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22篇 |
免费 | 169篇 |
国内免费 | 22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9篇 |
大气科学 | 132篇 |
地球物理 | 141篇 |
地质学 | 636篇 |
海洋学 | 121篇 |
天文学 | 18篇 |
综合类 | 85篇 |
自然地理 | 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47篇 |
2021年 | 38篇 |
2020年 | 43篇 |
2019年 | 52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38篇 |
2016年 | 35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54篇 |
2013年 | 50篇 |
2012年 | 37篇 |
2011年 | 42篇 |
2010年 | 53篇 |
2009年 | 38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55篇 |
2006年 | 41篇 |
2005年 | 40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46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35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6篇 |
1977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58年 | 7篇 |
1957年 | 5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利用非连续变形数值方法研究块体运动及其应力场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依据非连续变形数值分析方法(DDA法)的基本理论,提出利用地壳形变观测资料解算块体运动及其应力场的“位移载荷法”,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根据断裂分布格局建立华北不连续块体模型,利用经过穗主基准变换的华北GPS网观测资料计算了块体的运动方向,结果与观测资料比较吻合,块体视应力场的计算结果反映了本区的应力场状况初步研究表明,DDA是一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新方法。最后对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32.
文章对乐业碳酸盐岩台地外侧分布的十几个中、小型金矿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建立成矿模式,推断林旺金矿之下可能存在品位较高的毒砂型载金矿体;指出该台地东边的槽盆相区内,海拔400-800m高程范围为寻找隐伏金矿体的远景区域。 相似文献
33.
南京近郊的“Otoceras”层及二叠系和三叠系界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正> 南京近郊龙潭地区青龙山,是三叠纪青龙石灰岩的命名地点(葛利普,1924;计荣森等,1936—1937)。后来,赵金科等(1962)把属于下三叠统的岩层改称下青龙组,因产“Otoceras”菊石群而受到国内外的关注。上二叠统的最高层位称大隆组(盛金章,1962),通常厚十余米,主要是硅质泥岩,产Pseudotirolites菊石群。研究区内由于露头较差,有关二叠系与三叠系的界限,传统地划在Ophiceras,Claraia层之底,两者接触关系一般疑为假整合(潘江,1956;盛金章,1962),七十年代以后则认为两者是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34.
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是当前全球油气勘探的焦点,也是未来我国有望实现油气商业发现的热点领域.对于深埋藏环境下优质碳酸盐岩储层形成而言,目前研究普遍强调了早期表生溶蚀作用和晚期埋藏溶蚀改造作用的重要性.作为表征储层溶蚀作用机理的有效手段,水岩溶蚀模拟实验能够再现实际地质条件下碳酸盐岩和地层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为碳酸盐岩储层溶蚀改造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为此,系统回顾了近年来碳酸盐岩溶蚀模拟实验的研究进展,并尝试从实验模拟的角度讨论溶蚀作用对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成储过程的控制作用.首先回顾了碳酸盐岩储层的溶蚀改造作用,同时总结了碳酸盐岩水岩溶蚀模拟实验的技术与方法,其次梳理了基于溶蚀模拟实验取得的碳酸盐岩储层溶蚀改造规律与认识,最后展望了现有研究对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以及碳封存与再利用中的应用前景.不难看出,开展碳酸盐岩溶蚀模拟实验有望为寻找埋藏成岩过程中的次生孔隙发育带、阐释规模性溶蚀作用发生的有利条件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为未来碳酸盐岩成储机制和实验模拟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5.
盆地深部穹隆构造发育特征、成因机制及石油地质意义——以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中广泛发育穹隆构造.为研究盆地深部穹隆构造的发育特征、成因机制及石油地质意义,基于顺北地区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对穹隆构造开展几何学定量解析,确定其空间分布规律及内部结构样式;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及盆内构造发育特征,明确其成因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生产动态数据探讨穹隆构造的控储—控藏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36.
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二叠纪-白垩纪的火山活动(Ⅰ):分布特点及其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野外实地考察和追索的基础上,详细厘定了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晚古生代以来火山岩的分布特点和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晚古生代以来的地层系统中,从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共有11个层位含规模不等的火山岩,它们以透镜体、薄夹层或以块状玄武岩、玄武质安山岩等形式产出于不同地层系统中;从二叠纪→早中三叠世→晚三叠世→侏罗纪和白垩纪,具有由西向东、从南→北→南→北的迁移规律。这些火山活动的发现和厘定,对填补特提斯喜马拉雅带火山岩研究的空白,了解陆下岩石圈地幔和软流圈地幔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新特提斯洋盆的形成演化都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7.
晚白垩世以来沿阿尔金断裂带的阶段性走滑隆升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年代学和沉积学特征表明,与印度板块约55MaBP以来沿喜马拉雅东、西构造结缝合带碰撞后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相对应,沿阿尔金断裂带阿尔金山地区亦发生阶段性走滑隆升,时间段大致为55~30MaBP、约20MaBP、约10MaBP和1~0.8MaBP.始新世-渐新世期间,阿尔金断裂大型左行走滑活动的发生,对中国西北大陆构造格架产生巨大的影响,不仅改造了古老的盆地和褶皱带,而且控制了新生代的走滑拉分盆地和两侧盆地的沉积速率,并对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和地壳物质东向蠕散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8.
39.
中国三稀矿产资源战略调查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三稀资源是稀土、稀有和稀散资源的统称。"三稀矿产资源战略调查研究"项目启动以来,研究了全球三稀资源的分布、产出特征及其开发现状、选冶技术与市场供需状况;发现中国重稀土资源消耗过快,关键性稀散金属的利用水平有待提高,部分稀有金属亟待发现新的矿产地;同时,中国三稀资源利用的质量不高,高附加值产品少,采选回收率低;现场实地调研也表明中国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还存在证外采矿和环境污染问题。在地质理论研究方面,通过成矿规律研究发现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母岩体可以扩展到燕山晚期花岗岩以外的地区,内生稀有稀土资源的形成具有时空分离的趋势。在技术方面,项目组把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应用到三稀资源的监管工作,并全面更新了三稀元素的分析测试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所提出的分单矿种评价、管理稀土资源、修改三稀资源勘查规范、设立复合型三稀资源矿种以及水化学技术调查监测三稀矿山的生产状况和环境污染等建议和新思路,都具有现实意义。在找矿部署方面,项目组根据三稀资源的综合特点,认为应建立稀有资源的整装勘查区、稀土资源的规划区、稀散资源的综合利用示范区,甘肃、四川、福建等地已取得初步找矿进展。 相似文献
40.
正确判断富钴结壳生长年代及过程有助于研究结壳形成地质历史和重建古海洋环境.利用生物地层学方法(生物遗留印痕)对太平洋不同海山结壳样品进行生长时代和阶段研究,发现麦哲伦海山CM3D06结壳和中太平洋海山CB14结壳最初形成年代和富集特征差异显著: 前者为白垩纪(或更古老)、晚古新世-早始新世、中-晚始新世、中-晚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等5个阶段;后者为晚古新世-早始新世、中-晚始新世、中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等4个阶段.两座海山结壳层内部超微化石组合具有极强的区域性特征,反映了大洋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结壳层间的不整合和结构构造的变化指示在渐新世其生长存在间断期,与成矿作用的间断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