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南口-孙河断裂是北京市区隐伏的正倾滑活动断裂,其地震危险性备受关注.将槽探研究活动断层古地震的经验引入到钻探工作中,提出了通过土芯识别断层崖崩积层的模式,并采用三重管取芯技术在南口-孙河断裂带附近采集了连续的原状土芯.通过断坎前崩积层识别、地层累计位移限定与下降盘地层增厚现象分析等方法,初步建立了断裂带距今60ka以来由13次地表位错事件组成的古地震序列.根据复发间隔的差异,将地震活动历史分为3个时段.距今60~40ka之间发生了3次地震,复发间隔为10ka左右.40~25ka之间发生了6次地震,复发间隔多为2.5ka左右.25ka以来发生了4次地震,复发问隔变化较大,其中最近3次地震的复发间隔为5ka左右.复发间隔小的时期也是断层滑动速率大的时期.单次事件的同震位移为0.8—2.2m,均值为1.4m,矩震级相当于6.7~7.1级.研究认为通过钻探技术研究正断层的古地震事件是可行的,但要获得完整的古地震序列,需要足够密集的钻孔和连续的原状土芯.  相似文献   
12.
往事回顾     
在庆祝建所四十周年之际,很多往事又引起了我的回忆,仿佛又回到退休之前那段散发着青春活力的岁月。那时候,身体好,还算年轻,背着地质包,手拿图纸,带着必要的勘查工具,行进在或城镇、村庄、或山区、平原的目标区内,观察、分析并记录着与地震有关的各种地质现象的原始素材和信息。那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融洽,再苦再累再危险的工作也是要想尽各种办法克服完成。在多年的地震地质野外考察中,苦辣酸甜的事遇到不少,但对我印象颇深、聚艰苦危险和戏剧性为一身的两件小事,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现根据我对往事的回忆给予记述,同时谈谈我对建所…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京西北地区属“首都圈”地震重点监视区,走向NEE的断裂呈右行斜列分布于全区,是控制区内构造格局的主干断裂。它们控制着山西断陷带北段NEE向断陷盆地的形成和发展,与地震活动密切相关(图1)。因此,研究NEE向断裂的特征,对于山西断陷带的形成和京西北地震危险性的评价,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从图1看,桑干河南山前断裂(F_5)为山西断陷带北段NEE向断裂中规模最长的一条,其西段先后于1989年10月和1991年3月发生了两次中强地震群,震级分别为M6.1和M5.8,均与该断裂的活动有关。该断裂西起麻峪口以西,向东经徐家堡、南徐村、马家窑,至石匣附近消失,全长130多公里。在断裂延伸范围内,被一组与之相拌  相似文献   
14.
江娃利  张英礼 《中国地震》1994,10(4):356-362
本文介绍了磁县西部山区新近发现的最新地表破裂带。该地表破裂带近东西走向,长约7km,由断层崖及地表沟槽组成。在地表粉末状灰岩破碎带中保存大量坚硬灰岩岩块,并见断层破碎带碎石盖在古腐植土之上。断层北盘下降,最新事件的最大垂直落差约7-10m,以正倾滑为主。个别地点断层显示左旋位移。该地表破裂带沿岔口活动断裂带分布,可认为是1830年磁县地震的地表破裂。  相似文献   
15.
北京宣武门古地震遗迹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地震地质工作的深入发展,考古地震地质已引起了国内外地震工作者的重视,因为它对研究全新世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具有独特的意义。在考古地震地质工作中,对古地震遗迹,如地震断层、喷水冒砂、地震缝等的研究尤其重要。因为它真实地记录了古地震的踪迹,补充了历史文献记载的不足,对研究该地区强震活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们在研究北京平原全新世以来新构造运动工作中,重点对平原内全新统的岩相变化、古地貌特征等进行了野外调查,同时也注意了地层中古地震遗迹的探索。通过对十几处开挖土坑的详细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