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4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216篇
测绘学   103篇
大气科学   132篇
地球物理   140篇
地质学   607篇
海洋学   120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83篇
自然地理   7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7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5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水分、盐分和埋深对铃铛刺和疏叶骆驼刺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塔里木河下游通过不同水分、盐分和埋深对铃铛刺(Halimodendron halodendron)和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水分显著影响铃铛刺种子的萌发(P<0.001),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种子的萌发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水分对疏叶骆驼刺种子萌发的影响不显著(P>0.05).(2)盐分极显著影响2种植物种子的萌发(P<0.05),铃铛刺种子萌发率随盐(NaCL)浓度增加呈直线下降趋势(R2=0.935 1);疏叶骆驼刺种子的萌发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R2=0.845 8),即低盐浓度(0~0.2 mol/,L)促进骆驼刺种子的萌发,盐浓度>0.3 mol/L,种子萌发开始受到抑制.(3)埋深明显影响豆科植物种子的萌发.两种植物种子发芽率随埋深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当埋深为0和2 cm时均不萌发.  相似文献   
932.
新特提斯洋俯冲消减、印度-亚洲板块碰撞导致西藏冈底斯构造带分布大量火成岩,其形成年龄尚存在一定争议,形成时代及构造意义对揭示板块运动信息具有重要意义。对神公地区典中组火成岩样品分别进行了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典中组底顶部火成岩锆石U-Pb年龄值分别为65.37±0.58Ma和57.42±0.20Ma;该套火成岩主要为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右倾形态,且负Eu异常明显,K_2O/Na_2O值平均为1.57,微量元素Rb/Sr值平均为1.78,Nb/Ta值平均为13.28,Rb、Th、U、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Nb、Ta、Ti亏损。由此认为,典中组火成岩是在俯冲碰撞背景下,来自地幔和地壳的岩浆以不同比例混合形成的,可能指示了新特提斯洋关闭引起的洋壳俯冲作用。  相似文献   
933.
方沸石属小孔沸石,既是天然矿物,又可人工合成。在Na2O-Al2O3-SiO2-H2O水热体系,方沸石结构稳定,其生成受热力学因素控制,多种含SiO2、Al2O3组分的原料均可合成方沸石,且易于实现。方沸石通过离子替代可形成多种方沸石-白榴石系列矿物,离子交换反应存在2种形式,与交换离子尺寸相关。在农业上,负载有K、N等营养元素的方沸石兼具土壤调理和养分缓释/控释功能,是一种新型生态型肥料;在废水处理方面,方沸石可吸附多种金属离子,并对放射性元素封存有独特效果;在石油化工领域,方沸石限于对特定小分子的催化氧化作用。从绿色生态角度考虑,水热处理固体废弃物并用于有害离子处理、利用富钾岩石在制取钾盐的同时制备方沸石并用作土壤调理剂及新型缓释肥料是此类矿物资源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34.
江强强  焦玉勇  宋亮  王浩  谢壁婷 《岩土力学》2019,40(11):4361-4370
受库区水位波动和降雨影响,库岸大量老滑坡体变形加剧,地质灾害问题十分突出。为研究库岸滑坡影响因素、变形演化规律及失稳条件,以大型物理模型试验为手段,选取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临江Ⅰ号崩滑体为对象,通过考虑水位波动、降雨及其组合作用等诱发因素,开展了一系列的库岸滑坡模型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水位升降,变形主要集中于模型坡体前缘,其中,水位抬升过程中,滑坡模型变形较小,变形加速阶段出现于水位下降期间,且变形速率与水位下降速率成正比,即临江Ⅰ号崩滑体为典型的动水压力型滑坡;降雨影响下坡体变形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明显分区现象,时间上,变形发展主要集中于坡体浅表层饱和之后,即短时降雨对坡体变形未产生显著影响,空间上,坡体前缘和后缘变形剧烈;库水位下降和强降雨联合作用下坡体前缘产生局部流滑破坏,并溯源发展至前缘整体破坏,为典型的牵引式破坏模式。试验揭示处于临滑阶段坡体,其孔隙水压力、土压力变化呈现异常频繁的波动现象,可为滑坡预警预报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35.
冈底斯岩浆弧东段的中-新生代变质岩是揭示岩浆弧深部组成与形成演化的窗口。本文对该地区的变质沉积岩——夕线石榴黑云片岩进行了岩石学和锆石年代学研究。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研究表明,夕线石榴黑云片岩具有三期矿物组合:(1)进变质矿物组合为Grt+Pl+Bt+Ms+Qz+Ep+Rt+Ilm,其保存于石榴石和斜长石变斑晶核部;(2)峰期矿物组合为Grt+Pl+Bt+Ms+Qz+Rt+Ilm,为包裹在石榴石变斑晶幔部和基质中的矿物;(3)退变质矿物组合是Grt+Pl+Bt+Sil+Qz+Ilm,为石榴石的冠状体或产在基质中。相平衡模拟表明,岩石的进变质、峰期和退变质条件分别为600~650℃和9~13kbar、~820℃和~16kbar、~680℃和~7kbar,表明岩石具有一个顺时针型的变质作用P-T轨迹,其峰期发生在高压和高温麻粒岩相条件下,并经历了明显的部分熔融。锆石U-Pb定年表明,岩石的变质作用发生在~89Ma。本文和现有研究结果表明,夕线石榴黑云片岩作为晚白垩世岩基中的包体记录了大体积幔源岩浆岩底垫和增生导致的岩浆弧地壳显著加厚过程,以及加厚弧根的高温和高压变质与深熔作用。  相似文献   
936.
滇东北地区产出超大型石英砂岩矿床,其主要含矿层位为中泥盆世缩头山组一段。针对滇东北彝良地区缩头山组一段进行的剖面测量、钻探和槽探等一系列研究显示,研究区缩头山组一段厚度为62.8m^222.7m,主要由灰白色厚层状中细粒石英砂岩组成,平行层理、冲洗层理、浪成交错层理和浪成波痕发育,波浪作用特征明显;薄片研究显示,缩头山组一段石英砂岩具颗粒支撑、硅质胶结、凹凸-线接触结构特征,石英砂颗粒压溶和次生加大现象明显;粒度分析显示,石英砂岩粒度集中分布于1.5Φ~3.5Φ之间,缺少拖移总体和悬移总体,跃移总体高达99%,由两个次总体构成,为典型的前滨带粒度分布特征;化学分析显示,缩头山组一段石英砂岩的SiO2化学纯度达99.05~99.39,平均为98.99(N=11),超过平板玻璃原料一级品的工业标准。可以认为,缩头山组一段石英砂岩为结构成熟度和矿物成熟度极高的滨岸高能前滨带石英砂岩,经成岩作用的进一步纯化,其粒度特征和化学纯度已经达到高纯石英砂岩的标准,可望成为高纯石英的原材料,并可为扩大滇东北地区高纯石英矿资源潜力提供精准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37.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加查-朗县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地形起伏度大,地质灾害分布密集。本文主要基于机载雷达获取的10 m精度影像数据,卫星遥感数据,以及高精度无人机航拍数据,对崩塌、滑坡地质灾害进行识别,并研究其主控因素。共计识别41处崩塌与92处滑坡,利用统计方法,分析崩塌、滑坡与各主控因素的相关性。对于识别的崩塌滑坡进行厚度识别,从而建立了灾害面积与体积之间的函数关系,实现了在已知崩塌滑坡灾害面积的情况下,对灾害规模的估算。本文阐明了区内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情况,并研究了区域内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滑坡主要发育在雅鲁藏布江南岸以及北岸坡体的中下部,而崩塌主要发生在北岸坡体的中上部。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岩体结构是崩塌、滑坡的主控因素,崩塌主要集中在砾岩和花岗岩地区,而千枚岩地区多发育有滑坡灾害。研究区内的崩塌由坡度、坡向和高程共同控制,其中坡度为主控因素;滑坡主要受到断层的控制,坡度对滑坡的发育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高程和坡向对滑坡的影响较小。滑坡主要以牵引型为主,且大多数滑坡滑动的方向大致垂直于断裂的走向;崩塌主要以滑移式为主,通过对岩体结构面的提取可以分析其结构面发育情况,从而分析结构面对崩塌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38.
基于Zienkiewicz提出的非饱和多孔介质波动理论,考虑两相流体和固体颗粒的压缩性以及惯性、黏滞和机械耦合作用,采用半解析的方法获得了一类典型边界条件下单层非饱和多孔介质一维瞬态响应解。首先推导出无量纲化后以位移表示的控制方程,并将其写成矩阵形式;然后,将边界条件齐次化,求解控制方程所对应的特征值问题,得到了满足齐次边界条件的特征值和相对应的特征函数。根据变异系数法并利用特征函数的正交性,得到了一系列仅黏滞耦合的关于时间的二阶常微分方程及相应的初始条件。在此基础上,运用精细时程积分法给出了常微分方程组的数值解。最后,通过若干算例验证了结果的正确性并探讨了单层非饱和多孔介质一维瞬态动力响应的特点。该方法可推广应用于其他典型的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939.
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米林地区在晚更新世晚期沉积了一套湖相沉积体系,为了探讨当时米林地区的古植被、古环境信
息,在米林机场实测了一条晚更新世晚期剖面。根据样品14C测年结果初步认定该剖面湖积物的底部年龄约40kaBP,顶部年龄
约12kaBP。根据孢粉分析研究把该剖面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孢粉组合带以及对应的4个植被发展演替阶段:①第一阶段(对应
孢粉组合带Ⅰ;36~28kaBP)为森林草甸植被类型;②第二阶段(对应孢粉组合带Ⅱ;28~23kaBP)为高山草原植被类型;③第三
阶段(对应孢粉组合带Ⅲ;23~18kaBP)为蒿草草原植被类型;④第四阶段(对应孢粉组合带Ⅳ;16~13kaBP)为荒漠草原植被类
型。在此基础上,初步推论青藏高原南部晚更新世晚期气候环境演化为:从40kaBP至全新世高原南部气候类型总体寒冷偏干旱
出现小型波动,与全球的冰期和间冰期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40.
对采自扬子北缘西乡群大石沟组和三郎铺组的凝灰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大石沟组和三郎铺组的凝灰岩年龄分别为(789.0±4.4) Ma(MSWD=0.66)和(760.4±4.5) Ma(MSWD=0.43)。根据已有的资料分析,西乡群的底界年龄约为820 Ma,区域上大体可与板溪群及其相当地层进行对比,为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的早期充填,其与下伏三花石群分别代表了上下2个不同的构造-沉积旋回。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华南新元古代的岩浆活动初步显示有三幕的特征,它们的峰值年龄分别约为825 Ma、795 Ma和760 Ma,其中以前两期最为明显,分别标志着裂谷盆地的开启和全面打开。笔者报道的大石沟组和三郎铺组凝灰岩分别代表了795 Ma和760 Ma两期幕式岩浆活动,它们不仅是华南新元古代幕式岩浆活动的一部分,也与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的形成密切相关,具有不可忽视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