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8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351篇
测绘学   150篇
大气科学   186篇
地球物理   172篇
地质学   760篇
海洋学   111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02篇
自然地理   12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动态变化遥感监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于青海湖地区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且人类活动进一步加剧,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日渐突出,因此,近年来.青海湖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出现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在水位下降及水域面积减小、草原退化、沙质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等。文章采用1975年MSS卫星图像及1987、2000年TM卫星图像作为遥感信息源,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方法,旨在查明青海满地区耕地、沙质荒漠化土地和水域等生态环境要素的时空演化规律,为青海湖地区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监测结果表明,25a来,青海湖地区的耕地及沙质荒漠化土地面积出现明显的扩大,而水域面积出现明显缩小,同时由于湖周各河流土壤侵蚀的加剧,在部分河流入湖处泥沙淤积较为严重,生态环境出现明显恶化。  相似文献   
22.
在1:5万红岭幅等3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对晚古生代中酸性侵入岩和火山岩的Sm—Nd同位素研究表明,这些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岩石,均表现出高的正εNd(t)值和较低的TDM值,而且变化范围很小,揭示该区花岗质岩石的源岩同位素成分均一,且主要来源于地幔。正εNd(t)值花岗质岩石的存在,可能对研究大陆地壳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地区岩石圈热结构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岩石圈热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热量在壳幔的配分比例、温度以及热导率和生热率等热学参数在岩石圈中的分布特征。岩石圈的热结构直接影响着岩石的物理性质和流变学性质,同时还控制了化学反应的类型和速度,从而制约着岩石圈的发展和演化。本文在前人CCSD主孔岩石主、微量元素研究基础上,利用Rybach生热率公式计算了钻孔岩石的放射性生热率,并结合岩石热导率的测定研究了CCSD主孔100-2000m岩石的热结构和主孔榴辉岩在不同退变质程度下生热率、热导率的变化:钻孔中岩石的平均生热率为0.95μWm-3,平均热导率为2.96mWm-1K-1。,其中片麻岩生热率高迭1.01-1.7μWm-3,热导率为2.76-2.96mWm-1K-1;基性超基性岩石生热率最低(<0.21μWm-3),热导率则高达3.20mWm-1K-1以上;新鲜榴辉岩生热率、热导率居中,分剐为0.16-0.44μWm-3和3.31-3.85mWm-1K-1。钻孔中榴辉岩生热率、热导率变化主要受岩性控制:从新鲜榴辉岩到完全退变榴辉岩,热导率总体上降低,但从强退变榴辉岩到完全退变榴辉岩,岩石热导率升高;而在此过程中岩石生热率总体上升高,仅当从中等退变质榴辉岩退变为强退变质榴辉岩时,岩石生热率出现降低趋势。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预测CCSD主孔5000m深度处温度为139℃,温度范围为131-151℃。根据区域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成果对CCSD主孔地区岩石圈热结构进行了研究:上地壳底部温度为256℃,中地壳底部温度为492℃,Moho面温度为683℃,岩石圈底部温度为1185℃,来自地幔的热流为44.1mWm-2,对地表热流的贡献率为58%。研究结果表明,由岩石物理方法获得的CCSD主孔地区岩石圈地温曲线与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包体推断的中国东部地温曲线十分吻合,本文从实验岩石物理学角度为CCSD主孔地区岩石圈热结构研究提供了重要约束  相似文献   
24.
温泉大风气候特征及预报思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博州温泉县30多年来大风资料的分析,找出了当地大风气候特征,并努力寻求天气环流形势和地形对温泉大风形成的机制,总结出大风天气的成因,为预报温泉大风提供一些有效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5.
介绍了气象短信词条编辑系统,此系统是在Windows XP操作系统下,采用VB6.0语言设计的,在系统中建立了短信词条库,实现了词条的分类查找,词条修改、添删,查找快捷、方便、灵活。  相似文献   
26.
西藏蛇绿岩中二种合金矿物新变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西藏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东部,距拉萨200km的泽当罗莎蛇绿岩的铬铁矿中,发现有种类繁多的合金矿物,铬铁镍矿和依铁镍矿就是其中二种。铬铁镍矿分子式:Ni0.41Fe0.35Cr0.24,为等轴晶系,空间群为Fm3m,晶胞参数a=0.35622(2)nm。铱铁镍矿分子式:Ni0.66Fe0.18Ir0.16,属等轴晶系,空间群Oh^5-Fm3m,晶胞参数a=0.46486(4)mm。  相似文献   
27.
抚仙湖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深水湖,连接着富营养化的浅水湖--星云湖,星云湖排放含绿藻的水进入抚仙湖。两湖位于省会昆明附近,由于地方文化、集约化农业、以及旅游业的发展,两湖已经富营养化。因为湖泊体积容量的级别差异,深水湖的富营养化几乎没被注意,抚仙湖秋季下层滞水带缺氧已经关注了20年,似乎下层滞水带是深水湖富营养化的指标或趋势。抚仙湖看起来目前情况尚好,可以说寡营养,然而,外界负荷是潜在的,且是以稳定的加速度进行的。在此对浅水湖富营养化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包括在其它云南湖泊观察到富营养化的过程,再者,对两个连相湖的藻和蓝藻碎片的大小构成进行比照。为了与深水的抚仙湖状况进行比较,简略介绍了一个日本的深湖及其径流系统。其中,涡流和它的微生态系统,在两者中相关性很好。对于以涡流生态系统的见解判断微生态系统的深水湖富营养化问题将给予概括。  相似文献   
28.
GIS空间动态模型组件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件重用技术为GIS与空间模型的集成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该文设计的空间动态模型的GIS组件-Dy-namicGC,它在传统GIS数据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表达空间动态系统的过程和关系(流)的数据模型和对象接口,为GIS环境下创建复杂动态过程模型提供了新的工具和解决方案,该组件基于微软组件对象模型(COM/DCOM)实现,充分考虑了互操作性,模型建模语言以及模型系统的可获取性需求,由一系列支持动态数据计算的OLE自动化对象集组成,可支持VB,Dephi,VisualC 等通用开发环境,也支持VBA,VBSCRIPT,JAVASCRIPT等脚本语言环境,使用VBA创建了经典的“生命游戏”的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实现,作为该组件创建动态过程模型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9.
在甘肃北山红石山以北的中蒙边境一带,前人工作成果表明,只出露晚古生代地层,即最老地层为泥盆系雀儿山群。该群为一套富产腕足类、珊瑚等化石的碎屑岩及中—酸性火山岩夹碳酸盐岩沉积。其下部以中—酸性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为主,夹钙质砂岩及少许灰岩;上部以砂岩、板岩为  相似文献   
30.
西秦岭武山杨河-礼县固城一带的原“泥盆纪”地层中,发现了大量属于早石炭世的牙形刺、珊瑚和有孔虫化石,为该区地层的重新划分提供了直接的证据。这对于重新认识该区乃至整个西秦岭地区石炭纪古地理格局、地质演化历史、沉积相和沉积环境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