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4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张芳  孙松  李超伦 《海洋与湖沼》2017,48(6):1355-1361
自20世纪90年代末起,沙海蜇频繁暴发于东亚海域,特别是8、9月份为黄海沙海蜇生物量的高峰期/大量暴发期。研究沙海蜇的大量出现对所在生态系统的影响十分必要,最直接的影响表现在对饵料生物浮游动物的影响。本文研究了黄海2006和2007年8、9月份沙海蜇的呼吸率、摄食率,估算了沙海蜇的食物需求量及其在黄海的分布格局,获得了其每天对中、大型浮游动物现存量及生产力的潜在摄食压力。结果表明沙海蜇的食物需求量的分布格局与其生物量的分布格局一致。在沙海蜇的捕获率为最大时,2006年9月上旬沙海蜇的摄食率为47.84(0.7—215.05)mg C/(m2d)。假设中、大型浮游动物都可以作为沙海蜇的摄食对象,那么每天对中、大型浮游动物现存量及生产力的摄食压力平均分别为6.4%(0.09%—28.79%)和76.61%(1.12%—344.28%)。2006年9月下旬及2007年8月沙海蜇的食物需求比2009年9月上旬有所降低。因此,沙海蜇在暴发期间对中、大型浮游动物潜在的消耗非常大,甚至是毁灭性的。尤其是沙海蜇在高生物量站位对浮游动物的食物需求非常高,沙海蜇对浮游动物的摄食压力远超过了浮游动物本身的生产力(大于100%),这时的浮游动物远远不能满足沙海蜇的食物需求。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探讨沙海蜇暴发对黄海浮游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2.
黄海小型水母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松  张芳  李超伦  杨波  吉鹏 《海洋与湖沼》2012,43(3):429-437
根据"973"项目2000年10月—2007年8月浮游生物大网样品,对黄海小型水母类的种类组成及其丰度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各优势水母种类在黄海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黄海测区内小型水母整体丰度较低,且主要分布在50m等深线以浅海域,各小型水母类群如水螅水母类,管水母类和栉水母类以及10种优势种类的季节更替非常明显。与其它海域相比,黄海小型水母丰度水平最低,平均为0.8ind/m3,占整个浮游动物丰度的比例小于0.5%,因此从丰度上看,小型水母在黄海浮游动物功能群中并不占优势。  相似文献   
63.
北京气候中心CMIP6数据共享平台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保障北京气候中心(Beijing Climate Center,BCC)气候模式在第6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CMIP6)中的大量试验数据产品面向国内外实现共享,建立了试验数据共享平台。由于模式试验数据具有数据量大、要素种类繁多、元数据多样等特征,为提供高效的数据管理,平台采用分布式存储架构,数据通过气候模式输出重写(climate model output rewriter,CMOR)软件进行格式规范,并实现基于THREDDS(thematic real-time environmental distributed data services)的数据组织与共享。在平台建设及软件设计部署等层面,充分考虑数据安全。该平台实现BCC 3个模式约190 TB的试验数据稳定、高效共享,为国内外气候变化领域科研工作者提供获取数据的方便快捷途径与方法,成为推动我国气候模式国际应用的有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4.
春、秋季南黄海浮游纤毛虫丰度及生物量的分布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easonal variation of marine plankton spatial distribution is important in understanding the biological processes in the ocean.In this study,we studie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lanktonic ciliate abundance and biomass in the central deep area(station depth greater than 60 m) and the coastal shallow area(station depth less than 60 m) of the southern Yellow Sea(32°–36.5°N,121°–125°E) in spring(April) and autumn(October–November) of 2006.Our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ciliate abundance and biomass in the surface waters were higher in spring((1 490±2 336)ind./L;(4.11±7.81) μg/L) than in autumn((972±823) ind./L;(1.11±1.18) μg/L,calculated by carbon).Ciliate abundance and biomass in the surface waters of the coastal shallow area were similar in spring and autumn.However,in the central deep area,those values were much higher in spring((1 878±2 893) ind./L;(5.99±10.10)μg/L) than in autumn((738±373) ind./L;(0.74±0.76) μg/L).High values of ciliate abundance and biomass occurred in the central deep area in spring and in the coastal shallow area in autumn.Mixotrophic ciliate Laboea strobila was abundant in the central deep area in spring,when a phytoplankton bloom occurred.However,in autumn,L.strobila was abundant in the coastal shallow area.Boreal tintinnid Ptychocyli obtusa was found in spring.Both L.strobila and P.obtusa were concentrated in the surface waters when their abundance was more than 1 000 ind./L.Peaks of these species were in the subsurface waters when their abundance was less than 400 ind./L.This study showed that both high abundance and biomass of ciliates occurred in different areas in southern Yellow Sea seasonally.  相似文献   
65.
遥感监测和野外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玛多县的沙漠化经历了由迅速发展到急剧逆转的过程,其中,20世纪80年代到2000年是沙漠化迅速发展的时期,沙漠化土地面积从1987年的12827.6km^2增加到16330.7km^2,达到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4.7%,而在此后的6a里,沙漠化状况得以有效逆转,在2006年,沙漠化土地下降到12977.2km^2,年均逆转面积为559km^2;研究区沙漠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引起的冻土退化,以及随之引起的表土干旱化、草场退化、鼠害等;人类活动虽然在研究区沙漠化发生、发展过程中没有起到主导作用,但是可以通过以草定畜、围栏、灭鼠等措施有效控制沙漠化的发展,并使其得到逆转。  相似文献   
66.
周孔霖  孙松  张芳 《海洋与湖沼》2016,47(5):971-976
春末是黄海冷水团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度夏种群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中华哲水蚤C5期桡足类幼体(简称C5期)的油脂积累程度关系到种群能否顺利度夏。本文从呼吸率、油囊体积以及种群组成等角度,对春末黄海冷水团内外以及冷水团区表、底层的中华哲水蚤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5月底黄海冷水团初步形成,此时冷水团区中华哲水蚤C4和C5期幼体丰度占总体的62%—93%,种群处于度夏前的准备阶段。冷水团区C5期的平均呼吸率是近岸C5期的68%,同时冷水团底层C5期的油囊体积百分数是近岸种群的2.4倍。由此推测,冷水团区次表层较厚的温跃层(19—25m,0.3—0.5°C/m)以及冷水团的低温环境有利于C5期幼体降低呼吸消耗,进而增加油脂的积累。此外,冷水团区表、底层C5期的呼吸率相近,但底层C5期油囊体积百分数为表层的1.9—4.2倍,积累大量油脂的C5期偏向在冷水团底部活动。  相似文献   
67.
胶州湾水母类生态研究Ⅰ.种类组成与群落特征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张芳  孙松  杨波 《海洋与湖沼》2005,36(6):507-517
根据2003年5月-2004年9月胶州湾浮游生物浅水Ⅰ型网中水母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胶州湾水母类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特征.共记录水母34种,其中水螅水母类31种,管母类2种,钵水母类1种,属胶州湾首次报道的有3种;订正并列出了到目前为止的胶州湾水母种属目录,累计共60种,其中水螅水母类52种,管水母3种,钵水母4种,栉水母1种.分析其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全年共有9种优势种,各月份水母的优势种类不尽相同,薮枝螅水母和半球美螅水母为春季和夏季的主要优势种,五角水母为秋季的主要优势种,八斑芮氏水母为冬季的主要优势种;水母的总丰度在调查时期内有3个高峰,分别为2003年6、9月份、2004年3月份,3月份作为最高峰丰度高达120.42ind/m^3;总种类数以2003年5、6月份为最多,共14种;1年中,5-11月份的群落多样性指数较12-4月份高;2003年12月到2004年3月各月优势种到下个月的更替基本是完全的(更替率为100%),其它月份优势种的更替或者部分更替(0〈更替率〈100%),或者没有更替(更替率为0).本文中作者对80年代以来水母类的优势种、总种数及总丰度的变化进行了讨论,总种数比90年代有所增加,但未达到1984、1985年的水平;水母的总丰度水平也较80、90年代要高.本文中作者把胶州湾水母生态类群分为近岸低盐生态类型和大洋暖水性生态类型.  相似文献   
68.
火山岩地层的岩性和孔隙系统复杂多样,使得地层导电机制复杂.文中基于孔隙几何理论,首次将Herrick和Kennedy提出的导电模型在王府地区火山岩进行应用.利用火山岩岩电实验资料,确定了模型中的参数关系,建立一种新的适用于复杂孔隙结构火山岩储层的导电效率模型.应用新模型处理实际井资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9.
我国温室气体本底浓度网络化观测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CO2和CH4是《京都议定书》限排的主要温室气体。自1990年以来的长期观测表明, 我国青海瓦里关全球本底站大气CO2和CH4浓度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其他一些本底站的同期观测结果具有可比性, 观测数据已成为WMO全球温室气体公报及国内外有关评估报告的重要参考依据; 我国4个区域本底站过去一年来的采样分析结果显示: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黑龙江龙凤山、湖北金沙大气CO2和CH4浓度明显高于同期瓦里关站的观测值, 表明4个区域站大气CO2和CH4受自然及人为活动的影响较大。迄今为止, 国内相关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了温室气体浓度长期观测或短期科研, 各具优势和特点, 但力量相对分散、观测站稀少、侧重点和目标各异。为了全面掌握我国温室气体本底浓度时空变化, 了解不同区域大气受自然和人为活动影响的程度, 亟需相关部门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尽快推进我国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的网络化观测分析和源汇反演模式系统建设, 进而测算、验证不同区域温室气体排放源和吸收汇的动态变化, 分析、评估各区域之间的输送和影响, 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内政、外交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0.
通过对2010/2011年夏季南极长城湾叶绿素a浓度和海流等环境参数的传感器连续观测;研究其时空变化特征及海流对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9 m水层叶绿素a浓度从12月中旬开始增长;直至2月上旬开始维持相对稳定;期间出现两个高值点(2.74 μg/L和3.76 μg/L)。叶绿素a浓度表现出了24 h周期变化特征;每日叶绿素a浓度最高值出现在正午前后时段的概率要高于其他时段。表层海水受西北风影响;流速较大;约为60~100 cm/s;中层和底层水体流速较小;约为10 cm/s。表层的风海流使海水在长城湾发生辐散;下层海水向上涌升;驱动了水体的垂直交换。长城湾与麦克斯韦尔湾存在水体交换;水体主要从中层进入湾内;从表层输出。长城湾的叶绿素a浓度与流速呈显著负相关;表明低流速环境有利于长城湾浮游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