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张镱锂  张玮 《地理研究》2004,23(6):876-876
由IHDP中国委员会、IGBP中国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主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学术组织与团体协办的“第四届亚洲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及环境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0月15日至16日在中科院地理资源所举行。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CNC—IGBP/IHDP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工作组承办。  相似文献   
22.
根据1994-2003年10年玛纳斯人影雷达站、148团雷达站及五家渠雷达站的资料,探寻了玛河流域冰雹云的生消演变规律和移动路径,对合理布局防雹作业点和实施跨地区联合防雹作业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3.
根据2001年5月12日发生在奎玛两河流域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资料,分析了4个雹暴发生,发展及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24.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调水量分析中几个主要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玫  张玮 《水文》2002,22(4):32-36,18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调水入黄河,以解决西北及华北部分地区的干旱缺水问题。调水工程可调水量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引水坝址径流量、引水坝址上下游用水要求、水库下泄水量、工程规模等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各因素对可调水量的影响程度,并估算了各引水坝址适宜的可调水量。  相似文献   
25.
张玮  徐洛 《岩矿测试》2002,21(1):79-80
用实例介绍了对P-E5000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某些部件的替代和电路的改动,以及钨灯电路故障的维修。通过零部件的替代,使仪器得到及时维修,并且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26.
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系统是碳蓄积研究的依据,然而各种碳蓄积研究所采用的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系统不尽相同。根据1993年海南林业资源二类调查资料,我们按照USGS土地利用/覆被、LCCS土地覆被和中国科学院土地资源三种分类系统所定义的类别进行分类并计算了各自的碳储量和碳密度,为碳储量的进一步精确估算和土地覆被分类系统研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结果发现,(1)不同的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系统所对应的总碳储量以及平均碳密度都有了明显的差别。林业调查资料的植被分类、FAO 土地覆被分类系统(LCCS)、USGS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以及我国学者常用的中国科学院土地资源分类系统的碳蓄积量(Tg C)分别是28.98、28.71、21.04和21.04;碳密度(t C/ha)分别是31.24、30.95、22.68和22.68。(2)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和土地覆被分类系统之间的结果具有较大差异,其碳储量相差7.67~7.94 Tg C,碳密度则相差8.27~8.56 t C/ha;差距在26.47%~37.74%之间。与其他学者研究结果比较发现,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系统造成的碳蓄积差异的变化方向是不定的,取决于具体的分类系统和材积-生物量函数。不同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系统对于植被划分的不同,导致了材积-生物量回归方程和类别面积的差异是造成碳蓄积和碳密度估算差异的根本原因。目前常用的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系统在估算碳蓄积中存在一定问题,不适合于高精度的碳蓄积计算。体现地表植被生物量差异、植被叶型和外貌特征、种类及树龄差异等内涵的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系统利于陆地碳循环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27.
牛头沟金矿位于华北陆块鄂尔多斯地块西缘贺兰山裂陷北段之基底杂岩带,赋矿地层为一套下元古界宗别立群第二亚群(Pt1z2)中—深程度的变质岩系。矿体受深大断裂的次一级主断裂(F1)控制。该断裂形成于海西——印支期,经历了早期逆冲挤压,晚期局部引张的多期活动阶段。文中主要从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流体温度、压力及硫同位素分析等对构造控矿机理进行研究,进一步阐明了该地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28.
本文针对刺参(Apostichopus ja ponicas)冬季保苗的气候特点和存在的技术问题,根据刺参苗生长发育特点,提出了用热交换器对地下井水和废水能源进行利用,以降低能耗和成本,保证冬季刺参保苗的水温、水质,并提出了冬季保苗的参苗选择标准和规格大小,饵料的营养搭配和科学的投喂量,利用电动吊轨进行快速的清底、倒池,以及管理要讲科学等新技术措施和方法,使刺参冬季保苗稳产高产,效益倍增。  相似文献   
29.
利用2019年5—6月江西省气象站、水文站降水数据与江西省雷达估测降水产品(QPE),采用多重网格变分分析方法(STMAS),开展1 km×1 km逐小时气象、水文、雷达雨量信息融合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估。结果表明:三种来源的观测降水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其强降水落区、降水分布形态高度一致;与观测降水相比,不同融合试验结果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但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而融合了水文站降水的试验结果,其低估程度明显改善;独立检验结果显示,融合了水文站降水的试验结果在各降水量级的准确性均有明显改进,其相关系数提高了9.2%,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分别降低了14.3%和12.1%;进一步融合水文站降水后,对不同地形条件下的降水融合效果均有显著改善,海拔高度在800 m以上的地区,其相关系数提高8.8%,均方根误差降低14.1%。  相似文献   
30.
张玮 《上海国土资源》2012,33(1):20-23,34
"两规合一"要求在严格落实国家对基本农田保护和管控的前提下,在区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充分发挥基本农田的生产生态功能,优先保护具有较高粮食生产能力的耕地,并强化区域生态结构控制,因地制宜地分解落实规划指标;在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层面,应当充分发挥基本农田的阻隔功能,利用基本农田刚性的控制手段,阻挡建设用地无序蔓延,有效保护现状耕地,从而形成最佳的粮食生产区域和最优的生态空间。本文以上海市嘉定区为例,全面阐述了在"两规合一"要求下,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基本农田保护区、保护指标和保护图斑的规划方案,实现了区、镇两级基本农田在功能、布局和数量的协调和统一,为大都市基本农田规划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