角分类(SAM).其分类结果表明,类别精度评价总精度为0.806,kappa系数为0.785.其精度均符合1:5万比例尺的土地详查工作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44.
林玉明  徐刚 《海洋测绘》2004,24(3):60-62
介绍了UCM-60海流计的主要特点、测量原理、应用及数据处理的要求,描述了仪器可能出现的主要技术问题的现象与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5.
利用流动注射分析技术(FIA)快速、连续测定海水化学耗氧量(COD)。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NaOH溶液和硫酸溶液作为载流分别进入流路,“葡萄糖 谷氨酸”作为标准物质。采用人工海水与标准物质配制系列COD浓度的测量水样以及海水加标测量,得到的分析结果具有很好的重现性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146.
本文首先结合社交媒体信息和温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发展态势,获取疫情传播先验知识,进一步采用DBSCAN自适应聚类算法,分析温州市COVID-19时空分布格局与演化规律。结果表明:①温州市COVID-19易在20~59岁的青壮年人群,以及商业服务人员、农民和工人人群间传播;②我国针对人口流动采取的系列措施能够有效遏制疫情进一步蔓延,使得温州市聚类空间簇数量在时间上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③温州市鹿城区银泰商贸附近、乐清市南部和瑞安市西部具有疫情扩散高风险,后期需增强防控力度。本文细粒度地分析了温州市疫情时空演化过程,能够更好地辅助温州市政府部门更精细地部署疫情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7.
德工牛场铜多金属矿床是位于甘孜-理塘结合带南段的一处斑岩型矿床,矿区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斑岩体为花岗闪长斑岩.该岩体与甘孜-理塘洋演化以及与斑岩型矿床间的关系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对矿区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闪长斑岩具有高硅(w(SiO2)66.35%~71.86%)、高碱(w(K2O+Na2O)3.63%~7.08%)、高钾(w(K2O)3.11%~4.57%)和过铝质(A/CNK0.96~1.49)等特征,里特曼组合指数σ 为0.56~1.74;稀土元素总量偏少(w(ΣREE)111.56×10-6~121.00×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N6.63~9.51);相对富集 Rb、K、L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及高场强元素(HFSE)Th、U,相对亏损 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及部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 Ba、Sr);Fe2O3/FeO 比值平均为1.11.综合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德工牛场花岗闪长斑岩为高钾钙碱性过铝质I型花岗岩,是典型的壳幔混源成因类型,具有岛弧花岗岩的特征;结合地质年龄资料(216Ma)与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判定其为印支末期甘孜-理塘洋向西侧中咱地块俯冲时在强烈的岩浆活动
中形成,矿床的花岗闪长斑岩在成岩构造事件与成矿岩石特征方面与义敦岛弧内典型斑岩型矿床的斑岩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48.
南极普里兹造山带性质及构造变形过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南极大陆足世界上最古老的大陆之一,是冈瓦纳大陆的重要组成.第一次南极科学考察以来,中国地质科学院一直参加南极研究.目前为止,已有33人次参加了14次南极考察,其中2人进入南极内陆格罗夫山考察.经过几代科学家2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传统观点认为,东南极大陆是由太古宙陆核与围绕陆核的元古宙活动带组成,东冈瓦纳大陆在晚元古代格林威尔事件后完成统一大陆的构建.上世纪90年代初,在原属于环东南极格林维尔活动带的不同部位识别出-系列晚新元占-早古生代的泛非期(约500 Ma)构造热事件,对传统的东南极大陆模式提出了挑战.其中,普里兹湾地区泛非构造热事件在最近几年的研究中被中国科学家证明向南延伸到南极内陆的格罗夫山一带,在东南极大陆内部形成了一条泛非期构造带.然而,普里兹带的构造属性一直受到研究者的争论.人们关注的焦点是这条泛非期普里兹构造带到底是一条陆内变形带?还是板块碰撞带?因为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东南极大陆的结构与形成时代,更关系到东冈瓦纳大陆形成演化过程的重建.2007年,"南极普里兹带1:50万地质图编制"与"南极埃默里冰架-格罗夫山综合地质调查与研究"课题组对普里兹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①完成了我国在南极的第一张中比例尺地质图,为普里兹构造带的研究、为探讨冈瓦纳大陆的重建,奠定了新的基础;②格罗夫山地区首次发现高压麻粒岩,根据石榴子石的化学环带和单斜辉石原始成分的恢复获得峰期变质条件为12.9~15.8 kb、810~910℃,减压退变质条件为7.6~10.3 kb、700~760℃,具有顺时针演化的P-T轨迹.SHRIMP锆石U-Pb定年揭示高压变质作用发牛的时代为545~542 Ma.这项成果首次为确认普里兹构造带为碰撞造山带提供了直接的岩石学证据;③普哩兹构造带麻粒岩地体变质作用、花岗岩浆侵位构成的热事件经历了ITD IBC发展轨迹,也是大陆碰撞带的指示标志;④基本上确定了普里兹构造带构造格架与变形序列及演化过程;⑤发现格罗夫山地区大型低角度韧性剪切变形带,变形时代为.530~480 Ma;⑥格罗夫山地区NENNE向延伸的沟谷-纵岭地貌特征是由于晚中生代到新生代区域上蓝伯特裂谷发育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9.
豫西告成煤矿滑动构造区瓦斯赋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构造是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因素,豫西煤田中滑动构造普遍发育。运用区域构造演化、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在系统分析煤田地质勘探和矿井揭露的瓦斯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告成煤矿滑动构造的形成机制及其对煤系、煤层和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告成煤矿位于芦店滑动构造的西部,受两期滑动构造的影响,煤层厚度变化剧烈,构造煤成层发育,煤层顶板结构形成了张性角砾岩、断层泥和张性角砾岩复合、原生顶板(深灰色细砂岩)、剪切角砾岩4种破坏类型,控制着瓦斯逸散、富集和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的分布。   相似文献   
150.
灵山岛是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南部黄海近岸海域中的一个小岛,位于苏鲁造山带内,岛上最典型地层为早白垩世深海相复理石,发育了大量软沉积物变形现象.分析了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地质灾害成因机理,总结了其坍塌特征及评价方法,划分其崩塌地质灾害等级,最终对研究区进行危险性评价.研究发现,灵山岛老虎嘴崩塌威胁危害程度为中等,灵山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