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99篇
  免费   1118篇
  国内免费   1529篇
测绘学   778篇
大气科学   2190篇
地球物理   604篇
地质学   4410篇
海洋学   524篇
天文学   306篇
综合类   421篇
自然地理   613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216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773篇
  2013年   324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238篇
  2002年   1772篇
  2001年   1933篇
  2000年   452篇
  1999年   161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48篇
  1995年   166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125篇
  1992年   165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184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5篇
  1958年   7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近130年胶州湾自然形态和冲淤演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胶州湾不同时代的海图为依据,采用人机产互方式,利用数字化板和地学软件,对胶州湾海底冲淤态势进行了半定量(精确到量级)分析,划分了湾内淤积区、侵蚀区,并给出了历史变迁趋势。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前,胶州湾基本处于淤积缩小状态,沧口水道和环流中心的海湾中部及沿岸各小湾为淤积区,湾口部分和外湾侵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胶州湾反向发展,转为侵蚀,侵蚀区从湾口向内湾经各水道辐射分布,仅侵蚀区之间分布着小片淤积区。  相似文献   
82.
应用^57Fe穆斯堡尔谱学的方法研究了四个不同生长期合浦珠母贝铁的化学状态和Fe^2 /Fe^3 的值,它们的Fe^2 和Fe^3 的相对含量分别为4.1%~29.4%和76.6%~95.9%,Fe^2 /Fe^3 值的变化为0.043~0.42。3个月龄的Fe^2 /Fe^3 值大于10个月龄,从10个月龄到22个月龄的Fe^2 /Fe^3 值呈增加的趋势,这可能反映了不同生长期合浦珠母贝对不同价态的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83.
9012号热带气旋维持的卫星云图和垂直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卫星云图的演变和常规天气分析相结合,对9012号热带气旋登陆后维持水消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该热带气旋经久不消的重要原因为其西南侧对流云团和东北侧高空槽前对流云带与热带气旋云系相衔接在中低层东北气流引导下卷入,热带气旋内部的两条云带的维持,以及利有的环流条件。  相似文献   
84.
1997年10月,在巴基斯坦外海的聚合大陆边缘得到了新的垂直入射、广角反射和折射数据。似海底反射(BSR)是横穿整个大陆边缘至阿曼海湾的最突出的反射特征。一般这一反射同气体水合物稳定带底的期望深度相一致。增生棱柱体上的BSR是一个清晰的反极性反射,且BSR之下的地层表现出反射率增强,这表明地层间存在被捕获的气体。广角反射和折射数据的联合反演在BSR深度处产生约200m厚的低速带。利用Born展开式,可根据反褶积和平衡处理后的单道数据来计算带限阻抗记录,结果表明BSR处的速度下降约200ms^-1。在朝海岸方向的CDP4400处,Minshull和White(1989)等人得到一个约600ms^-1的速度倒置,此结果表明BSR的特征在越过巴基斯坦外海大陆边缘时显著变化。海湾下的BSR出现在相似的海底地层深度,此处的地震反射出现亮点。然而,其反振幅异常小,且BSR下方的反射地层没有表现出反射率增强。广角反射和折射数据的联合走时反演表明:持续上升的速度暗示了有充足的甲烷以形成游离气和气体水合物,且主要受沉积物同化为增生棱柱体的限制。我们认为当沉积物同化为增生棱柱体时,这些变异与构造抬升和正在进行的沉积引起的一个渐进过程有关。沉积和抬升造成等温线向上偏移,并因此导致气体水合物的分解,释放出的甲烷气体造成BSR增强。我们的地质调查反映了深海平原以及第一个倾斜盆地内水深分别为3300m和2490m处的BSR属性。CDP4400位于近岸的一个隐伏、隆起演化的盆地内,水深为1730m。因此我们提出,在加积楔内,区域构造抬升与正进行的沉积引致稳定区域的向上偏移造成水合物循环。此外,通过甲烷的深度平流,构造脱水作用可以在稳定区域底部积聚水合物。  相似文献   
85.
从太平洋底发现外星撞击地球的痕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偶然发现于太平洋M14岩心中的微玻璃陨石的显微特征和物质成分的全面研究,首次发现了撞击坑反弹结构、亲铁元素铱、锇等异常、不定形碳、未饱和无环碳氢化合物、有机质及多种挥发分子,根据这些痕迹和证据肯定了发生于大约2.14~2.30MaBP的一次外星撞击地球事件,并推测撞击地球的外星可能为一彗星碎片;另根据岩心中微玻璃陨石层同该岩心中地磁事件和地磁倒转的联系,进一步论证了这次外星撞击地球事件的发生.最后,笔者提出了发生撞击事件的时代──2.14~2.30MaBP可作为深入研究和划分地质历史中第三纪-第四纪界线的重要参考时代,有待科学家通过更多的发现和长期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86.
利用逐时雨量分布图,对登陆珠江三角洲的热带气旋暴雨尺度特征进行分类,对比和合成分析,实际资料证实了大范围的热带气旋暴雨是由若干中尺度雨团,雨带造成的,纯热带气旋环流形成的中尺度雨团、雨带具有与热带气旋云带大体一致的分布特征;有冷空气与之配合时,热带气旋环流北缘形成东西向的中尺度雨带;热带气旋登陆后的3h可能出现最大中尺度雨团;随热带气旋环流的填塞减弱,中尺度雨团也逐渐减弱消失;山地对中尺度雨团的移  相似文献   
87.
珠江口是珠江三角洲发展最快、环境压力最大而又最敏感的地区。建立该地区岸区地是基础数据库,可为地区环境变迁及可持续发展,规划和决策提供重要数字信息,是未来数字经济时代的必要要求,也是未来海区应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阐述了岸区数据库的基本结构、数据源、并介绍了数据库建立方法:指出了该数据的主要特点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8.
中国陆架海绿石分布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实际资料,简要概括了中国大陆架海绿石的分布规律和形成环境。海绿石的富集区与氧化环境,粗粒沉积和残留沉积区相一致。该研究为恢复古沉积环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9.
华贵栉孔扇贝三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曾志南  陈木等 《台湾海峡》1995,14(2):155-162
本文报道了用细胞松驰素B、高温和低温休克等方法诱导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三倍体的实验结果。在26.0~28.0℃条件下,选用不同浓度的细胞松驰素B0.1、0.3、0.5、0.7和1.0mg/dm^3,在受精后15min,处理受精卵15min,三倍体诱导率分别为12.5%、37.5%、68.0%、66.6%和81.0%,其中0.5~1.0mg/dm^3浓度的细胞松驰素B对改变倍性最有效。高温休克选用31.0、33.0、35.0和37.0℃处理受精卵,最高三倍体诱导率达46.7%(33.0℃,处理15min)。低温休克选用6.0、8.0、10.0和12.0℃处理受精卵,最高三倍体诱导率为40.7%(10.0℃,处理20min)。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处理强度的增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三倍体诱导率增高、但孵化率下降,畸型率上升。用高温休克处理的实验组幼虫生长速度较对照组快。作者认为,在商业性生产中,温度休克是诱导扇贝三倍体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文中还就细胞松驰素B与温度休克诱导三倍体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0.
动力定位系统发展状况及研究方法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动力定位系统(Dynamic Positioning System)是一种闭环的控制系统,其采用推力器来提供抵抗风、浪、流等作用在船上的环境力,从而使船尽可能地保持在海平面上要求的位置上,其定位成本不会随着水深增加而增加,并且操作也比较方便。本文对动力定位系统发展及各组成部分进行了介绍,以期对动力定位系统有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