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88篇
测绘学   67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68篇
地质学   258篇
海洋学   49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4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为了探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有效方法,就曝气法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功能,在野外试验场地进行了为期13天的试验。结果表明,曝气法可使空气与土壤中呈吸附态和残余态的石油烃类相接触,从而使土壤中的石油烃类通过挥发和好氧生物降解去除,为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02.
德州市城区地热水人工回灌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州市城区地热回灌为例,分析了地热回灌对水质、水量、水温的影响,证实了回灌井结构、热储特征、回灌压力、回灌工艺等是影响回灌效果的主要因素,明确了地热回灌量与出水量、回灌压力之间的关系,提出回灌可以有效解决地热开发利用带来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503.
该文针对近年来人们普遍关心的高温热浪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问题,利用湖南省1979—2013年的全省各县(市)95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点逐日最高气温资料来研究湖南省单站高温日数时空变化特征,研究指出:湖南省高温天气日数空间分布特征呈现"东多西少";且存在2个高温多发区;高温天气的年发生日数空间差异很大,与地形密切相关。高温日数演变过程中存在着4类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同时不同的年代际也表现出不同的强度和范围,尤以21世纪的变化最为明显。此外,湖南高温也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年高温日总次数呈小幅减少的趋势,而在21世纪后,年高温日总次数表现出显著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504.
利用中国第3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2014年7-8月改则探空试验期间获取的每天3次观测的探空数据,对该地区对流层大气垂直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则地区海拔高度17-19 km存在逆温现象;第一对流层顶平均高度16082 m,第二对流层顶平均高度16466 m,前者出现概率远高于后者,两类对流层顶的高度均与其对流层顶的温度、气压成反比。08、14和20时(北京时)的最大风速分别出现在11.8、12.6和12.1 km高度,风速分别为16.2、16.3和15.9 m/s,风向随高度顺时针变化,对应为暖平流,由下层西南风转为上层的东南风,17 km以上高度稳定成东北风,下层主导风为西南风。在约8 km的高度上存在一个最大相对湿度聚集区,从地面开始相对湿度随高度升高而增大(逆湿现象),达到该聚集区后,随高度升高而减小。青藏高原西部雨季对流层顶折叠现象出现概率较低,可能与该季节高空急流或高空锋天气较少有关。  相似文献   
505.
以面向对象方法为基础,对城市土地利用动态演变过程中的时空数据进行组织和表达,分析了城市土地利用动态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子的影响情况,构建了基于面向对象的城市土地利用动态演变时空数据模型,并对其时空数据库进行构建,进而为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土地规划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06.
在我国近代地图史上,可以称为地图世家的,大概只有湖南新化邹氏家族。从清朝乾隆末年起到20世纪70年代,邹氏家族七代相承,持续180余年,致力舆地学研究,著书近200种,印刷出版地图300余种,其传承时间之长,成就贡献之大,为古今中外所罕见。  相似文献   
507.
光合细菌对养殖水质及凡纳滨对虾抗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凡纳滨对虾养殖环境中人工引入不同浓度的光合细菌,监测氨氮、亚硝酸氮、化学需氧量的变化,15d后测定凡纳滨对虾的AKP、POD、PO、SOD、抗菌、溶菌活力,以及不同光合细菌浓度下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与体重增长率,研究光合细菌对水质和凡纳滨对虾抗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光合细菌可显著降低水体化学需氧量、氨氮含量,并抑制亚硝酸盐氮的产生,提高凡纳滨对虾的抗病力。当光合细菌投放浓度为3×103/mL时,水体中化学需氧量、氨态氮、亚硝酸盐氮含量的均值分别比对照组降低31.59%、43.42%、52.20%,差异显著(P<0.05);对虾的AKP、POD、PO、SOD、抗菌、溶菌活力分别比照组提高31.92%、72.29%、55.56%、31.61%、39.07%、69.51%,差异显著(P<0.05);成活率,体重增长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8.67%、34.03%,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08.
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脂(GDGTs)是目前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与GDGTs有关的指标已成功地应用在海洋环境中有关来源判识和古环境古气候重建的研究,但是在湖泊环境中的应用目前还比较有限.通过开展巢湖柱状沉积物中GDGTs的组成测定,为GDGTs类脂分子标志物在湖泊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依据.研究表明由柱状沉积物中支链GDGTs参数计算得到的量化结果与巢湖周围流域的环境温度、pH等历史记录能较好地吻合;柱状沉积物中类异戊二烯类GDGTs来源的不确定性可能是造成TEX_(86)指标的量化结果和实际的水体温度出现较大偏差的重要原因.另外,沉积物中GDGTs指标和TOC、C/N、δ~(13)C_(org)、δ~(15)N等传统湖泊总体有机质参数以及其它分子标志物指标相比,具有高分辨性和抗干扰等特点.因此,湖泊中GDGTs有望成为湖泊古气候和古环境重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09.
应用化学提取法分析了红枫湖主要出入湖河口及湖心沉积物生物可利用磷(BAP)的含量,并探讨了BAP空间分布与总磷(TP)和粒度组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各形态BAP含量顺序为:藻类可利用磷(AAP)NaHCO3可提取磷(Olsen-P)水溶性磷(WSP)易解吸磷(RDP).沉积物柱芯中BAP迅速降低,剖面变化比TP更为明显.各形态BAP与TP显著相关,除RDP与AAP外,其它形态BAP之间也显著相关.Olsen-P是评价红枫湖沉积物磷的生物有效性的最佳指标.红枫湖沉积物颗粒组成以粘土及粉砂为主,湖心沉积物比河口粒度小.表层(0-5cm)沉积物中Olsen-P和AAP的含量与细组分(粘土)的比例呈正相关,而RDP、WSP与细组分呈负相关性,表明沉积物细组分对深水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10.
基于数据跟踪分析河北电磁台网环境干扰因素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河北电磁台网2008—2016年地震前兆数据跟踪分析产品信息为数据源,归纳该台网主要环境干扰因素,主要干扰表现为降雨、高压直流输电、农田灌溉3种类型,约占干扰因素约88.47%。分析各类干扰因素成因、动态曲线变化特征,提取并总结电磁台网环境干扰典型实例及变化特征,为地震前兆异常变化地准确判断提供有效实例支持与技术参考;根据干扰成因和观测经验,通过同场地增加气象三要素观测可快速识别降雨干扰,通过地埋观测外线路、地磁场深井观测方式可避免或减小干扰,为排除环境干扰,探索抑制干扰的新方法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