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多个激励源无延时发射(多源并发)相同中心频率脉冲会形成平面波束信号,增强数据记录质量。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在多源并发情况下,非分裂递归卷积完全匹配层作为吸收边界条件和Mur二阶吸收边界条件对电磁波的吸收效果。其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Mur二阶吸收边界条件对多源并发、多角度掠射情况下电磁波的吸收效果不佳,在大偏移距下会造成波形畸变和形成虚假反射。而在多源并发情况下采用非分裂递归卷积完全匹配层作为吸收边界条件,将坐标伸缩因子引进时域有限差分算法中。通过傅里叶逆变换将频率域坐标伸缩变换PML方程转换到时域,对电场和磁场值在离散状态下进行递归卷积运算求解。从而避免了直接对卷积进行数值求解的复杂计算,在保证计算准确性的同时,节约了内存空间,提高了计算效率。在不分裂波场情况下,改善了网格截断位置对电磁波的吸收效果。 相似文献
42.
河北开滦矿区晚古生代煤对CO2 和CH4 气体吸附模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河北开滦矿区不同变质程度的煤进行了纯CO2和纯CH4气体等温吸附实验,并用Langmuir模型、三参数BET模型和吸附势理论模型(DR,DA)对煤的吸附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检验了各模型的拟合程度。结果表明:中煤阶烟煤的马家沟矿9号煤(Ro, ran = 1.21%)对CH4和CO2吸附能力比低煤阶烟煤的林南仓矿11号煤(Ro, ran = 0.58%)的吸附能力大;在相同压力下,同一煤样对CO2的吸附能力明显大于对CH4的吸附能力。马家沟矿9号煤对CO2和CH4的等温吸附线具有典型的I型特征,各模型对其吸附行为拟合误差相差很小,可用Langmuir方程描述;林南仓矿煤等温吸附线较复杂,因用Langmuir描述误差较大,应优先选择误差较小的吸附势理论DA模型来描述其吸附行为。9号煤对CH4和11号煤对CO2和CH4的吸附均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43.
44.
45.
46.
47.
如何有效精细探明煤矿地质条件和准确预测地质灾害,为煤矿安全生产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地质基础,近20年来,淮南矿业集团与有关单位合作,开展了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研究,在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利用三维地震勘探已发现较大特殊地质异常体,诸如陷落柱、新地层构造、旋转构造等;在地震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能够基本查明主要煤层落差2m断层。实践表明,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不断发展,煤矿地质技术保障水平明显提高,企业综合效益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48.
49.
淮南煤田二叠系第四含煤段花斑状泥岩的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煤田二叠系第四含煤段下部广布着一层分布稳定的花斑状泥岩。该花斑状泥岩可依据花斑的大小、岩性、沉积构造、生物化石,花斑与基质的关系等划分成似层状花斑泥岩,大花斑泥岩和小花斑泥岩三种宏观类型。用比较沉积学和综合分析的方法对该花斑状泥岩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花斑状泥岩形成于进积阶段期间复合型三角洲的网状河道体系内。因网状河道体系内部次一级环境的差异,该花斑状泥岩在不同的地点其沉积特征不同。一般说来,似层状花斑泥岩主要形成于河岸天然堤地带,大花斑泥岩形成于漫滩部位,而小花斑泥岩则主要是湿沼地的产物。并且通过模拟实 相似文献
50.
东昆仑大地震的深部构造背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以深地震测深剖面资料揭示的地壳结构形态为切入点,探讨东昆仑8.1级大地震的深部构造背景.沱沱河-小柴旦长500 km的剖面范围内发现两处大的莫霍面错断,分别位于东昆仑-柴达木结合带之下和金沙江断裂之下.青藏高原北部的地壳厚度61~75 km:莫霍面具有一致南倾,逐步加深的产状及弱反射性特征;下地壳明显增厚,但速度未见明显降低;上地壳发育逆冲、走滑断裂;地壳中部存在低速层.北邻的柴达木盆地地壳相对刚性,厚52±2 km.东昆仑及邻区的壳幔结构有利于强地震孕育.在印度板块向北推挤和柴达木地块的向南插入的区域挤压应力场中,青藏高原北部较弱的下地壳缩短增厚,变形过程中的蠕滑引起地壳浅部的应力放大.但NE向主压应力的作用不是大地震形成的唯一要素,与青藏高原北部各地体侧向运动有关.侧向运动速率和幅度的差异使应力在各地体的边界断裂积累并使其复活.而低速层对形成孕育大地震需要的"立交桥式"的局部应力环境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