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77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81.
库车坳陷中生界三种类型三角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库车坳陷中生代呈北陡南缓的箕状,其内连续沉积了一套厚度巨大的冲积-湖泊碎屑沉积体。湖缘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及曲流河三角洲非常发育,它们的特征清楚、区别明显:(1) 扇三角洲为突发的、瞬时的灾变事件产生的重力流沉积与间灾变期正常牵引流沉积交替进行,并以重力流沉积占主导地位:其平原亚相类似于冲积扇沉积,河道砂体呈透镜状,厚度小、变化大。(2) 辫状河三角洲为正常的河流牵引流沉积,通常受到湍急洪水控制,为季节性沉积作用产物;平原亚相类似于辫状河沉积;河道沉积发育,砂体总体呈层状,内部由若干个下粗上细的河道砂岩透镜体相互叠置而成,交错层发育,尤以侧积交错层异常发育为特征,岩性以颗粒支撑的砂砾岩为主。(3) 曲流河三角洲为正常的河流牵引流沉积,沉积物输入量为相对连续的终年河流的产物,平原亚相类似于曲流河沉积:河道砂体呈层状,交错层发育,类型丰富。当然,这三种类型三角洲之间亦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不仅同一时期内可以并存,而且随着地质历史的演化可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82.
东北冷涡特征及其关键区的计算机识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丰启 《气象》2001,27(9):46-48
根据东北冷涡的定义及其在等压面上高度的变化特征,利用计算机在等压面网格点高度上自动识别东北冷涡的中心经纬度、中心高度和半径,确定东北冷涡的位置、强度和面积。还给出了在任意形状关键区中自动识别是否存在冷涡的方法。业务应用的实践证明,该方法对东北冷涡特征的识别准确,简便可靠,对观测错误具有较强的识别、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3.
新疆尼勒克地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疆伊宁盆地早侏罗世为一内陆坳陷盆地 ,沉积了一套冲积—湖泊环境下的碎屑岩沉积体 ,其中三工河期盆地周缘广泛发育辫状河进积到湖泊中而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三角洲三层结构清楚 ,由下而上出现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及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 ,呈明显的进积层序。辫状河三角洲特征显著 ,明显有别于其它类型的三角洲 ,可见到九种特征各异的微相。辫状河三角洲的主体是由含砾砂岩及中、粗粒砂岩组成的辫状河道砂坝及水下分流砂坝 ,单一砂坝呈下粗上细的透镜状 ,透镜体最大厚度在 0 .5~ 3m不等。垂向上许多砂坝透镜体相互叠置而成巨厚砂体。三角洲中交错层理丰富 ,其中尤以水道砂坝侧向迁移加积而形成的侧积交错层异常发育为标志。  相似文献   
184.
为加强探矿权管理,规范探矿人勘查行为,根据《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管理办法》及省、市文件精神,滕州市国土资源局对滕州市持证矿产资源勘查项目进行了集中全面检查。截至2008年9月30日,滕州市辖区内结束和正在实施的矿产资源勘查项目共10个,其中煤8个,多金属矿1个,铁矿1个。2008年度共完成地质测量97.86km^2,高精度磁测40km^2,地震物探点2320个,机械岩芯钻探815m,完成勘查投入320.17万元。  相似文献   
185.
煤层气井用压裂液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沁水3#煤储层的地质特征,在优选水基压裂液添加剂的基础上,结合压裂工艺的要求,形成了不同类型水基压裂液配方体系,并且较完整地对煤层气井用水基压裂液配方体系进行了测试。通过对优选的不同水基压裂液性能的实验表明,其各项性能较好地满足了煤储层和压裂工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6.
为解决山东新河矿业公司雨季地下潜水位上涨通过主井原提风道、副井管子道溢流倒灌井下,影响主、副井提升安全的问题,在不影响井筒正常提升的前提下,采用了导管引流、构建砖混模板墙进行防渗、充砂、灌注浆的方法,治理地下潜水水患,保证矿井安全平稳运行。实践证明,该方法切断了地下浅层孔隙水倒流通道,有效地解决了地下潜水位上涨溢流倒灌问题。该方法治理效果明显,工期短,费用低,在类似井筒水害治理工程施工中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7.
高家堡煤矿煤层顶板注浆加固堵水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顶板水害是煤矿安全生产隐患之一,对矿井安全生产危害极大。以陕西彬长矿区高家堡煤矿顶板注浆堵水为例,分析了顶板水导水通道,顶板水富集特征,进行了大量注浆试验,最后提出了顶板水治理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平钻孔、水平注浆方法探查的顶板裂隙发育高度已超过210 m,裂隙发育角度达到80°以上;采用充填注浆、间歇式注浆及快速封堵注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封堵,注浆效果较好。研究成果对类似矿区顶板注浆加固技术推广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8.
一般高潮线与2 m等深线反映黄河三角洲冲淤变化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陆地动态变化最快的地区之一,其冲淤变化备受关注.利用从遥感影像提取一般高潮线和从实测水深提取2 m等深线反映海岸冲淤的两种方法,对钓口河嘴、清水沟河嘴和清8河嘴分别进行了冲淤面积(淤积、蚀退和净造陆面积)的计算,并对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相差较大,钓口河嘴、清水沟河嘴和清8河嘴,2 m等深线反映的冲淤面积(无论是淤积、蚀退还是净造陆面积)绝对值比一般高潮线反映的冲淤面积绝对值都明显偏大.在反映黄河三角洲冲淤变化上,遥感影像提取的一般高潮线可反映陆上三角洲的冲淤变化,实测水深则反映水下三角洲的冲淤变化.  相似文献   
189.
上海市崇明岛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通过对上海市崇明岛28个菜地土壤表层样品、65个稻田土壤表层样品及9个西瓜地土壤表层样品的分析测试,利用国家、行业和地方的相关标准评价了农田土壤重金属(Pb、Cd、Cr、As、Hg)的环境质量状况.研究发现:崇明岛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总体含量为Pb21.597 mg·kg-1、Cd 0.176 mg-kg-1、Cr 69.395 mg·kg-1、As 9.209 mg·kg-1、Hg O.128 mg·kg-1.与上海市土壤背景值相比,除Pb、Cr外,其余重金属平均含量均高于其背景值,Cd、As和Hg分别高出背景值33.O%、1.2%和26.3%.在GIS软件支持下,通过空间插值分析了研究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农田土壤质量整体尚好,土壤生态率为1.26%,优良率为97.14%,合格率为1.47%,不合格率为0.12%.以背景值为标准,崇明岛农田土壤Pb、Cd、Cr、As、Hg的超标率分别为10.1%、85.7%、27.0%、55.4%、55.2%;3种土地利用类型中,菜地受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这主要与菜地施用更多农药有关.崇明岛重金属的年沉降通量分别为Pb 7735.470 ug·m-2.a-1、Cd 208.432ug.m-2·a-1、As 2237.738 ug·m-2·a-1、Hg 52.783 ug·m-2·a-1,农作物秸秆焚烧处理是崇明岛大气重金属沉降的重要来源,大气沉降对崇明岛农田土壤重金属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0.
热演化历史的研究对于盆地分析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北黄海盆地是中国近海海域油气勘探程度较低的盆地之一,迄今未见专门的热演化研究报道.笔者利用北黄海盆地中生代砂岩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果,结合地质条件约束,模拟获得了中生代以来盆地的热演化史.结果表明,北黄海盆地经历了两次增温和两次冷却的热演化过程,并在100-80 Ma时盆地的热历史出现明显变化,表明在晚白垩世北黄海盆地发生过一次较大的构造-热事件.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所表明的北黄海盆地的热历史与盆地原型演化阶段相对应,而这种热历史和盆地的演化过程与区域构造背景相关.磷灰石裂变径迹所揭示的热演化史对于深化认识北黄海盆地的地质演化过程和油气勘探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