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9篇
大气科学   72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长白山天池火山一次近代喷发物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白山天池火山是中国最具有潜在灾害性喷发危险的活动火山。在开展长白山天池火山近代喷发历史的研究中,通过野外考察、粒度分析、岩石化学研究,识别出了一套新的火山喷发物。这套喷发物分布于天池水面东北侧,为一套灰色多层火山碎屑堆积,厚约9.2m。下伏公元1668年的火山空降堆积。粒度分析表明,天池火山最近一次喷发物以空降堆积为主,夹一层薄层涌浪堆积,火山喷发类型为射气岩浆型。涌浪堆积碎屑物的分数维值为2.71。空降堆积的分数维值小于涌浪堆积,综合投点求出的分数维值为2.36。显微镜下可观察到鸡骨架状玻屑,无黏土矿物,为原生火山爆发堆积。火山碎屑堆积物中的浮岩岩石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岩浆成分为粗面质。根据历史记录、地层层序关系、堆积物特征的综合分析,推测堆积物的形成时间为公元1903年  相似文献   
42.
长白山天池火山是最具潜在喷发危险的火山,地震监测是有效的火山监测手段之一。小波分析是一门新兴学科,被称为“数字显微镜”,它在时频两域具有良好的局部特性。本文对火山区不同种类的地震波形运用小波分析和频谱分析的方法,希望能提取不同类型火山地震的一些频谱特征,确定火山地震的类型。  相似文献   
43.
焙烧镁菱铁矿磁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祥  张羽旭  张历 《贵州地质》2006,23(2):150-153,162
本文根据贵州省赫章县某地焙烧菱铁矿矿石性质,进行了磁选试验研究,结合X粉晶分析和单矿物化学分析,确证了该矿石为铁、镁、锰类质同象形成的镁菱铁矿(Fe、Mg、Mn)CO3矿石,属于难选矿石。通过磁选试验研究,指出了该矿石的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44.
【目的】分析表征ENSO事件的特征值和南海台风活动的多时间尺度结构特征及其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日本气象厅东京台风中心(JMA)1967-2016年西北太平洋TC最佳路径数据集,统计分析了近50 a来南海台风活动月频数。同时又采用Morlet小波变换、交叉小波变换、小波相干等方法,分析了近50 a来ENSO事件时频变化特征及其与南海台风相关性。【结果与结论】ENSO循环具有2-6 a的主周期;7-10月南海台风活动最为频繁,其频数时间序列存在准2 a尺度周期;ENSO指数与南海台风活动频数的相关表现在多个时间尺度上。1970-1978年、1995-2000年,ONI指数和南海台风活动频数在2-6 a周期尺度上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并且南海台风活动频数变化先于ONI指数半个周期。1980-1985年间,在1.5-3 a的周期尺度上SOI指数和南海台风活动频数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且两序列同步变化。  相似文献   
45.
利用1979—2017年共39 a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海表面10 m风场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方法(EOF)、小波时频特征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南海近海面风场变化特征及其对ENSO的响应。结果表明:南海近海面风场第一模态海表面平均风速呈减小趋势, 呈现年代际变化,且与ENSO相关,但相关性在1990年后趋于减小;第二模态中南海北部和南部平均风速呈减小趋势,中部增大;第三模态中南海中部海表面平均风速趋于减小,北部和南部增大,第二和第三模态均表现为年际变化,且均与ENSO显著相关,近年来ENSO与第三模态的相关性逐渐增强。春季南海表面平均风速从南到北逐渐增加;夏季在越南沿岸部分海域仍有一个风速极大值中心,从该海域向四周逐渐减小,整片海域风向均是西南风;秋季由南向北依次增加;冬季南海整片海域风速都较大,越南沿岸和我国东沙群岛海域存在两个极大值中心。  相似文献   
46.
对雷州半岛近50 a来的年雷暴日数变化时间序列进行小波分析,揭示了其雷暴频数多时间尺度的复杂结构,结果表明:雷州半岛平均年雷暴频数线性拟和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平均年雷暴日91 d,1983年及以前基本高于年平均值,1984年之后均低于年平均值;平均年雷暴频数总体趋势为1983年前正距平,1984年后为负距平;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存在准2 a的周期变化,70年代存在显著的2-4 a的周期变化,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存在显著的3-4 a的周期变化,在90年代中后期存在显著的准2 a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47.
双阳地震台DSQ型水管倾斜仪NS分量自2019年10月以来出现加速S倾打破年变形态的异常变化情况.为此对该测项仪器观测状态、观测环境变化、观测台站附近干扰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研究,综合分析认为双阳台水管倾斜仪NS分量S倾加速变化为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48.
基于广州市气象局观测场的HMB-KPS型Ka波段毫米波云雷达、C12小型激光云高仪和地面气象自动站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的观测数据,对毫米波云雷达数据进行质量控制,结果表明:云雷达的杂波主要分布在3 km以下尤其是1 km以下近地层,大部分杂波的回波强度Z<-10dBz、退偏振比LDR>-20dB,且杂波的...  相似文献   
49.
2018年9月17日台风山竹(1822)外围螺旋雨带中发生EF2级龙卷。在高湿度、高不稳定、强垂直风切变的环流背景下,龙卷在台风外围雨带上微型超级单体右后侧钩状回波顶端的弱回波区中发展起来。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广州X波段双极化相控阵雷达,不仅观测到超级单体的发展过程,还呈现出龙卷涡旋演变特征:单体风暴尾端在右后方入流加强作用下,逐渐形成钩状回波形态,此时对流层中低层2~3 km高度附近的中气旋强度率先达到最大,随着旋转强度进一步加强和旋转中心高度逐步下降,低层强旋转特征越来越明显,当低层旋转速度达到峰值(超过21 m·s-1),旋转直径收缩到1 km范围,地面出现EF2级以上龙卷,旋转速度对区域出现清晰的弱回波龙卷眼区特征。X波段双极化相控阵雷达在龙卷观测中优势显著,弥补了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的不足。  相似文献   
50.
近65年ENSO事件强度变化及时频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海洋尼诺指数(ONI)、南方涛动指数(SOI)和多变量ENSO指数(MEI)等ENSO特征值分析了1951年1月—2016年5月近65年ENSO事件的强度与时频特征,并将其强度划分为5个等级。结果表明:近65年共发生22次暖事件(El Ni?o)和13次冷事件(La Ni?a);对ENSO特征值进行频次分析发现,强El Ni?o月份所占比例比强La Ni?a多;使用连续小波、交叉小波和小波相干分析得出,ENSO循环主要具有2~7 a的周期,还具有10~16 a的年代际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