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48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72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272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3篇
  1942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分析新重庆市的情特征,探讨重庆城市发展战略必须走“城市-区域”区同发展的新路子,提出重庆城市发展与整合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02.
黄河上游水电工程对局地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阐述了黄河上游段水电工程概况,并以刘家峡和龙羊峡水库为主对库周各站建加前后各5年或10年的气象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水库对周围地区各气候因子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03.
海洋浮游动物可以对因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的海水酸化做出敏感的响应,然而关于海水酸化对其生理机能的研究却较少。因此,我们研究了暴露于不同二氧化碳浓度(0.08,0.20,0.50 and 1.00%)的酸化条件下中华哲水蚤主要抗氧化酶以及2种解毒酶的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暴露于酸化海水中的中华哲水蚤的GPx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然而,其它抗氧化组分,包括GST、SOD活性,GSH水平和GSH/GSSG比值均被显著抑制。中华哲水蚤的ATPase活性被海水酸化显著刺激,而AchE活性却显著被抑制。此外,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指标变化的75.93%可以用第一和第二主成分解释。因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的海水酸化可以通过影响桡足类体内一些酶类的活性来影响其新陈代谢及存活。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需要对海水酸化和其它环境因素的协同作用对桡足类的影响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4.
青岛地区的海雾预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分析了近海表层水温与青岛气温差,分析了青岛的湿度、风场、及影响青岛的暖湿平流、青岛上空的逆温层,建立了预报青岛地区的海雾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05.
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是安徽南部地区出露面积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复式岩体,该复式岩体的岩浆源区、演化过程和成矿联系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查明。在前期对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开展了锆石微量元素与Hf同位素分析与研究。结果显示,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4个阶段从早到晚(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细粒花岗斑岩),晚期(第三、第四阶段)比早期(第一、第二阶段)岩浆岩的锆石εHf(t)值呈显著增高趋势,岩浆形成温度升高(705.3℃ 715.9℃ 827.1℃ 805.5℃),氧逸度降低(93.8 149.170.1 69.9)。进一步分析认为,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源于同一具有壳幔混源的岩浆源区,随着时间的演化,岩浆房中幔源组分比例逐渐增高,幔源物质的加入,不仅提高了晚期岩浆形成温度,一定程度改变了源区组成。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4个阶段花岗岩均经历了榍石、角闪石、金红石、斜长石等矿物的分离结晶,晚期(第三、第四阶段)花岗岩相比早期(第一、第二阶段)花岗岩具有更高的分异程度。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中第一、第二阶段花岗岩具有较好的W—多金属矿床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06.
采用浓度为0、2.5、5.0、10.0g/L的CuSO4溶液配制污染土,开展固结试验、热分析试验和扫描电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简称SEM)试验,分析红黏土受重金属Cu2+污染后的压缩变形特性机制。结果表明:红黏土的压缩系数和总压缩变形量的变化与土中孔隙水(自由水、弱结合水、强结合水)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都随着Cu2+浓度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黏土中土颗粒之间的结构连结主要以吸附水膜接触为主,Cu2+改变了土中孔隙水的水膜厚度,导致孔隙水的含量发生变化;水膜变薄,土颗粒间的距离缩短,土体的结构强度越高,土体抵抗压缩变形的能力就越大。随着Cu2+浓度的增加,土体微观结构由松散的块状、片状单元体逐渐演化为面-面接触的叠聚体;当Cu2+浓度增至10.0g/L,开始出现鳞片状的单元体,单元体间的接触方式以点-点接触和边-面接触为主,土颗粒间的凝聚力变差,土体结构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107.
海水酸化对中华哲水蚤全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对暴露于酸化海水中的中华哲水蚤全蛋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CCO20.08%和CCO20.20%处理组中华哲水蚤的双向电泳图谱上可以分别分辨出1 191、1 117和946个蛋白点,选取其中43个差异蛋白进行MALDI-TOF/TOF质谱鉴定,成功鉴定出23个差异蛋白,这些蛋白主要与蛋白合成和分解、能量代谢、DNA分子修复以及解毒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08.
京津冀地区一次严重霾天气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气污染监测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1月9—17日京津冀地区一次严重霾天气过程的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霾天气过程京津冀地区6个城市(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邯郸、唐山)的PM10、SO2和NO2污染物日平均浓度均较高,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其中PM10日平均浓度的变化幅度最大,峰值出现在11—13日之间;石家庄、保定和邯郸市的污染最严重,PM10日平均浓度最大值分别为0.94 mg·m-3、0.95 mg·m-3和0.82 mg·m-3。SO2和NO2日平均浓度的变化幅度较小,但浓度值均较大,基本为0.10 mg·m-3以上。影响此次霾天气过程的大范围环流形势为纬向型,存在较强的逆温层,弱下沉运动使近地层大气处于静稳状态,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而近地面较小的风速和低层相对湿度小于90%为霾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另外,后向轨迹分析表明,此次污染过程京津冀地区的气团主要来自新疆地区,路径主要是从西北气流转为西南气流,携带南方的湿空气和污染物向京津冀地区输送。  相似文献   
109.
华北区域性低能见度天气的自动识别及预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002~2011年的能见度观测资料以及NCEP格点资料,采用天气学方法研究了华北地区的低能见度天气过程。结果表明:造成研究区域低能见度的500 h Pa天气形势可分为3种类型:2槽1脊型、低槽型、纬向气流型;用特征物理量作为这3种天气型的入型判据,建立了华北区域性低能见度天气的自动识别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利用K指数、露点温度差以及500 h Pa和850 h Pa的假相当位温差等天气诊断物理量,进行第二次判别,进一步消空,最后制作低能见度天气预报。利用以上建立的预报方案,对2002~2011年进行冬半年逐日回代检验,预报准确率达到了78%左右;对2012年的试预报结果为:出现3 d区域性低能见度天气过程完全报对,试验结果表明预报方法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0.
对发育于福建建瓯市迪口镇竹洲村的"竹洲砾岩"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表明,该砾岩既不是前震旦系马面山群龙北溪组的底部砾岩,也不是构造砾岩,而是相当于晚三叠世大坑组(T3d)层位的底砾岩,不整合沉积在前震旦系迪口组之上.这一发现对深化研究该地区前寒武纪地质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