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商丘市构建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是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两难"问题的突破口。商丘市作为河南省农村空闲宅基地退出机制改革试验区,探索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从阐释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历史背景、改革方向和驱动因素入手,总结提炼出迁村并点、村企合一、原址改造、整村搬迁和中心社区集聚5种退出模式,并分析退出后的资金保障、补偿标准、产权关系和整理复垦等关键问题,为推进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2.
汶川地震震后大成都地区断裂带活动性氡气测量分析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运用活动断裂剖面上的土壤氡气浓度测量,对大成都地区断裂的位置、范围和活动性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对大成都地区断裂带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对北川断裂虹口剖面、彭灌断裂小渔洞剖面、彭灌断裂中坝剖面、彭灌断裂白鹿剖面以及新津-蒲江断裂剖面进行监测,从测量结果分析可知:断裂剖面土壤氡浓度背景高于无断裂带地区,且受地震影响较大,距汶川地震震中越近,断裂剖面土壤氡浓度值越高;断裂剖面氡浓度异常阈值与背景值之比均不大于3,最大值与背景值之比均小于5。结合测量地点的地形、表层土壤结构等地质条件,对大成都地区震后活动断裂的相对活动性的强弱进行科学评价,认为目前大成都地区并无活动性极强的断裂,且北川断裂与新津-蒲江断裂的活动性高于彭灌断裂。  相似文献   
53.
长短桩复合地基设计计算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40  
阐述了长短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思想,介绍了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计算方法,并对设计中有关设计参数的确定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4.
Glacier flow is a key factor in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of glaciers, and it is also one of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s of glacier dynamics, which can provide basic support for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glacier resources and early warning of glacier disasters. There are many mountain glaciers located in the west of China. The study on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surface velocity of glaciers also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China. Koxkar Baxi Glacier, locates on the southern slopes of the Tomur Peak, is a typical dendritic glacier. In order to obtain the conditions of Koxkar Baxi Glacier’flow rates and its variation to further reveal the future of the variation of glacier,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bility of glacier velocity was surveyed using correlation(COSI-Corr)method on Landsat imagery from 2014 to 2020. The results show that: (1)The average annual flow velocity of the Koxkar Baxi Glacier was 0. 04~0. 05 m·d-1 during 2014 to 2020. (2)The glacier reaches its maximum flow velocity near the center part, and the velocity decreased towards both lateral margins. In a longitudinal profile, ice flow velocity in the accumulation area increased down to the equilibrium line, while decreased towards the glacier terminal. The maximum velocity with 0. 17~ 0. 20 m·d-1 was found near the equilibrium line altitude. (3)The glacier flow velocity in warm seasons were 16. 67% faster than that in cold seasons. (4)The glacier flow velocity from 2014 to 2020 showed a slight decreasing trend, and the average flow velocity decreased 0. 01 m·d-1. (5)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had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seasonal fluctuation and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the flow velocity of the glacier. © 2022 Science Press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55.
冰川跃动是多种冰川灾害的主要致灾因子,近年来与冰川跃动相关的冰崩、冰川垮塌、冰川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频率不断增加,使其成为国际国内冰川学研究的热点。依据对现有文献的统计发现,全球总计约有1 850条跃动冰川,主要分布于环北极地区和亚洲高山区,其中我国西部约有跃动冰川146条。跃动冰川可通过其特殊的表面形态标志,跃动前后冰川末端位置、表面高程和运动速度的变化,以及跃动产生的地貌学和沉积学特征来进行鉴别。跃动冰川的特殊运动模式主要由其内部和底床特性决定,包括冰内/冰下的热力学、水力学与形变等参数及变化过程等。现有大多数跃动冰川研究是基于各类遥感技术,主要着眼于跃动冰川表面变化,并据其对冰川跃动的可能机制进行分析。由于遥感方法精度有限且受天气、地形条件等的制约,同时无法获取冰内/冰下关键参数,因此野外现场观测在这些参数获取方面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受限于冰内/冰下参数野外观测数据的缺乏,目前对冰川跃动机理的认识仍局限于早期提出的水力学和热力学两种机制,无法解释同一区域具备不同跃动机制的冰川共存,以及部分冰川跃动从冰川下部发起等问题。同时,在气候变化对跃动冰川的影响研究以及冰川跃动的模拟和预测等方面还有较大欠缺,需要在未来研究中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56.
为了提高煤与瓦斯突出(突出)预测的准确性,选取6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样,开展高压压汞实验、等温吸附实验,计算瓦斯膨胀能,分析不同变质程度煤的瓦斯膨胀能演化特征及其与突出预测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孔隙结构与吸附性的差异,导致煤体所含的瓦斯膨胀能存在差异。煤的总瓦斯膨胀能与吸附瓦斯膨胀能随瓦斯压力的升高而增大,增加趋势逐渐变缓;相同瓦斯压力下,煤的变质程度越高,总瓦斯膨胀能与吸附瓦斯膨胀能越大。煤的游离瓦斯膨胀能随瓦斯压力升高呈指数增大;相同瓦斯压力下,游离瓦斯膨胀能随单位质量煤体孔隙体积的增加而增大。当Rmax>1.6%,0.74 MPa对应的游离瓦斯膨胀能与初始释放瓦斯膨胀能突出临界指标42.98 mJ/g基本相等,进一步验证了游离瓦斯在突出触发阶段起主要作用,也为突出预测临界压力值采用0.74 MPa的合理性提供了科学依据。当Rmax为0.6%~1.6%时,0.74 MPa对应的游离瓦斯膨胀能小于42.98 mJ/g,夸大了煤体所具备的突出潜能,会加大防突工作量。当Rmax<0.6%,0.7...  相似文献   
57.
断陷湖盆是我国东部新生代发育的主要含油气湖盆,探讨这类盆地储集砂体发育主控因素,对油气储层预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运用沉积—构造地质学和地球物理理论与技术,对辽河断陷西部凹陷古近系砂体发育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环境、古地貌、基准面和湖平面变化是断陷湖盆储集砂体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除了沉积环境,构造运动造就的古地貌影响最大。西部凹陷古近纪古地貌包括古隆起、古沟谷、古台地、古坡折和古断槽等单元类型,它们不同程度地控制着沉积体系的展布和砂体的发育。根据构造特征,古坡折分为断阶型、陡崖型和陡坡型,它们分别对应于冲积扇-扇三角洲-远岸浊积扇沉积体系、冲积扇-近岸浊积扇沉积体系、冲积扇-扇三角洲和冲积扇-近岸浊积扇沉积体系等的发育。  相似文献   
58.
基于城市经济转型内涵,应用以综合赋权为基础的模糊物元模型和核密度估计模型等评价方法,对2000~2012年中国城市经济转型成效的时空格局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2000~2012年中国经济转型低值地区发展速度提升较快,高值地区发展有减缓趋势,但整体呈现出较好的转型态势且区域间差距逐渐缩小。2005年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取得成效并不显著。2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但空间格局变化甚微。经济规模扩张度、结构优化度、发展持续度在空间上呈现正向变化,转型成效明显;经济效益提升度却呈现出正反向回旋式变化,说明转型中政府政策的实施存在时滞效应且转型对就业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3城市经济转型的时空格局演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历史性基础因素奠定了城市经济转型的基础,提升性动力因素为其注入了活力,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当前经济转型现状,未来影响城市经济转型的主要因素包括内生发展能力和政策导向因素。  相似文献   
59.
成盐理论引领我国找钾取得重要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郑绵平院士钾盐团队在地质调查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联合资助下,联合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等单位,在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山前第四纪早期地层发现新型砂砾含钾卤水层,根据钻探资料控制的资源量3.5亿吨,有望成为柴达木盆地钾盐后备基地。在塔里木库车凹陷发现厚达百米的古新纪含钾盐矿层,氯化钾达工业品位盐层厚度为41 m;深入阐明了在四川盆地大规模三叠系杂卤石资源:提出该资源既是深层富钾卤水钾重要来源,更是宝贵的缓释钾肥;对上扬子盆地13个储卤构造含钾卤水矿进行评估,估算氯化钾资源量4917万吨;在滇西南勐野井建立钾盐二层楼成矿模式,大幅度缩小陕北奥陶系盐盆找钾靶区,海相钾盐找矿崭露曙光。  相似文献   
60.
海洋石油天然气管道和海底电缆是涉及国计民生油气资源的主要输送载体,也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海上油气资源日益成为企业生产、居民生活的用能来源,海上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也逐渐成为我国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支撑,因此,海底电缆管道承担着满足用户能源需求的重任,一旦遭受破坏,不但严重污染海洋环境,而且经济损失巨大。文章从海底电缆管道管理与保护的现状出发,以相关法规为基础,从多个角度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海洋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