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00篇 |
免费 | 305篇 |
国内免费 | 26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4篇 |
大气科学 | 169篇 |
地球物理 | 139篇 |
地质学 | 868篇 |
海洋学 | 131篇 |
天文学 | 88篇 |
综合类 | 174篇 |
自然地理 | 1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48篇 |
2022年 | 34篇 |
2021年 | 34篇 |
2020年 | 41篇 |
2019年 | 33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37篇 |
2015年 | 33篇 |
2014年 | 72篇 |
2013年 | 45篇 |
2012年 | 54篇 |
2011年 | 35篇 |
2010年 | 53篇 |
2009年 | 73篇 |
2008年 | 59篇 |
2007年 | 65篇 |
2006年 | 61篇 |
2005年 | 57篇 |
2004年 | 52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54篇 |
2001年 | 62篇 |
2000年 | 72篇 |
1999年 | 54篇 |
1998年 | 72篇 |
1997年 | 75篇 |
1996年 | 53篇 |
1995年 | 40篇 |
1994年 | 40篇 |
1993年 | 47篇 |
1992年 | 44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38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4篇 |
1963年 | 3篇 |
1959年 | 3篇 |
1958年 | 6篇 |
1957年 | 3篇 |
1955年 | 7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A bow echo is a type of mesoscale convective phenomenon that often induces extreme weather and appears with strong reflectivity on radar images. A strong bow echo that developed from a supercell was observed over Foshan City in southern China on 17 April 2011. The intense gusty winds and showers caused huge losses of property and severely affected human lives.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this strong meso- n-scale convective system based on Doppler radar observations. The isolated bow echo exhibited a horizontal scale of about 80 km in terms of reflectivity above 40 dBZ, and a life span of 8 hours. The system originated from the merging of a couple of weakly organized cells in a shear line, and developed into an arch shape as it moved through the shear zone. Sufficient surface moisture supply ensured the convective in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bow echo. The low-altitude winds retrieved from single Doppler radar observations showed an obvious rear-inflow jet along the notch area. Different from the conventional definition, no book- end anticyclone was observed throughout the life cycle. Very strong slantwise updrafts and downdrafts were recognizable from the retrieved winds, even though the spatial scale of the bow echo was small. Strong winds and induced damage on the surface are considered to have been caused by the mid-level rear-inflow jet and intense convective downdrafts. 相似文献
102.
研究了1992年福建省南日岛5.2级地震序列特征,认为这是一次孤立型地震,震前存在多学科的前兆异常,异常群体特征具有长、中、短临阶段性及形态复杂性.地震学异常持续时间长,前兆学科短临异常突出,可能是少震区地震前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3.
为提高施氏獭蛤(Lutraria sieboldii)育苗成活率,作者采用单因子实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海水盐度对北部湾海域施氏獭蛤浮游期幼虫存活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氏獭蛤浮游期幼虫的临界存活盐度为22.84~33.12、适宜存活盐度为24.54~31.54、较适宜存活盐度为25.83~30.17、最适宜存活盐度为26.8~29.4;临界生长盐度为~35.67、适宜生长盐度为22.51~31.66、较适宜生长盐度为27.51~31.37、最适宜生长盐度为29.4;综合盐度对存活率和生长率的影响,施氏獭蛤浮游期幼虫最佳的培育盐度为29.4。研究结果为施氏獭蛤育苗场的选址及人工育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东南沿海地震形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1900年以来东南沿海地震活动序特征,并进行了地震活动分幕,结果表明,1986年开始进入了本世纪以来的第V地震活跃幕,本活跃幕将延至2000年左右,期间有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危险,最大可能的发震区是闽粤交界及其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107.
选用频率、振幅、连续性及内部反射结构4个地震参数,对叶鲁番-哈密盆地SB(胜北)地区中上侏罗统主要层系进行了地震相分析,作出了地震相平面分布图。经过综合解释,把地震相转换成了沉积相。该区中晚侏罗世主要发育冲积扇、泛滥平原、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及湖泊沉积。 相似文献
108.
运用岩性一岩相和地球化学方法对东乌旗满都胡地区中晚泥盆世塔尔巴格特组碎屑岩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其碎屑岩岩相、物源区及地球化学特征,将区内塔尔巴格特组划分为2种沉积相、5种沉积亚相。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塔尔巴格特组砂岩和泥岩具高SiO2、K20和A12O3/(Na2O+CaO)值,低CaO含量特征,其碎屑物质来源于相对稳定的大陆源区;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具轻稀土富集,重稀土比较平坦,轻重稀土分留明显,砂岩(La/Yb)N=6.66~11.15,平均值为9.01,泥岩(La/Yb)N=4.7~7.39,平均值为6.14,并伴有明显的Eu负异常。在La-Th—Sc、Th—Sc—Zr/10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多数落入被动大陆边缘区域;主量元素构造判别图中也显示具有被动大陆边缘和活动大陆边缘的特征。结合区域分析,笔者认为塔尔巴椿特组碎届岩形成干被动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109.
α通量基体效应是由标准锆石与样品锆石之间的晶体损伤(以α通量表示)不同引起的激光剥蚀速率和坑下分馏行为的差异,已被证实是导致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存在系统偏倚的重要原因。α通量越高,剥蚀速率越快,坑下分馏越明显,然而α通量基体效应的校正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采用激光拉曼光谱和LA-ICP-MS对八达岭花岗杂岩样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实际α通量(D_α~P)≤0.75×1018g-1的锆石样品,蜕晶化程度较弱,其定年结果存在的α通量基体效应可以忽略;D_α~P0.75×1018g~(-1)的锆石样品,蜕晶化程度较高,其定年结果受α通量基体效应的影响明显,依据年龄差-D_α~P经验方程如y=347.8×exp(0.260×10~(-15)x)进行校正可获得准确的年龄结果。本研究认为:采用激光拉曼光谱和半高宽(FWHM)-D_α~P校准曲线获得目标锆石D_α~P,利用年龄差-D_α~P经验方程估计LA-ICP-MS系统偏倚,是校正α通量基体效应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10.
“数字中国”,百舸争流(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述彭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2,4(1):3-6
“数字中国”目前不再只是“热门话题”,而是真枪实弹地在启动、运作了。诸如“数字福建”建设规划的制订 ,建设全省公用信息平台 ,省政务信息网络工程和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改造工程、组建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制定省政务信息共享政策 ,同时启动“数字鼓楼”示范区。福建省是真抓实干 ,棋先一着 ,为“数字中国”领跑。另外 ,在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会议上 ,田凤山部长提出 ,以信息化带动国土资源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