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质学   5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寻找隐伏导水陷落柱的有效方法——综合探测逐渐逼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伏导水陷落柱的存在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是矿井防治水的重点、难点。目前单一探测手段难以准确探测隐伏导水陷落柱。根据地质、水文条件在宏观上圈出隐伏导水陷落柱范围,然后利用三维地震、电磁法、化探、放水试验、水质分析、钻探等综合勘探手段,逐步缩小异常区范围。实践证明,这种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有效利用各种勘探手段,逐步逼近,能够准确定位隐伏导水陷落柱。  相似文献   
12.
随着矿井采煤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及高产高效工作面的发展,矿井生产对矿进地质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前,甚至在采区设计前搞清采区的地质条件,及市场经济要求之所迫,为此,开滦钱家营矿于1995年底至1996年初先后为探清落差28m的采区分界断层的展布方向上“二维地震勘探”、为了探明六采区东构造赋存状态上了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相似文献   
1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云顶亮温资料,对2018年1月发生在陕西的一次回流暴雪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水汽、热力、动力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此次暴雪发生在南支槽与西风槽东移加深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冷暖空气在陕西中部长时间交汇,偏南风急流为暴雪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供应;暖湿空气在低层冷垫上爬升,配合高空急流的通风抽吸作用,加速高层辐散、中低层辐合,垂直上升运动发展,为暴雪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和能量条件。冷暖空气在暴雪区上空对峙,陕西中部形成明显锋区,锋区次级环流加速了暴雪区上空垂直运动,对降雪起到增幅作用。暴雪区位于带状云系tBB≤-50 ℃强中心移过的区域,对暴雪预警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数据、ERA-5再分析资料、两种波段多普勒雷达产品、FY-2F云顶亮温TBB资料对2020年5月21日陕西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强对流发生在有利天气背景和环境条件下,对流云自北向南迅速移动发展增强,强天气区位于对流云后部TBB等温线密集处;C波段雷达产品在风暴演变过程中识别出了线状回波、三体散射回波特征,风暴单体具有明显的悬垂结构,单体质心短时间内迅速下降对应地面出现大风,三体散射回波在高低仰角依次出现对地面降雹有指示意义;X波段雷达偏振参量在风暴单体发展与成熟阶段有明显差异,发展阶段利用融化层以上的ZDR柱可以对风暴单体发展趋势做出预判,成熟阶段融化层以下RHV在08~09且ZDR和KDP随高度降低不断增大的区域为降落冰雹融化区,可以作为地面降雹的预判。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15—2020年陕西4月99站地面观测资料、灾情报告,高空探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对陕西4月冰雹天气发生的天气形势、对流潜势指标及雷达回波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陕西4月冰雹多发生在午后至傍晚(12—20时),降雹相对高频区位于陕北南部和关中;按环流形势将冰雹天气分为槽后西北气流型和冷槽型两类,槽后西北气流型主要特征表现在中层强的干冷空气侵入造成强热力不稳定层结,冷槽型冰雹天气产生的主要原因为高层冷空气叠加于低层暖湿气流上,造成强的位势不稳定,天气尺度抬升促进对流进一步发展;共筛选出11个指标为4月冰雹天气潜势预报提供参考,业务应用中重点分析相比气候平均值差异较大的K指数、总指数、对流稳定度指数,作为冰雹天气潜势预报中不稳定层结及低层水汽条件的判别指标,同时需注意其他指标的配合使用,应用CAPE值做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时必须要经过探空订正;降雹云团受地面中尺度系统触发,槽后西北气流型冰雹的雷达回波分散、持续时间短,冷槽型冰雹的雷达回波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6.
摘 要:在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能源勘探过程中,获取不同地层和不同岩性的完整天然岩心不仅存在一定的技术难题,同时还需要较高的经济成本。因此,利用人造岩心模拟已知物性参数的原位地层来替代天然岩心已成为非常规能源领域内的一种研究趋势。针对现有人造岩心技术存在的长度较小、难以满足特殊实验需求,长岩心均匀压实较难以及对原位地层物性参数模拟的准确性不足等问题,研发了一种人造长岩心制作仪器与工艺。根据均匀性试验和正交试验等测试结果,得出一种可靠的均匀人造长岩心制作方法,提出了一种准确模拟目标地层物性参数的试验思路,同时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多种因素对岩心物性参数的影响机理,并量化研究了多因素及交互作用对岩心渗透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研发出的岩心制作仪器与工艺的可靠性与可重复性较高,所制岩心均匀密实。密度、渗透率和孔隙度随长度的变化均控制在3.3?%以内,且可制作物性参数分段差异的岩心,既简单实用又成本低廉,而且,该人造岩心制作方法能准确模拟冻土区水合物地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孔隙尺寸空间分布也与天然岩心较为相近仿真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