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质学   1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周玉  周雄  张贻  秦志鹏  贾志泉 《矿床地质》2019,38(4):815-836
新近在川西松潘-甘孜造山带东南缘长征穹窿发现一处花岗伟晶岩型铷铍矿产地。为阐明与成矿花岗伟晶岩具密切成因关系的花岗岩的特征及其成矿背景,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采集穹窿核部出露的花岗岩样品开展了镜下鉴定、元素地球化学及锆石LA-(MC)-ICP-MS U-Pb和Lu-Hf同位素测试工作。结果表明,长征穹窿核部出露的两处花岗岩岩枝分别由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组成,岩石高硅、富铝、高钾、富碱、低钙、低Na/K比值,为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A/CNK值均大于1.1,为过铝质花岗岩;岩石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和放射性元素U,而亏损Ba、Sr、Ti等微量元素;岩石稀土元素总量为30.9×10~(-6)~69.0×10~(-6),LREE/HREE为4.2~8.0,轻稀土元素富集明显,δEu为0.12~0.57,具明显的负铕异常;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202.2±1.3)Ma(MSWD=0.42,n=15)和(202.2±1.5)Ma(MSWD=1.18,n=9),长征穹窿核部花岗岩岩浆结晶时代为晚三叠世末期;锆石Lu-Hf同位素ε_(Hf)(t)和T_(DM2)分别为-15.42~-4.71和2.22~1.54 Ga,花岗岩可能起源于下地壳。综合分析认为,长征穹窿核部花岗岩为典型的高分异花岗岩,源于下地壳的初始岩浆在晚三叠世末期上升侵位过程中混染了较多围岩成分而形成;区域伟晶岩至少存在3期成矿作用,稀有金属矿化为多期或多次岩浆作用的产物,预测区域可能存在一期194 Ma左右的伟晶岩稀有金属成矿事件;区域与稀有金属成矿作用有关的花岗岩为多期或多次岩浆作用晚期的产物,形成于同碰撞构造向碰撞后伸展构造转换的相对稳定环境。  相似文献   
12.
岳相元  张贻  周雄 《地质论评》2016,62(S1):69-70
矿区位于马尔康县城约240°方位,直距约22 km处,区隶属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县党坝乡管辖。矿区地理坐标范围:东经102°01′45″~ 102°03′15″,北纬31°44′30″~ 31°47′30″。该矿床是区内重要的稀有金属伟晶岩型矿床之一,与邻近的党坝、李家沟锂辉石矿床(李建康等,2006;古城会等,2014)构成了可尔因伟晶岩矿床的东南密集区。地拉秋锂辉石矿床地处松潘-甘孜造山带的中部,该造山带经历了三叠纪末期古特提斯洋的闭合以及昌都-羌塘地块和昆仑地块与杨子地台西缘发生的陆陆碰撞事件。因此,本文在总结地拉秋锂辉石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成矿规律并结合地球化学的分析方法,希望为区内稀有金属矿产找矿与勘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