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86篇 |
免费 | 2413篇 |
国内免费 | 149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98篇 |
大气科学 | 1190篇 |
地球物理 | 1489篇 |
地质学 | 5341篇 |
海洋学 | 1218篇 |
天文学 | 151篇 |
综合类 | 647篇 |
自然地理 | 115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5篇 |
2023年 | 253篇 |
2022年 | 355篇 |
2021年 | 356篇 |
2020年 | 316篇 |
2019年 | 338篇 |
2018年 | 348篇 |
2017年 | 242篇 |
2016年 | 212篇 |
2015年 | 307篇 |
2014年 | 460篇 |
2013年 | 384篇 |
2012年 | 354篇 |
2011年 | 360篇 |
2010年 | 379篇 |
2009年 | 366篇 |
2008年 | 396篇 |
2007年 | 415篇 |
2006年 | 400篇 |
2005年 | 435篇 |
2004年 | 355篇 |
2003年 | 367篇 |
2002年 | 269篇 |
2001年 | 249篇 |
2000年 | 302篇 |
1999年 | 345篇 |
1998年 | 319篇 |
1997年 | 352篇 |
1996年 | 354篇 |
1995年 | 320篇 |
1994年 | 313篇 |
1993年 | 277篇 |
1992年 | 278篇 |
1991年 | 280篇 |
1990年 | 225篇 |
1989年 | 195篇 |
1988年 | 73篇 |
1987年 | 98篇 |
1986年 | 81篇 |
1985年 | 79篇 |
1984年 | 63篇 |
1983年 | 46篇 |
1982年 | 41篇 |
1981年 | 43篇 |
1980年 | 35篇 |
1979年 | 18篇 |
1964年 | 7篇 |
1959年 | 8篇 |
1958年 | 22篇 |
1957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972.
在低发射功率条件下,相控阵多普勒天气雷达为了增加探测距离和提高分辨率,需要采用脉冲压缩技术.由于采用相控阵技术,波束扫描过程中,在平面阵非法线方向上会产生波束展宽,引起波束内功率下降,需要在计算雷达气象方程时弥补功率下降的误差.平面相控阵天气雷达在探测远距离目标时,使用宽脉冲发射,经脉冲压缩处理以提高分辨率,因此需要建立适用的雷达气象方程.首先讨论了脉冲压缩低峰值功率的平面相控阵多普勒天气雷达的结构、线性调频脉冲压缩的距离(多普勒测量)、调频波形的耦合问题以及目标距离的测量;然后给出了适用于脉冲压缩的平面相控阵雷达气象方程,此方程同时也适用于一维线性阵的脉冲压缩的天气雷达. 相似文献
973.
高空间、时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在监测地表快速变化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特定传感器获取的遥感影像在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上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遥感数据时空融合技术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本文利用像元分解降尺方法(Downscaling mixed pixel)和STARFM模型(Spatial and Temporal Adaptive Reflectance Fusion Model)相结合的CDSTARFM算法(Combination of Downscaling Mixed Pixel Algorithm and Spatial and Temporal Adaptive Reflectance Fusion Model)进行遥感数据融合。首先,利用像元分解降尺度方法对参与融合的MODIS数据进行分解降尺度处理;其次,利用分解降尺度的MODIS数据替代STARFM模型中直接重采样的MODIS数据进行数据融合;最后以Landsat 8和MODIS遥感影像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1)CDSTARFM算法比STARFM和像元分解降尺度算法具有更高的融合精度;(2)CDSTARFM能够在较小的窗口下获得更高的融合精度,在相同的窗口下其融合精度也高于STARFM;(3)CDSTARFM融合的影像更接近真实影像,消除了像元分解降尺度影像中的\"图斑\"和STARFM模型融合影像中的\"MODIS像元边界\"。 相似文献
974.
螺旋藻多糖对小鼠S-180肉瘤的免疫抑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螺旋藻多糖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螺旋藻多糖在50—200μg/g的剂量范围对小鼠S-180肉瘤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具有明显升高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的功能,促进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作用,并有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促进荷瘤小鼠脾NK细胞对靶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提示螺旋藻多糖可通过全面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刺激T细胞、NK细胞等功能来达到控制和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 相似文献
975.
1997年夏季河南省严重干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夏季河南省出现了严重的高温干旱天气,陇海线附近及黄河以北大部地区出现了近50年未遇到的严重干旱,其它地区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干旱或大旱。干旱的环流特征是:初夏西太平洋副高偏东、偏弱,亚洲500hPa环流场处于纬向环流发展期;7月中旬,西太平洋副高首次增强北抬并迅速控制黄滩,使得雨季明显缩短;8月中下旬,黄淮及华北南部长期处在大陆暖高压及副高交替控制之下,冷空气势力偏弱,冷空气与暖湿气流配合 相似文献
976.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MS6.8地震发生在2022年度全国地震重点危险区内,且震前作了较好的短期预测。本文回顾了中期(年度)和短期阶段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①2022年度危险区确定的核心依据有川滇藏交界4级地震空区、危险区附近ML≥3.5地震空区、跨断层形变趋势异常和重力场异常等,其中,川滇藏交界4级地震空区被2022年1月2日云南宁蒗MS5.5地震打破具有中短期预测意义。②短期阶段,川滇藏交界4级地震空区经历了“打破—增强—平静”的演化过程,与1973年四川炉霍MS7.6地震前高度相似,这可能与其发震构造相同、震源机制解一致和深部孕震环境相似有关。此外,还存在川滇地区震群和多个余震区准同步活动、巴塘显著震群等异常。地球物理观测方面,在2022年6月1日芦山MS6.1和6月10日马尔康MS6.0地震后,四川前兆异常无明显减少,而在7—8月显著增多,这可以作为强震后短期仍有可能再次发生强震的判定依据。新增异常主要分布在以三岔口(鲜水河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和龙门山断裂带交汇区,呈“Y”字形分布)为中心的300km范围内,这是震前短期地点预测的主要依据之一。③6.8级地震前形变中短期大幅度异常突出,且异常点均位于远场(距离6.8级地震震中130~300km范围内)。除礼州测距外,其余异常点均位于ML3.5地震空区外围。形变异常出现的时间与ML3.5地震空区打破后空区内部及边缘地震活动显著增强大体一致。④泸定6.8级地震发生在三岔口地区,该区及附近2015—2021年连续多年被确定为全国地震重点危险区,但均未发生预测地震,由此表明当前有效的强震年度(中期)时间预测依据少。 相似文献
977.
根据大豆生理特性及所需气候条件确定了大豆主要生育期旱涝指标.通过对丰歉年型气候特征分析发现,大豆全生育期干旱出现的频率远大于雨涝,但雨涝对大豆产量影响比干旱重,花荚期的旱涝对产量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78.
979.
980.
汶川8.0级地震HRT波地震短临波动前兆及HRT波地震短临预测方法——关于实现强震短临预测可能性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复业 赵璧如 钱卫 赵健 何世根 张洪魁 李世愚 李绍坤 严谷良 汪成民 孙振凯 张东宁 卢军 张平 杨国军 孙加林 郭纯生 唐宇雄 徐建明 夏坤涛 鞠航 殷邦红 黎明 杨东生 起卫罗 和泰名 关华平 赵玉林 《中国科学D辑》2009,39(1):11-23
2004年初开始在川滇地区布设的4个地电台,使用所研制的抗干扰性能极强的PS-100地电测量系统和技术,捕捉地震短临前兆.至2008汶川8.0级地震前,唯一仍在工作的红格台记录到了汶川地震的HRT波短临前兆.根据潮汐力谐振共振波(简称为HRT波)短临地震预测模型,在汶川8.0级地震前5月11日夜至12日凌晨5时分析得到了大震即将来临的结果.所记前兆同以前各台对其他强震所记的HRT波震例的规律有很强的一致性.所测物理量(地电阻率与地电流)仅在强震前才出现潮汐力的周期,而其振幅在震前数月至几天明显增大.通过研究所记的实例表明,它们通常与几天后所发生的地震有因果关系,这种波的到时与台站的震中距成正比;由这种波动所测的断层固有周期%与断层长度(震级)有关,对6-9级地震,死的范围为1-6h.有证据表明,它们是来自即将发生地震的震源区.这种波动周期较长,在地壳中,可传播数百乃至数千公里.对发生在地壳中的浅源大震,地壳固体在其孔、裂隙中通常含有易于流动的(导电的)流体(溶液),这种流体在地震孕育过程中因受力(孔隙压力)先于断层位移(地震)产生的(微小)扰动(波动),对所观测的HRT波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从2004年在川滇地区增设4个PS-100HRT波台站,试图捕捉强震短临前兆,到2008年发生汶川8.0级地震(距离新增的MN台△=288km;距离记录到HRT波短临异常的HG台△=465km;距离青川640km)前,HG台捕捉到汶川8.0级地震的HRT短临前兆的全过程,表明地震是有前兆的,地震是可以预测、预报的,在可预见的将来实现地震的短临预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