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1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340篇
测绘学   148篇
大气科学   213篇
地球物理   140篇
地质学   939篇
海洋学   131篇
天文学   89篇
综合类   194篇
自然地理   16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7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孙红娟  刘波  彭同江  段佳琪 《地球科学》2018,43(5):1481-1488
为深度揭示微晶石墨氧化和膨胀过程中结构的变化规律,分别采用SEM-EDS、XRD、Raman和FTIR等测试分析手段对其产物结构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微晶石墨经氧化后,层间域被撑大,结构层上接入大量的羟基、羧基和环氧基等亲水性含氧官能团.随氧化剂(KMnO4)用量增加,产物层间距、结构缺陷和无序度逐渐增大.高温膨胀后,氧化微晶石墨被还原,结构中的部分吸附水和含氧官能团被除去,结构缺陷与无序度减小,部分sp2区域得到了恢复.膨胀微晶石墨颗粒含有丰富的网络型孔隙结构,孔径集中在2~5 nm.   相似文献   
52.
针对四川南江坪河石墨矿床的沉积变质型晶质石墨和微晶石墨混合型石墨,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激光拉曼光谱仪等表征手段进行了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晶体结构属性和谱学特征等矿物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石墨矿石的主要化学组成为Si、C、O、Fe、Al、K等,含碳量为11.73%~56.21%,灰分为40.33%~79.36%。主要矿物组成除石墨外,还含有石英及少量的白云母、绿泥石和黄铁矿等。7号矿山矿石样品的石墨化度r=0.7927~0.9113,9号矿山矿石样品的石墨化度r=0.6713~0.9717,该矿区石墨的石墨化度较高。7号矿山和9号矿山样品均出现了2H型石墨特征衍射峰,以2H型为主并含有一定量的3R型结构,晶胞参数a=0.2458~0.2470 nm,晶胞体积V=0.0352~0.0355 nm~3。  相似文献   
53.
童馗  邢立达  姜巽  彭光照  叶勇  江山  丑春永  李轲  李智武 《地质通报》2018,37(10):1771-1776
四川西昌盆地白垩系小坝组尚未发现骨骼化石记录,其白垩系恐龙动物群的信息全赖于足迹化石。2017年,在喜德县洛甘发现小坝组迄今最大型的恐龙足迹群。该足迹点保存了大量的兽脚类足迹。足迹保存条件较差,但具备了基本的形态学特征。总体来看,兽脚类足迹具有尺寸较小(8~13cm),中等中趾前凹(0.5~0.6)和第Ⅱ趾和第Ⅳ趾间较宽趾间角(70°~100°)的特征;少量足迹保存了跖骨垫。初步分析认为,洛甘兽脚类足迹与四川盆地夹关组的兽脚类足迹Eubrontes和Grallator形态类型相似,为两地在白垩纪中期具有类似的恐龙动物群的观点提供了新的证据。该发现对于西昌盆地的古气候、古地理和地层对比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足迹详细分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4.
云南、广西等地部分边坡在变形与破坏过程中常表现出一定的突发性。经分析,土体的高结构性强度有可能是导致该类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但尚未得到验证。传统的边坡稳定分析方法诸如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极限平衡法均着重于边坡安全系数的求解,强调稳定到不稳定状态的突变,对不同土质边坡在滑坡过程中坡体变形程度的强弱很难加以分析。针对以上问题,通过离散元软件PFC2D模拟土体的结构性,分析结构性土质边坡的失稳变形规律。结果表明:边坡潜在滑面上土体结构性的损伤是导致结构性土坡失稳的主要原因之一。土体的初始结构性强度越高,边坡失稳的突发性越强,灾前位移变形越小。  相似文献   
55.
结合工程实例,采用四参数转换模型对两井定向中的井下无定向导线进行解算,并且采用平移、旋转、缩放等方法将假定坐标方位角和假定坐标增量转换为与地面坐标系统相同的坐标方位角和坐标增量,进而求取井下实际坐标。  相似文献   
56.
57.
The semi-Lagrangian advection scheme is implemented on a new quasi-uniform overset (Yin-Yang) grid on the sphere. The Yin-Yang grid is a newly developed grid system in spherical geometry with two perpendicularly-oriented latitude-longitude grid components (called Yin and Yang respectively) that overlapp each other, and this effectively avoids the coordinate singularity and the grid convergence near the poles. In this overset grid, the way of transferring data between the Yin and Yang components is the key to maintaining the accuracy and robustness in numerical solutions. A numerical interpolation for boundary data exchange, which maintains the accuracy of the original advection scheme and is computationally efficient, is given in this paper. A standard test of the solid-body advection proposed by Williamson is carried out on the Yin-Yang grid.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quasi-uniform Yin-Yang grid can get around the problems near the poles, and the numerical accuracy in the original semi-Lagrangian scheme is effectively maintained in the Yin-Yang grid.  相似文献   
58.
全球水储量变化的GRACE卫星检测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GRACE月尺度变化的地球重力场反演了全球水储量变化,并与陆地水文资料、卫星测高资料及海洋模式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对.通过对SOURE台站重力变化的陆地水储量变化计算结果和GRACE重力场系数截断为15阶得到的结果比较,发现两者比较接近,且年周期变化特征明显.对于亚马逊流域,当重力场系数截断为15阶且平滑半径使用106 m时,GRACE反演的区域平均水储量厚度的周年变化振幅为15.6×10-2m,小于使用平滑半径为4×105m的23.7×10-2m.在研究长江流域时,本文对水文资料做球谐系数展开,并与GRACE数据做同样的截断和平滑处理,结果发现GRACE反演的水厚度变化与水文资料结果基本上符合.对于纬度±66°之间的海洋区域,GRACE反演的海水质量变化接近于结合卫星测高和海洋模式得到的结果,但对于2°×2°网格,则在一些区域差异明显,最大超过了0.2 m,中误差为3.8×10-2m.可见,当前GRACE卫星时变重力场只能确定出上千公里及以上尺度区域的水储量变化.  相似文献   
59.
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地区发生MS6.8地震,出现了唐山地震、海城地震后近30年我国大陆最具规模的砂土液化现象。大量研究显示,巴楚地震液化砂土标贯击数与锥尖阻力指标偏大,采用国内外液化判别方法往往会判为非液化。利用Robertson土质分类图对巴楚地区孔压静力触探试验(CPTU)数据进行土类分层检验,基于以下原则,选定了液化点液化层与非液化点临界液化层。(1)应选取非液化点土层剖面中最易液化层,不能因液化点力学指标偏大而将非液化点临界液化层力学指标选得更大;(2)应结合qc-h与Rf-h图,避免选取黏土为液化层;(3)巴楚地区液化层往往上覆非饱和细砂,形成透水边界,选取液化层时应舍弃存在透水边界的土层。最后,利用我国规范方法构建了巴楚地震静力触探(CPT)液化数据库,并进行了初步的判别分析。  相似文献   
60.
沉积物源组成及其演化是研究沉积盆地及盆山系统演化的关键。对济源地区中-下三叠统3个组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下三叠统刘家沟组碎屑锆石具有6个年龄峰值:270,329,385,450,1885,2511Ma,其中晚古生代碎屑锆石应来自内蒙古隆起,早古生代碎屑锆石来自秦岭造山带,而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碎屑锆石则来自华北克拉通基底。下三叠统和尚沟组碎屑锆石年龄主峰值为420Ma,次峰值为745Ma和952Ma,均来自秦岭造山带。中三叠统二马营组碎屑锆石年龄主峰值为254Ma,可能来自华北板块南缘再旋回的沉积物,次峰值为1690Ma和2524Ma,应来自华北克拉通基底,其中1690Ma的碎屑锆石对应了华北板块南缘广泛出露的熊耳群。新元古界碎屑锆石由刘家沟组至和尚沟组增多,说明秦岭造山带基底逐渐剥露,是造山作用增强的体现。中三叠世末,秦岭造山带进入全面碰撞造山阶段,从地质演化过程来看,秦岭造山带在中三叠世也应处于持续隆升状态,然而二马营组中却没有来自秦岭造山带的碎屑锆石记录,而是以华北板块南缘盖层和基底为主,推测秦岭造山带的造山作用影响到了华北板块南缘,使华北板块南缘不断抬升,阻挡了秦岭造山带为济源地区提供沉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