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68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基于大连长兴岛的一套完整的晚更新世黄土剖面(贺家圈剖面),应用端元分析模型,对所采集的21个沉积样品的粒度数据进行分析。结论认为:从贺家圈剖面沉积物粒级组分中可以分离出3个代表不同沉积动力以及改造作用的沉积端元组分。并结合地球化学元素的对比分析,初步认为:端元1可能代表了剖面原始的粒度沉积组分,主峰为近源沉积,次峰为远源沉积;端元2可能代表了沉积物在沉积之后受到的淋溶作用和残积作用;端元3可能代表的是沉积物沉积之后受到的化学风化作用。  相似文献   
42.
吕海萍  池仁勇  化祥雨 《地理科学》2017,37(11):1649-1658
以中国31个省域为空间样本,运用趋势面、引力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研究中国创新资源协同空间联系的动态变化特征,通过构建创新资源协同势能与区域经济增长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探讨创新资源协同空间联系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4年中国各省域创新资源协同状况整体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创新资源协同空间联系呈现显著的区域不平衡性,空间网络结构分布格局变化显著:从简单雏形逐渐发育为“鸡爪型”、多核心复杂化的“网络型”空间结构;创新资源协同势能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主要向东部沿海地区集聚;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创新资源协同空间联系对区域经济增长表现出显著的促进效应,可以通过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空间溢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3.
以大连市金州七顶山、石河华农村和滨海假日花园红色风化壳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磁化率特征曲线。按照20 cm为间距在金州七顶山取样20个、50 cm为间距在石河华农村取样8个、20 cm为间距在滨海假日花园取样2个,进行质量磁化率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剖面的磁化率变化曲线均存在先增加而后降低再增加的变化,难以得到相对统一的变化趋势,频率磁化率百分数变化曲线表现为相对一致的增加趋势,能够更清晰的反应红色风化壳成壤强度。辽南地区红色风化壳与山东庙岛群岛风化壳同发育于新近纪。红色风化壳是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的风化产物,上覆黄土说明经历了热带或亚热带湿热气候随后变为干寒气候。  相似文献   
44.
柳永清  孟祥化 《地质科学》1999,34(4):442-450
华北地台中寒武世鲕滩碳酸盐沉积序列中具有特征的低频(级)和高频(级-级)旋回层序叠加样式和规律。旋回层序内部的沉积构成、微相组构、成岩特点以及高频旋回的复合、叠加严格受复合海平面变动的控制。巨厚鲕滩形成于低频海平面变化的回落时期,但复合叠加于低频海平面变化中的级海平面变化更直接地控制着鲕滩建造的时空发育、进积迁移。鲕滩微相中鲕粒组构特征则主要与高频海平面变化相关。鲕滩高频海平面变化旋回层序的厚度频率分布、不同级次旋回叠加比率和样式以及大范围空间上的连续可比性规律可能说明它们受地球轨道参数周期性变动的控制。轨道旋回层序具有的特定变化时间周期和频率使得旋回地层学具有了年代学意义,可以对重要地层段、事件层及生物带高精度测年。应用旋回地层学的研究得到了中寒武世毛庄\徐庄\张夏期的界线(面)年龄,即毛庄(期)\徐庄(期)为530.50Ma、徐庄(期)\张夏(期)为526.90Ma,与前人应用生物年代地层学等方法得到的年龄值极为一致。  相似文献   
45.
地震活动中短期预测指标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应用模糊地震学和统计地震学某些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实际预报检验,对一些中短期预报较好的方法,如地震活动平静异常μq值,自相似从属函数μs值,自助统计方差σ值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孕震后期地震活动图像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46.
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致病性特征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对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WSBV)致病性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WSBV的致病性与斑节对虾个体大小无关,WSBV的致病力与感染方式和病毒数量有关,在盐度为14,温度为28 ̄32℃的海水中,游离WSBV在4h内失去感染活性;体长7cm的白斑综合症死亡斑节对虾,其携带的WSBV在57h失去感染活性;体长7cm死亡斑节对虾经28℃空气干燥,其携带的WSBV在50h失去感染活性;WSBV不能通过体表感染健康斑节  相似文献   
47.
赵张帆  石湘  化怡龙 《海洋工程》2023,41(1):101-109
密封压力是带压堵漏维修管卡的关键性能。介绍了323.9 mm(API 12英寸)维修管卡样机的总体结构及密封原理,选用接触压力准则作为管卡的密封评价准则,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建立了管卡密封结构的二维轴对称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密封结构闭环中薄弱部分在不同密封圈压缩量下的接触压力,然后试验测试了管卡样机密封圈压缩量和密封压力,并与有限元计算接触压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管卡密封结构最薄弱部分的接触压力随着周向密封圈压缩量的增大而增大,且主要是中间接触部分起到密封作用。通过试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管卡密封结构最薄弱位置,并发现相同密封圈压缩量下试验测试的密封压力与计算的接触压力近似,两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有关分析思路和试验方法可以为管卡密封结构的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8.
寇彩化  刘燕学  李廷栋  黄河  张恒 《地质通报》2017,36(8):1393-1406
桂北丹洲群顶部拱洞组粉砂岩的碎屑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和Th/U(0.2~2.4)值显示,它们均为岩浆成因的锆石。锆石~(206)Pb/~(238)Pb年龄分布在730~769Ma和771~850Ma之间,这些锆石的Hf同位素成分范围较大,ε_(Hf)(t)值和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分别为-18.4~11.4和1020~2812Ma。此外,样品中还有一些年龄较老的锆石颗粒,~(207)Pb/~(206)Pb年龄为1910~3140Ma,ε_(Hf)(t)值和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分别为-13.6~3.4和2740~3635Ma。结合前人的研究推测,桂北丹洲群拱洞组沉积年龄小于等于706±10Ma,物源主要由扬子板块新元古代岩浆岩组成,也有少量太古宙岩浆岩的加入。推测中国华南地区存在对应于Rodinia超大陆聚合相关的格林威尔运动的响应。根据已测锆石的ε_(Hf)(t)值和Hf二阶段模式年龄推断,研究区地壳生长主要经历3个阶段:(1)3.64~3.25Ga,初生地壳出现在3.64Ga;(2)2.98~2.37Ga;(3)2.19~1.28Ga,地壳生长的主要时期。  相似文献   
49.
以2001年、2006年、2011年长三角城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贷款额数为样本,构建金融空间联系模型,定量分析长三角城市金融空间联系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K-means金融中心等级识别模型,识别长三角城市金融中心等级。研究表明:① 2001-2011年长三角城市金融“质量”空间趋势较为稳定,总体呈现东部高于西部,中部高于南、北部的倒U形分布。② 金融空间联系最大引力线联结格局较为稳定。③ 金融空间联系网络结构格局变化显著,主要从简单的“折线型”空间结构逐渐发展成简单的、复杂的“网络型”空间结构。④ 长三角金融城市中心等级空间分布格局稳定,以上海市金融中心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50.
Phia Bioc花岗岩体位于老挝-越南长山褶皱带北西部马江缝合带与哀牢山-斯雷博河缝合带之间,镜下显微鉴定岩石类型为似斑状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锆石阴极发光图上具有典型的震荡环带,锆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为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富集的左倾曲线,具有强烈正Ce异常和中等负Eu异常,其Th/U比值均大于0.1,表明所测锆石为典型的壳源岩浆锆石。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Phia Bioc岩体的年龄为(244.4±1.2)Ma,属于中三叠世安尼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对长山褶皱带印支期的区域地质背景、岩浆活动以及思茅-彭世洛陆块-东印支陆块-越北-华南陆块间的构造演化关系的综合分析表明,Phia Bioc花岗岩体是印支早期东印支陆块与越北-华南陆块沿马江缝合带同碰撞造山期挤压剪切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