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篇
地质学   69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本文对大兴安岭中部柴河地区晚侏罗世花岗质岩石进行了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等研究,探讨了其岩石成因及形成的构造背景。岩石学研究表明,大兴安岭中部柴河地区晚侏罗世花岗质岩石主要岩石组合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获得2个二长花岗岩年龄分别为(152±1)Ma和(150±1)Ma。岩石主量元素具有富钾钠、富铝的特点,属铁质碱-钙性岩石。稀土元素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具有弱到中等的Eu负异常,微量元素主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LREE)和Zr、Hf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和Ba、Sr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指示这些晚侏罗世花岗质岩石来源于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期间从亏损地幔新增生的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陆壳加厚之后挤压到伸展的转换环境。  相似文献   
42.
辽宁太子河流域晚元古宙青白口系震积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辽宁太子河流域新发现的晚元古宙青白口系南芬组震积岩的层序。该层序为原地系统震积岩,由液化泥晶脉,震褶岩,震塌岩及地裂缝等组成。这是目前在我国所发现的最低层位碳酸盐岩振动液化地震事件记录。  相似文献   
43.
通过1∶5万地质填图工作,将叶柏寿隆起区的早前寒武纪建平群变质岩系进行了解体。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区内基底岩系主要由晚太古代TTG和CA质侵入杂岩及少量表壳岩,早元古代变质火山—沉积岩组成。最老的表壳岩呈捕掳体状分布在TTG、CA质侵入杂岩中,CA质杂岩(辘轳井二长片麻岩)侵入TTG质杂岩(叶柏寿片麻杂岩)中。  相似文献   
44.
1999年上半年,根据随机的化探样品分析,我们初步确定了松树营地区为重点的金矿普查区.普查表明本区至少具有5条金矿脉,虽然金品位较低,却具有较大的规模,因而有较大的开采远景.2000年二道沟金矿将在本区开展详细的金矿勘查工作.现有资料表明,松树营金矿是一种新类型金矿.下面对这种金矿的产出背景和特征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45.
辽西中生代义县旋回火山作用可以划分成4个亚旋回,每个亚旋回火山喷发都有不等量的火山碎屑物和熔岩形成。火山爆发作用对生物生存环境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火山喷发作用形成一定量的H2O、SO2、SO3等硫化物气体,是火山喷发烟雾及火山硫酸盐气溶胶的主要物质成分,由于硫化物气体上升进入大气层而发生氧化反应,形成硫酸盐气溶胶,对太阳产生折射,使生物死亡。H2S、SO2、SO3、HCl和FIF等气体和As、Hg的存在都能造成水体和植物的污染,使生物死亡。另一方面火山作用间歇期为生物提供生存的时间和活动的空间。火山作用停止以后,火山口附近通常形成大量的温泉和较大的湖泊,给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使生物在新的环境下重新繁盛。  相似文献   
46.
华北板块北缘是研究古亚洲洋演化及其与华北克拉通北缘相互作用过程的关键地带,但其晚古生代特别是泥盆纪时期的构造演化一直存在争议,辽北地区出露的泥盆纪岩浆岩为解决这一科学问题提供了新的证据。本文以昌图地区新发现的祥子岭和夏家沟花岗质岩体以及红花店变流纹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相学、地球化学、年代学以及Lu-Hf同位素等研究,并对其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进行了探讨。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祥子岭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侵位年龄为389±2Ma,夏家沟二长花岗岩侵位年龄为377±7Ma,红花店变流纹岩年龄为385±2Ma,是泥盆纪岩浆活动的产物。这些岩石具有高硅(SiO_(2)=71.23%~77.39%)、富碱(K_(2)O+Na_(2)O=8.23%~10.25%),贫铁(FeO^(T)=1.17%~2.68%)、镁(MgO=0.01%~0.24%)、钙(CaO=0.40%~1.27%),以及准铝质-弱过铝质(A/CNK=0.84~1.03)的地球化学特征,并且富集Rb、Th、Pb和亏损Ba、P、Ti。结合较低的Zr+Nb+Ce+Y含量(109.4×10^(-6)~329.4×10^(-6))、10000×Ga/Al比值(0.57~3.59)和锆饱和温度(716~778℃),昌图泥盆纪岩浆岩表现出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特征。此外,样品的锆石ε_(Hf)(t)值皆为正值(6.4~14.6)且随着结晶年龄的年轻而显著升高,表明研究区泥盆纪岩浆岩是幔源基性岩浆与新生地壳再融熔体发生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结晶分离作用。结合区域资料分析,辽北昌图泥盆纪岩浆岩形成于伸展环境,与晚志留世末白乃庙弧与华北克拉通北缘发生弧-陆碰撞后的地壳伸展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7.
作为显生宙最大的增生型造山带,中亚造山带夹持在西伯利亚克拉通和中朝克拉通、塔里木古陆之间,其形成与古亚洲洋演化紧密相关。其在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中,经历了小洋盆俯冲作用导致的陆壳增生,多块体拼贴和后续变形作用造成的陆壳改造,以及随之伴生的多期次岩浆-变质作用。中亚造山带具多样的结构构造、物质组成,蕴藏大量的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保存了亚洲大陆古生代增生聚合和洋陆格局转变的重要信息,是中外地质学者探讨大陆动力学演化过程的重要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48.
大兴安岭南段阿鲁科尔沁旗坤都地区乔洛吐山林西组剖面,岩性为一套黄绿色岩屑长石细砂岩、黄绿色岩屑粉砂岩、灰黑色泥质粉砂岩等细碎屑岩组合,含丰富的双壳类、植物化石,指示时代为晚二叠世。用LA-ICP-MS测得乔洛吐山林西组下部黄绿色岩屑长石细砂岩样品中的碎屑锆石~(206)Pb/~(238)U年龄主要集中于267Ma、299Ma、484Ma、726Ma和933Ma五个峰值,最年轻的~(206)Pb/~(238)U锆石年龄为256Ma,最年轻的峰值年龄为267±2Ma,表明该地区林西组的最大沉积年龄不早于晚二叠世吴家坪期。林西组砂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乔洛吐山林西组物源具有长英质物源特性,沉积时期的水体为陆相开阔的淡水环境。结合古生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推测研究区内古亚洲洋在晚二叠世已经闭合,林西组沉积环境为陆相湖盆,沉积物源显示出复杂性和多样性特点,反映物源区主要来自于兴蒙造山带,少量可能来自于华北板块。  相似文献   
49.
50.
1:5万区域地质调查表明,四合屯一上园地区的珍稀化石沉积层为同一时期的陆相湖泊沉积物,相当于义县组的中部层位,该湖泊早期发育在李八朗沟-四合屯-黄半吉沟一带,中晚期沉积中心向东北部迁移,水体面积逐渐扩大,最终到达上园一带,在湖泊的扩展及演化过程中,常伴随有火山活动,在四合屯一带就发现了湖相枕状熔岩,珍稀化石学积层之下发育四套旋回性非常明显的爆发-沉积相,爆发相和溢流相的基性-中基性火山岩组合,在沉积层的上部,出现一套酸性的火山爆发物,该沉积层形成之后,区内出现一期广泛的基性火山岩活动,在不同地域,火山-沉积岩石组有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受制于古地貌背景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