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5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赖勇 《地学前缘》1996,3(3):0-0
不透明矿物中的包裹体研究赖勇(北京大学地质系,北京,100871)红外显微镜冷热台的应用使不透明矿物的包裹体研究领域有了突破。在巴塞罗那举行的1995年欧洲第十三届包裹体年会上,德国学者Luders,V.和Pflugbeil,B.(柏林理工大学)展示...  相似文献   
22.
内蒙古白乃庙铜金矿床的成矿时代和成矿构造背景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10  
内蒙古白乃庙铜金钼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的中亚造山带的温都尔庙加里东期增生带内,其成矿时间、成因类型和构造环境一直存在分歧.为确定成矿时间,作者运用高精度单颗粒激光熔融氩氩法对含矿石英脉中的黑云母和白云母矿物进行了年龄测定.获得黑云母样品22点40Ar/39Ar等时线年龄为396±2 Ma(MSWD=20),白云母样品23点40Ar/39Ar等时线年龄为358±2 Ma(MSWD=11),确证矿床形成于泥盆纪.矿区斑岩等岩浆岩类侵位年龄为428~466 Ma,早于成矿年龄至少40 Ma;赋矿地层白乃庙群形成于1130Ma左右,早于成矿时间约700Ma.如此大的年龄差表明白乃庙矿床不是斑岩型或海底喷流沉积型矿床,而是通过矿床地质和流体包裹体研究所确定的造山型铜金矿床.白乃庙矿床的成矿年龄与赋矿地层白乃庙群的峰期变质作用年龄(384.5±6Ma)基本一致,也与晚志留世-泥盆纪时温都尔庙增生岩浆弧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碰撞拼贴时间吻合,因此认为白乃庙铜金矿床形成于碰撞造山体制,是世界首例造山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23.
辽北辽河群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10,他引:3  
汤好书  陈衍景  武广  赖勇 《岩石学报》2008,24(1):129-138
辽宁省关门山地区辽河群形成时代限于2.3~1.85Ga之间,辽河群关门山组白云岩的42件样品的δ13C介于3.5~5.9‰之间,具有明显的正异常特征,δ18O值为15.4‰~24.8‰,指示了对Jatulian事件的响应.其中,未遭受后期流体作用的35件样品的δ18和δ13C明显高于受到流体作用的7件样品,表明流体作用使碳酸盐岩δ18O和δ13C降低.在地质历史中,以2.33~2.06Ga时期的全球性δ13Ccarb正漂移最强烈,而辽河群强烈的δ13Ccarb正漂移现象指示辽河群沉积于2.33~2.06Ga之间.  相似文献   
24.
南海神狐海域是中国最重要的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区之一,为了解水合物存在对沉积物地球化学环境的影响,对采自神狐海域W19B井位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X射线衍射分析和主量元素结果显示部分层位有异常高含量的硫化物(主要为黄铁矿)。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随着样品深度的增加,黄铁矿的晶面、晶棱更加明显,且集合体形态呈现聚莓→单莓→细粒的变化趋势,扫描电镜还观察到草莓状黄铁矿向细粒自形黄铁矿转化的中间产物。在53.0 mbsf(meters below seafloor)和140.4 mbsf层位均发现异常高含量的黄铁矿。其中140.4 mbsf层位黄铁矿充填有孔虫壳体的现象普遍,并伴有大量柱状黄铁矿产出,可能与有机质和甲烷厌氧氧化相关,但主导作用应为甲烷厌氧氧化,该层位可能位于古硫酸根-甲烷界面(sulfate-methane interface,SMI)附近。根据所得结果,推测地质历史时期中甲烷异常渗漏事件的发生,致使向上的甲烷通量增加,推动SMI上移,导致53.0 mbsf和140.4 mbsf界面处因甲烷厌氧氧化而形成大量黄铁矿。多个黄铁矿富集层的存在可能表示沉积史中曾发生多期次的深部流体渗漏或者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活动。  相似文献   
25.
辽宁大石桥菱镁矿床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和成因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汤好书  武广  赖勇 《岩石学报》2009,25(2):455-467
在2.33~2.06Ga期间,δ13Ccarb发生了地质历史上最强烈的正异常事件,被称为Lomagundi事件。辽河群形成于2.3~1.85Ga期间,其大石桥组蕴涵超大型的大石桥菱镁矿矿床,在矿区厚约1144m。为检验华北克拉通对Lomagundi事件响应,揭示大石桥菱镁矿的成因,本文报道我们最新获得的地球化学研究结果。大石桥菱镁矿6件下伏白云岩地层样品的CaO/MgO摩尔比为0.87~0.94,δ13Ccarbδ18Ocarb值分别为0.6‰~1.4‰(平均1.2‰,V-PDB标准)和16.4‰~19.5‰(平均18.2‰,SMOW标准);与世界正常海相碳酸盐岩地层相比,δ13Ccarb较高,而δ18Ocarb较低,表明原始沉积物具有类似于Lomagundi事件的δ13Ccarb正异常,δ13Ccarb可能高达4.2‰,但δ13Ccarbδ18Ocarb值均在沉积之后的成岩或/和变质过程中显著降低。研究剖面大石桥菱镁矿含矿地层厚逾550m,6件样品的CaO/Mg0摩尔比为0.005~0.23,δ13Ccarbδ18Ocarb值分别为0.1‰~0.6‰(平均0.4‰),9.2‰~12.7‰(平均10.9‰),均低于下伏围岩白云岩;推测与区域变质有关的流体交代作用导致岩石发生重结晶作用和同位素交换,使δ13CV-PDBδ18OV-SMOW值降低。而对菱镁矿顶板白云岩和网脉状菱镁矿矿石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上述解释的合理性。总之,大石桥菱镁矿的形成经历了初始沉积、成岩作用、区域变质和流体交代作用以及成矿后的局部蚀变作用。  相似文献   
26.
采用古典铁摩辛柯理论对挡土板受力进行了详细推导,发现挡土板所受弯矩较大,弯矩通过与四周框架的固定传递到框架内部引起框架弯矩值的增大,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力传递的计算模型,可以更为准确地对框架预应力锚杆支护结构的受力进行计算。利用C++ BUILDER,结合实例开发出相应的计算软件,结果表明,提出的设计理论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7.
黑龙江金厂金矿位于黑龙江东宁县境内,是上世纪90年代发现的一个大型金矿.该区南临华北地台北缘,处于古亚洲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的接合部位.由于受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影响,区域上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十分强烈,形成了一系列隆起和凹陷带,构造线总体走向以NE和NNE向为主.  相似文献   
28.
花敖包特是位于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的一个大型脉状银铅锌多金属矿床,其矿区的蚀变矿物主要是黏土矿物、绿泥石和方解石,此外还可见孔雀石、萤石和赤铁矿等局部蚀变矿化.结合花敖包特矿床的地质特征,本研究利用高级星载热辐射和反射探测器(ASTER)获取的遥感数据进行蚀变矿物填图.利用ASTER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和短波红外波段,对校...  相似文献   
29.
大兴安岭南段白音诺尔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舒启海  赖勇  魏良民  孙艺  王潮 《岩石学报》2011,27(5):1467-1482
白音诺尔铅锌矿床是我国长江以北最大的铅锌矿床,矿区出露二叠纪地层和中生代岩浆岩。流体作用过程可大致分为3个阶段,即前成矿阶段(P阶段)、同成矿阶段(S阶段)以及后成矿阶段(L阶段)。P阶段以发育钙质石榴石、辉石等典型的矽卡岩矿物为主,辉石中普遍发育含石盐子晶包裹体(~44% NaCleqv)和富气相包裹体的共生组合,且具有相同的均一温度(~470℃),显示了流体不混溶作用的发生。该阶段流体捕获压力~400bars,对应形成深度~1.5km。这一阶段还发育以石盐子晶消失而达到均一的高盐度流体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390℃,盐度为~46% NaCleqv,估计的最小压力分布范围较大(150~3000bars,平均~1200bars)。S阶段发育含水矽卡岩矿物(如绿帘石),并伴随闪锌矿等大量硫化物的沉淀。闪锌矿以及与之共生的石英、方解石中均发育富气相和富液相包裹体的共生组合,显示了流体沸腾特征。其中富液相包裹体盐度为6.6±3.0% NaCleqv,与其共生的富气相包裹体盐度为1.3±0.6% NaCleqv,二者均一温度皆在350℃左右,平均捕获压力为~150bars,以静水压力估计深度也为1.5km。L阶段矿化已经基本结束,发育大量的方解石(-石英-萤石)脉体。这一阶段发育特征的CaCl2-NaCl-H2O体系流体,均一温度<250℃,且随着均一温度降低,流体中Ca/Na比值有上升的趋势。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了白音诺尔铅锌矿的成矿流体来自于深部岩浆,跟围岩地层无关。早期流体不混溶作用是矽卡岩矿物结晶的主要机制,随后的流体沸腾作用与大规模成矿作用密切相关。两期流体来自深部岩浆房不同时期的出溶,并经历了不同的温压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30.
内蒙古乌努格吐山斑岩铜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9,自引:28,他引:9  
内蒙古乌努格吐山(简称乌山)斑岩铜钼矿床位于得尔布干深断裂北侧的额尔古纳地体。作为兴蒙造山带的一部分,额尔古纳地体经历了古生代俯冲增生、早中生代碰撞造山和晚中生代一新生代期间的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的碰撞后构造演化。乌山矿床形成于侏罗纪,是陆-陆碰撞体制斑岩矿床的典型实例,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有助于理解碰撞环境的斑岩矿床的成因,因此本文报道该矿床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学、激光拉曼光谱和扫描电影能谱研究结果。乌山矿床流体成矿过程包括早、中、晚3个阶段,分别以石英-钾长石化、石英-绢云母.多金属硫化物化和伊利石-石英-碳酸盐化为特征。石英中可见水溶液包裹体、含子晶和含CO2三相流体包裹体,但晚阶段石英中缺乏后两类包裹体。早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510℃,盐度最高达75.8wt%NaCleqv,包裹体的子晶矿物有石盐、黄铜矿以及指示氧化条件的赤铁矿,气相成分富含CO2,液相成分以水为主,且多含CO3^2-。矿化主要发生在中阶段,可分为早期的钼矿化阶段和晚期的铜矿化阶段,其成矿温度分别为340℃-510℃和240℃-340℃。该阶段流体盐度介于6.3—52.0wt%NaCleqv。中阶段包裹体含石盐和黄铜矿子矿物,富气相、富液相与含子晶包裹体共存,且具有相近的均一温度,而盐度相差悬殊,指示流体发生沸腾,成矿物质快速沉淀。晚阶段流体温度降低至100℃-240℃,盐度则低于12.4wt%NaCleqv。总之,早阶段成矿流体来自岩浆,以高温、高盐度、高氧逸度、富CO2为特征;中阶段流体发生沸腾,导致CO2逸失、氧逸度降低、成矿物质快速沉淀;晚阶段流体以低温、低盐度、无子晶、贫CO2为特征,可能属大气降水热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