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63篇
地质学   109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腾格里沙漠南缘末次冰消期气候不稳定性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红水河剖面元素地球化学和孢粉以及地层岩性的分析,在讨论了沉积地层连续性和记录完整性的基础上,重建了腾格里沙漠南缘末次冰消期的气候环境演变序列。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a,Fe,Mg,K,Na和Mn等元素含量的变化以及结合其不同的孢粉组合,不仅与沉积环境紧密相关,而且可以很好地揭示该地区晚冰期以来气候环境变化的基本特征和历史,显示研究区在13.6~9.7cal.kaB.P.期间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3.60~13.08cal.kaB.P.,12.75~12.20cal.kaB.P.和 11.60~10.45cal.kaB.P.期间气候较温暖湿润;  13.08~12.75cal.kaB.P.和10.45~9.70cal.kaB.P.期间气候相对冷干;  而在12.2~11.6cal.kaB.P.期间,则表现相对冷湿。自11.6cal.kaB.P.之后,研究区进入全新世暖期,元素Ca,Fe,Mg,K,Na及Mn的含量和孢粉A/C比值变化曲线均表明在全新世初期气候波动频繁,并在11.3cal.kaB.P.和10.5cal.kaB.P.左右出现较强的冷波动。通过与其他研究区地质记录对比,指出研究区腾格里沙漠南缘末次冰消期气候环境变化尽管存在一定的区域特点,但基本格局与全球气候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62.
荷包岛为南海北缘一鲜为人知的小岛,岛上发育颇具规模的南北向构造,由一系列压性结构面组成并有北延至大陆沿海的迹象,荷包岛南北向构造很可能是一较大规模的构造带的残余,它既与华南大陆广为发育的近东西向构造带有关,亦受控于南海海盆的新生代扩张,对它的深入研究,有可能成为合理解释南海北缘构造系统形成、发育历史的关系。  相似文献   
63.
高温冻土的蠕变特性试验及蠕变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岁桥  王宁宁  张虎 《冰川冻土》2020,42(3):834-842
为了研究高温冻土蠕变变形特征以及各影响因素对蠕变的作用, 分别在含水量15%、 25%及35%, 荷载100 kPa、 200 kPa及300 kPa, 温度-1.5 ℃、 -0.7 ℃及-0.3 ℃的条件下开展了室内单轴蠕变试验, 分析在无侧限条件下高温冻土在不同温度、 荷载及含冰量条件下的蠕变变形特性。结果表明: 在当前试验条件下, 冻土蠕变变形非常可观, 且蠕变曲线都没有出现渐进流阶段; 温度是影响冻土蠕变的最重要的外在因素, 而含冰量是影响冻土蠕变的关键内在因素; 在高含冰量条件下温度及荷载的改变对蠕变速率的影响非常显著, 甚至引起量级上的差别。在现有试验条件下, 高温冻土蠕变过程可利用Burgers黏弹性模型来较好地描述。  相似文献   
64.
云南高原湖泊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选取云南15个高原湖泊,利用瑞典产HTH重力采样器提取沉积物短钻,取顶部0~0.5 cm作为湖泊现代沉积物进行粒度分析并利用分析软件对粒度频率曲线进行拟合,探讨各组分的沉积特征和环境指示意义。结果显示,滇池等15个云南湖泊表层沉积物频率曲线呈多峰态,含有2至5个组分,从细到粗分别为黏土组分(C1)、细粉砂组分(C2)、粉砂组分(C3)、细-中砂组分(C4)、粗砂组分(C5),拟合众数粒径范围为0.6~423.0 μm。C1组分来自大气中长期悬浮的超细粉尘和气溶胶,通过自然沉降和降水进入湖泊水体,反映西南地区大气粉尘背景值;C2和C3是湖泊沉积物中的主要组分,反映流域内降水和水动力大小;C4和C5组分只出现在洱海、滇池、差黑海等部分湖泊湖心沉积物中,且含量非常低,该组分与湖泊水动力密切相关。对于滇池、抚仙湖等大型湖泊而言,粗颗粒进入湖心需两个过程:从流域地表进入湖泊水体的输入过程和从湖滨到达湖心的传输过程。湖心沉积物中粗粒含量主要受第二个过程影响,而该过程的强弱与湖流、水深、湖盆坡度等因素有关。西南地区干旱背景下湖泊快速收缩直至消失时,降水量的大幅减少使得地表径流动力减弱,加之大气环流偏弱以及水生植物覆盖面积比例增大,湖水动力减弱,由湖滨向湖心传输的物质以细粒碎屑为主。位于山地地区的小型湖泊,由于汇水面积有限、地形坡度较大,坡面径流可将地表风化碎屑物带入湖盆甚至湖心位置,这类湖泊沉积物中粗粒物质的增加反映流域内降水量或降水强度增大。  相似文献   
65.
经筹建和大量试测后,广东省地震局~(14)C实验室已于近日正式投入测试。该室是以镁法合成苯(经测试,纯度达99.94%),用FH—1935低本底液体闪烁仪进行测量的。FH—1935液闪仪是近年来我国自行研制的测量装置,其主要技术性能和指标接近或超过国际先进的同类装置。仪器配有微机,由其构成一套1024道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具有工作效率高,  相似文献   
66.
~(14)C测年数据在确定晚更新世晚期和全新世重大地质事件时,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古地震研究的深入,对~(14)C测年数据的兴趣也日见浓厚。事实上,~(14)C年代学在地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范围很广,除古地震研究外,大量的基础工作,包括新地层断代,活断层研究,地壳近期升降幅度和速率的估算,对历史地震的校核,工程地震中的有关问题,震害预测。潜在震源的判别等。都不同程度地依赖于~(14)C年代的测定。  相似文献   
67.
以黑河实验区为例, 基于HJ-1 CCD数据和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 二向性反射(BRDF)和反照率产品的备用算法(算法Ⅰ), 贝叶斯原理的反照率反演算法(算法Ⅱ)和地表朗伯假设的算法(算法Ⅲ)成功估算了地表短波反照率。对反演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地表观测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1) 高分辨率的HJ-1卫星地表反照率不仅能够提供下垫面主要的空间分布特征, 还能提供地表细部结构;(2) 两种基于先验知识的地表反照率和MODIS产品接近, 绝对误差为0.01, 相对误差为4%, 而算法Ⅲ的绝对误差为0.03, 相对误差为13%; 算法Ⅰ和Ⅱ对反照率的改善对地表类型的依赖不明显, 相对误差集中在2%-8%, 反演结果对时相变化依赖较为显著, 在植被最茂盛的季节反照率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凋谢季;(3) 算法Ⅰ和算法Ⅱ的结果与地表观测结果更为吻合, 均方根误差在0.05以内, 相对误差小于23%, 而算法Ⅲ的均方根误差为0.069, 相对误差为36.3%;(4) 先验知识的作用可能依赖于太阳和观测几何的相对位置, 因此可能依赖于季节和纬度的变化, 以及传感器的成像方式。该研究对缺乏多角度观测的星载传感器的反照率反演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8.
高密度电法在岩溶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岩分布区岩溶发育易引发地面塌陷,是地质灾害及路、桥、建筑物等工程设施的主要隐患.高密度电法是近些年引入的物探方法,广泛应用于灾害地质调查及工程勘察中.在灰岩分布区应用高密度电法勘察第四系土洞、灰岩岩溶、断裂发育等,能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69.
云南高原典型湖泊现代过程及环境演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云南省境内从南到北、由低至高分布的7个典型湖泊进行钻探取样,共钻取岩芯140m,同时对部分湖泊采集了表泥样品。对湖区古湖岸阶地、层状地貌和相关地层考察研究表明:主要存在着2~3次明显的高湖岸,高湖岸已受构造作用的强烈影响发生变形;杞麓湖、拉市海、文海等分布着高于落水洞时代很新的多层贝壳层,蛇山组沉积结束于末次冰期晚期及其它相关证据说明,该区现代水系可能是最近几万年才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70.
对六枝基本气象站新旧两址气象资料进行研究分析,通过统计原台站近30a年平均值及新站逐月平均值并计算各个相关要素与新旧地址的对比差值,从完整性、平均差值标准差比较及显著性检验方面分析新旧站点观测资料的差异与连续可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