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质学   1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6 毫秒
21.
左玉山  龚庆杰  江彪  张通  吴轩  严桃桃 《现代地质》2021,35(5):1411-1424
内蒙古双尖子山银多金属矿床是中国乃至亚洲规模最大的银多金属矿床,本研究在回顾矿床发现史的基础上对双尖子山矿床区域地球化学数据进行再分析。采用19级累积频率法制作研究区39种元素或氧化物的地球化学图,结果发现在双尖子山矿区范围内出现明显高值的有MgO、CaO、Fe2O3、Pb、Zn、Ag、V、Cr、Ni等多达22种氧化物或元素,其中主量成分的明显富集特征应受控于研究区的岩性分布情况。采用变值七级异常法制作研究区29种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图,结果发现在双尖子山矿区及其附近存在W、Sn、Mo、Bi、Pb、Zn、Ag、As、Sb计9种热液成矿元素的异常区,而其他微量元素在双尖子山矿区的明显富集情况可能是由双尖子山矿区及其附近母岩岩性及其风化作用所致。基于地球化学基因技术制作了研究区金矿化基因和钨矿化基因的矿化相似度地球化学图,结果发现在双尖子山矿区及其附近存在金矿化相似度和钨矿化相似度的异常区,表明矿化相似度可以作为该区金属矿产勘查的一种有效指标,认为区域化探工作在该区金属矿产勘查中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2.
新近发现、规模巨大的双尖子山银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的研究还很薄弱,制约了对该矿床成矿物化条件、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的认识。通过对矿区微细浸染型、细脉硫化物型、块状硫化物型矿石中与银成矿关系密切的闪锌矿、黄铁矿、方铅矿和毒砂的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的研究,结果显示,成矿流体显示出富Cl热液所具有的微量元素特征,且具有从早期到晚期成矿温度和f_(O_2)递降的有序演化过程。通过对比硫化物与矿区出露的主要岩浆岩(岩脉)稀土元素的LREE/HREE、δCe和δEu特征,以及不同矿体中As、Sn、Sb等元素在的含量差异,表明双尖子山银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具有多来源特征或存在多期成矿作用的叠加。Cu、Co、Cr等幔源元素的富集则暗示成矿过程中不排除有幔源物质的参与。将双尖子山矿床闪锌矿与我国典型的岩浆热液型、SEDEX型、MVT型及层控-岩浆热液叠加型矿床的闪锌矿中Mn、Cd、Sn、Ga、Tl含量,Cd/Mn、Zn/Cd比值及REE特征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其具有岩浆热液型矿床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从而进一步确定本矿床成因类型上属于岩浆热液型银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23.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概述了地层、构造和岩浆岩对我国银矿产出和分布的控制特点和规律:银矿赋矿地层以泥盆系最多,其次是中元古界、石炭系等,按赋矿岩性则以碳酸盐岩最多,变质岩次之;古老地块边缘裂陷槽和增生带、区域性深大断裂及多组构造汇聚部位及陆相断陷盆地是我国银矿产出和分布的重要控制因素;海相火山岩、陆相火山岩、侵入岩控制着我国不同地区和类型的银矿产出。分析了我国大型、超大型银矿的找矿前景和方向,提出川西义敦岛弧带、川滇黔接壤地区和大兴安岭成矿带是大型、超大型银矿的重要找矿区,继续加强我国陆相火山岩型大型、超大型银矿的寻找和研究;重视在萤石矿床分布区、黑色岩系分布区找银矿及火山岩地区找银锰型矿床;充分利用银矿找钨、锡等其他矿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