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44篇 |
免费 | 685篇 |
国内免费 | 50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57篇 |
大气科学 | 440篇 |
地球物理 | 235篇 |
地质学 | 1604篇 |
海洋学 | 494篇 |
天文学 | 22篇 |
综合类 | 217篇 |
自然地理 | 26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4篇 |
2023年 | 107篇 |
2022年 | 115篇 |
2021年 | 119篇 |
2020年 | 139篇 |
2019年 | 101篇 |
2018年 | 109篇 |
2017年 | 71篇 |
2016年 | 64篇 |
2015年 | 91篇 |
2014年 | 118篇 |
2013年 | 144篇 |
2012年 | 155篇 |
2011年 | 144篇 |
2010年 | 174篇 |
2009年 | 139篇 |
2008年 | 137篇 |
2007年 | 139篇 |
2006年 | 108篇 |
2005年 | 132篇 |
2004年 | 91篇 |
2003年 | 66篇 |
2002年 | 57篇 |
2001年 | 72篇 |
2000年 | 66篇 |
1999年 | 67篇 |
1998年 | 60篇 |
1997年 | 63篇 |
1996年 | 62篇 |
1995年 | 49篇 |
1994年 | 55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50篇 |
1991年 | 64篇 |
1990年 | 48篇 |
1989年 | 40篇 |
1988年 | 42篇 |
1987年 | 42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32篇 |
1984年 | 22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25篇 |
1981年 | 17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9篇 |
1959年 | 8篇 |
1957年 | 6篇 |
1956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东营凹陷现河庄油田河31断块区沙二段、沙一段为研究对象,划分出17种沉积微相类型,详细描述了主要沉积微相砂体特征,阐明了沉积微相分布规律和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区内主要为三角洲和湖泊相沉积,随着湖平面的变化和沉积物供给的变化,三角洲由东北向西南不断推进或收缩。在纵向上可明显划分两个旋回,即沙二段从下到上由浅湖演变为三角洲平原,沙一段从下到上由浅湖演变为三角洲前缘。通过相控模型的研究,定量地讨论了沉积 相似文献
72.
谭山复式岩体位于江南过渡带北缘,是该区出露面积较大的复式岩体。本文对谭山复式岩体开展了地质调查、岩浆岩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地质特征显示谭山复式岩体沿杨美桥背斜轴部侵入,根据岩性分析划分为碱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碱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分别为128.9±1.6 Ma~128.8±2.5 Ma和129.8±2.6 Ma~129.2±1.8 Ma;结合前人已获得二长花岗岩成岩时代(128.5±1.7 Ma~126.7±1.7 Ma),谭山复式岩体形成于128.9±1.6 Ma~126.7±1.7 Ma之间,对应于皖南地区燕山期 3阶段岩浆活动(早阶段:153~146 Ma,中阶段:143~136 Ma,晚阶段:135~121 Ma)的最晚阶段(135~121 Ma)。该复式岩体碱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均表现为:富碱,高Ga/Al比值,强烈亏损Ba、Sr、P、Ti,富集 Rb、Th、Nd、Ce,显著的Eu负异常,均为碱性过铝质特征的A型花岗岩。谭山复式岩体起源于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为陆内拉张环境背景下同源岩浆多期次上升侵位的产物。 相似文献
73.
在进行暖水幅1:5万区调时发现江西暖水地区赣东北断裂带中存在外富家坞-枫坡岭、昭林、牛角垄-下石坞三条平行韧性剪切带,为进一步研究暖水地区韧性剪切带岩石、构造形变机制、形成时代特征及与赣东北断裂带的关系,通过地质、岩石矿物、测试分析等综合研究表明,韧性剪切带主要由千糜岩带、糜棱岩带、初糜棱岩带、糜棱岩化带、强片理化带及碎裂岩带组成,其形成经历了早期深层次韧性变形到晚期浅层次脆性变形两个阶段,形成深度10-20km,是赣东北断裂带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变形时代为中晚元古代,与这一时期的华夏板块和扬子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4.
75.
为了提高GM(1,1)模型预测精度,采用积分优化、二次拟合优化以及残差改化方法,分步对GM(1,1)模型进行改进,建立灰色多重修正模型.具体改进步骤为:首先,利用积分优化方法对背景值进行纠正,减小模型误差并提高预测精度;接着,对模型参数(发展系数和灰作用量)进行二次拟合优化,使参数更加接近理论真值;然后,根据预测结果进行适当的残差改化,提高模型整体的预测精度;最后,建立根据GM(1,1)模型改进的灰色多重修正模型.以重庆南川地区甄子岩崩塌为例,建立灰色多重修正模型对危岩裂缝累计位移值进行模拟和预测,并与GM(1,1)模型进行对比.精度检验结果表明:灰色多重修正模型后验差比值(0.082 39)明显好于GM(1,1)模型(0.192 67),平均相对残差比(0.073 9)更远好于GM(1,1)模型(0.259 6),表明灰色多重修正模型在预测精度上有较大提高,可靠性更好. 相似文献
76.
论油气成藏与金属成矿的关系及综合勘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油气藏及金属矿藏的来源、运移、成藏/成矿等方面对油气成藏和金属成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指出油气藏和沉积金属矿藏均来自于相同的烃源岩/矿源层。一些金属(铀、黄铁矿等)的存在,有可能对有机质向烃类的转化起到了积极的催化作用,而烃类中的有机酸对金属元素具有溶解、螯合作用,有利于金属元素随烃类和成矿流体的析出。烃类和成矿流体在水-油-岩共存体系,在近乎相同的运移机制和路径中,能够一起溶解、萃取其路径上的金属元素,有利于金属元素的运移。油气与成矿流体可以在圈闭中聚集、成藏或者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金属矿物独立沉淀成矿。油气与金属的成藏/成矿在时间和空间上也具有某些相似性。因此油气成藏和金属成矿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有利于对二者进行综合勘探和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7.
78.
<正> 一、前 言 近几年来,我国不少单位致力于研究地面放射性γ测量探测地下水,并已获得一定的地质效果。由于这种技术具有方法简单,仪器轻便,效率高等特点,所以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四川省科委自1976年以来,已主持召开三次自然γ放射性方法找水原理的专业座谈会。1981年9月在山东平阴县召开了全国应用核技术寻找地下水源学术讨论会。这一系列的学术活动,进一步推动了该方法的应用和研究。目前,国内有关单位已开始探讨γ放射性找水方法的机理,这是一个可喜的开端。根据公布的国外资料,除了对U,Ra,Th等放射性元素的地球化学特性研究较深外,利用γ方法探测地下水方面,不论从广度上和深度上我国可属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79.
本文所讨论的铁矿床。位于内蒙地槽褶皱带某背斜的南翼,该矿床的成因有别于目前巳知的矿床工业类型。现将笔者在该区工作中取得的一些初步材料整理出来,供同志们参考。限于笔者的水平,文中定有错处,恳切希望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80.
八庙-青山金红石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红石矿床含矿岩石常量元素总体上与玄武岩接近,但以低硅,高钛,高CO2,高碱度为特征。矿床微量元素与地壳的差别显著,稀土元素较高,分布模式呈轻稀土富集型,Eu一般为正常型与碧玄岩最接近,Ti与Ba,Co,Pb,Sr,Th,V,Y及稀土元素呈正相关与Cr和Ni呈负相关,δ^34S多数与(超)铁镁质岩石接近,最大值小于且靠近现代海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