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101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随着城市空间逐步向地下发展,地下岩溶等不良地质体的存在给城市建设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常规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在城市地下岩溶等不良地质体探测中因人文活动、电磁干扰等因素的影响而受到极大限制.微动探测作为一种被动源勘探方法,因其场地适应能力强、工作效率高等优点被逐渐应用于城市地下岩溶探测.基于微动的HVSR谱比法则具有更好的适应性.为探索该方法在城市岩溶探测的有效性及其特征,选取岩土勘察中的两个工程场地作为探测试验区.试验区内岩溶发育,通过钻探获取了岩溶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基岩的起伏变化.在试验区的岩溶异常上进行HVSR测试,并利用面波勘探的频散曲线对HVSR谱比曲线进行深度换算,从而代替钻孔信息进行深度换算的方法,来探测地下地质情况.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进行HVSR谱比曲线的深度换算简便有效,能有效的探测出地下岩土分界面和岩溶的分布情况,为后续岩溶区工程勘察提供帮助,减少钻探工程量提高经济效益和时间效率.  相似文献   
172.
柴达木察尔汗贝壳堤剖面Sr同位素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对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贝壳堤剖面酸不溶组分和酸溶组分的提取及其87Sr/86Sr的测定,结合沉积物中Rb/Sr的变化,指出Sr同位素组成特征可有效指示源区化学风化和沉积区古环境变化;依据酸溶组分中盐度指标Sr/Ca, Sr/Ba值与Sr同位素组成曲线的对比分析,揭示酸溶组分Sr同位素可以较好的指示水体形成时的盐度。通过分析贝壳堤剖面化学风化和部分盐度变化过程,探讨了研究区晚更新世39.6~ 17.1 ka BP(未经校正的AMS 14C测年结果,全文同)湖泊高湖面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73.
通过对新疆伊犁盆地塔勒德探井黄土-古土壤沉积物中常量、微量元素及其相关指标和参数的分析,讨论了西风区黄土-古土壤序列中各元素的分异规律及其与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塔勒德黄土-古土壤序列各层位中常量元素含量均表现出SiO2>Al2O3 >CaO> Fe2O3 >MgO> Na2O>K2O的变化特征;微量元素Rb,S...  相似文献   
174.
近年来,雷达技术应用于工程勘察领域发展较快。本文介绍了两个应用雷达技术探测在建工程场地地下障碍物的实例,快速、准确、经济地解决了工程勘察中的工程地质问题,说明了雷达技术应用在工程勘察阶段的有效性、实用性、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5.
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对华南沿海地区进行了地面地质调查和显微构造研究,从而对华南沿海的深圳-五华断裂带,吴川-四会断裂带,合浦-北流断裂带和钦州-灵山断裂带的形态参数、性质、活动期次、活动方式及其变换等进行了比较构造研究,并对某些断裂的近期活动的幅度和速率作了概略的估算。结果表明,在一般情况下,断裂的规模越大,它们的活动性越强。但是,对于同一条断裂带,由于边界条件的差异。沿带的活动强度是不一致的。这种差异还导致各断裂带的活动强度和活动方式、期次在时间上的不同步。至于破坏性地震的发生。除了它们在断裂带上所处的特定的构造部位外,介质条件与其密切相关的变形特征,都是决定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6.
1992年10月19日至20日,广东省地质学会、省海洋湖沼学会、省地震学会和省地理学会的有关学科专委会联合在三水县召开“三水盆地中更新统现场考察”会议。参加这次学术活动的有中山大学、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科院地质新技术研究所、广州地理研究所、地矿部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省地矿局水文地质二队、省地震局等共52人。省地质学会名誉理事黄玉昆教授、省海洋湖沼学会海洋地质专委主任刘以宣研究员、省地震学会理事长丁原章研究员等专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7.
通过对海南岛北部7个发育于不同岩层的风化壳的稳定性分析可知,渗透水和地震力都是诱发风化壳滑塌的重要因素.在全渗透条件下,强震不仅使具有较大坡角的风化壳发生滑塌,甚至会使某些坡角仅2°左右的风化壳发生失稳滑移。  相似文献   
178.
179.
华南沿海新生代的火山活动集中于台湾岛、雷琼地区及其邻近海域;散布于粤中,闽南粤东和闽西南,分别为板缘和板内构造作用的反映,在规模,活动期次,喷发形式,岩性特征等方面均有异同。本文通过火山活动的分布、分期,火山岩岩性的变化,火山活动与其它新构造运动的关系等方面的讨论,阐明异同,探讨机制,以期有助于地震活动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0.
元谋盆地西侧浪巴铺湖相沉积物(厚27 m)ESR年代测定结果显示,浪巴铺古湖存在于距今216±20 ka至122±10 ka,经历了倒数第二次间冰期末期、倒数第二次冰期以及末次间冰期初期.结合粒度、磁化率和孢粉等数据,重建了元谋地区距今216±20 ka至122±10 ka期间的气候变化历史:距今216 ~ 185 ka期间,孢粉平均浓度为全剖面最高,出现了喜高温的苏铁科和栲属植物以及指示湿润环境的莎草科植被,表明这段时期气候相对湿热,对应倒数第二次间冰期晚期;距今185 ~150 ka期间,孢粉浓度迅速降低,1050 cm深处(距今160 ka)孢粉浓度只有8.67粒/100 g,对应倒数第二次冰期盛冰期;距今150 ~122 ka期间出现数层砂砾石层,草本植物比例增加,气温回升,降水减少,湖泊面积缩小直至消失,气候干热趋势显著.考虑到浪巴铺古湖沉积物样品平均孢粉浓度只有34.35粒/100g,认为至少在倒数第二次冰期之前,元谋盆地气候的干旱特征已经十分显著,植被稀疏,末次间冰期以来,气候的干热特征已与现代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