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张芹  张春霞  杨云 《地下水》2002,24(2):113-113,115
本文针对泰安地区地下水管理体制进行了初步探讨,从所做工作、新体制的优点及对目前的管理体制提出了一些建议与要求。  相似文献   
12.
对地下水动态承载力进行分析,并在区域旱情监测与预报中进行了理论和应用研究。先对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的评分标准,再对旱情与承载力的关系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利用大汶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实例进行验证,得出了动态地下水承载力可以监测预报区域旱情的结论。提出可利用计算机程序进行动态承载力的计算,来监测和预报区域旱情的创新性结论。  相似文献   
13.
速度结构反演可提供与震源区介质及地震发生位置等有关的重要信息,为了解地震形成机理及发震环境提供重要依据。文中采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对乳山台阵2014年5月7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有6个以上台站记录到的地震事件进行重新定位,并反演其震源区P波三维速度结构。1 410次乳山台阵记录的ML 1. 0地震经双差定位后获得1 376次精确定位结果,震中呈NWW-SEE向展布,走向SEE,倾向SW,形成长约3km、宽约1km的地震密集带;速度结构显示震源区附近存在3个速度明显不同的区域,余震活动主要发生在3个区域的交会位置,偏高速体一侧;综合考虑震中展布与高、低速体及不同性质岩体间的位置关系、区域地质构造等因素,推测震中展布位置应为2种不同岩体的界线,在高速体与低速体过渡带之间可能存在1条隐伏断裂。  相似文献   
14.
多时相不变特征集(TIC)方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相对辐射校正方法,该方法通过反射率基本不随时间变化地物的高密度中心确定线性回归方程,与目前国内多采用的伪不变特征点(PIF)方法相比,在反射率基本不随时间变化的地物数量较少时,不受反射率发生变化地物的干扰。在植被覆盖程度高、城镇点较少的矿山环境中,反射率基本不随时间变化的地物较少,因此TIC方法适用于矿山环境遥感动态监测。以鄂东南多金属矿区为研究区,使用TM数据,采用TIC方法对不同时相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进行了相对辐射校正,有效地减小了辐射差异,实现了多时相遥感图像的辐射归一化。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数值预报及潍坊713雷达资料,对2010年5月30日潍坊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是高空冷涡、低层切变线。存在上干冷,下暖湿结构,有较强的对流不稳定层结;对流层低层切变线是造成这次强对流天气的触发机制,地面风场上出现了"对头风"的强风向辐合中心;对流不稳定区的风垂直切变大,有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  相似文献   
16.
2011年山东雨季首场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卫星及常规观测资料,对2011年山东进入雨季后的首场暴雨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物理量场的结构特征及暴雨的中小尺度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是高空低槽、低空切变线和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共同影响造成的,西南低空急流为暴雨区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能量;水汽通量散度所揭示出的强水汽辐合中心与强降水中心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暴雨落区与强上升运动中心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关性较好;此次降水是位于低空切变线右侧,低空急流左侧的暖区里的暴雨。  相似文献   
17.
山东半岛一次持续性强降水天气的湿位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ICAPS系统提供的常规观测资料对2007年8月9—12日山东半岛持续性强降水进行湿位涡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产生此次持续性强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是高空槽、低空切变线、减弱的热带低压和低空急流。强降水期间,山东上空对流层中低层大气是湿对称不稳定的;强降水落区位于等θe线陡立密集区内,靠近暖区一侧;湿位涡斜压项得到较大增长的地区与强降水中心也有较好的对应。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71-2005年潍坊本站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对该地区大雾的气候特征及大雾发生时对应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潍坊地区大雾呈逐年上升趋势;季节与月变化明显,冬季为大雾的高发季节,12月是大雾发生的最多月份;大雾的日变化也非常突出,多在01-07时生成,占72.8%,07-11时消散,占70.5%;当地面温度在-5~5℃范围内、西北风和东南偏南风的主导风向、风力为微风或静风、相对湿度大于90%时,潍坊地区最容易出现大雾天气.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 1°×1°逐6 h再分析资料及FY-2E水汽图等资料,对2016年6月13 14日发生在山东的一次飑线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范围强对流过程是在东北冷涡背景下接连两次飑线影响而产生的,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的重要机制;强对流区上空的高CAPE值、中层干冷和低层暖湿的温湿垂直分布及中等以上强度的深层垂直风切变,都是这次强对流发生和维持的有利环境条件;强对流过程的干侵入主要来自于高空冷涡后部的偏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向南入侵,随着干侵入的增强,其前侧的对流也随之增强;水汽图上"暗缝"的移动方向与500 h Pa气流的方向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