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64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Needle trap-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法分析地下水中的苯系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Needle trap集现场采样、无溶剂提取和热解吸进样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特点,针对密闭的20mL顶空样品瓶(10mL样品),通过优化提取温度、样品平衡时间、注射器推杆循环抽拉体积、加盐量及现场采样保存时间等条件,确定了Needletrap吸附提取地下水中7种苯系物的最佳条件,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方法加标回收率为84.27%~115.03%,检出限为0.06~0.09μg/L,精密度(RSD,n=7)<7%,符合EPA相关标准。建立的方法表明Needle trap适用于地下水中苯系物的提取分析。  相似文献   
42.
修复石油类污染地下水的PRB反应介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石油类污染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选用颗粒活性炭、草炭土、粒径为1 mm和3 mm的页岩陶粒、泥岩陶粒、高岭土、聚乙烯醇、细砂和白砂等9种材料进行PRB反应介质筛选及其性能研究。筛选实验结果表明,草炭土去除地下水中总石油烃的效果最好;动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吸附1 h时,草炭土去除总石油烃已经达到动态平衡;通过热处理改性,草炭土去除石油烃效果得到提高,在130℃、热处理2 h去除石油烃效果最好;颗分后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粒径2 mm范围内,草炭土吸附效果均十分显著。在此基础上进行吸附石油烃前后草炭土的微观结构观察及理化性质分析。以上研究表明,草炭土作为PRB反应介质处理石油类污染地下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3.
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示踪研究石油烃生物降解作用机理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在对某石油污染场地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场地地下水总石油烃(TPH)、溶解无机碳(DIC)和电子受体(SO24-等)以及稳定C、S同位素等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场地地下水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石油烃类污染,TPH和DIC含量沿地下水流方向逐渐降低,主要电子受体含量和pH相应呈现升高的趋势;场地内污染地下水δ13C值低于未污染地下水δ13C值、且由上游向下游随地下水中DIC含量减少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稳定碳同位素守恒分析结果表明:控制污染场地地下水中DIC含量变化的主要过程为产生CO2的生物降解作用;同时,随着地下水SO24-质量浓度由上游向下游升高,δ34S值逐渐减小。瑞利分馏模型拟合结果证明,场地内发生了以硫酸盐作为电子受体的生物降解反应。  相似文献   
44.
无机材料对PVA-H3BO3包埋固定化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无机材料活性炭纤维、泥炭、蛭石、高岭土、珍珠岩、钙基膨润土、粉末活性炭和硅藻土对PVA-H3BO3固定化方法进行改进,包埋固定已筛选的阿特拉津降解菌,制成生物微球,在10℃条件下考察其对生物微球溶胀行为及生物微球去除阿特拉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空白生物微球和高岭土改性生物微球对AT的去除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其余10种生物微球对AT的去除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活性炭改性生物微球对AT的去除半衰期最短,为2.61h;硝化泥炭改性生物微球对AT的去除半衰期最长,为39.93h。结合实验现象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显示,强碱泥炭、硅藻土、蛭石、130℃烘干泥炭、磺化泥炭、珍珠岩改性生物微球和未添加无机材料改性的生物微球未发生溶胀现象。  相似文献   
45.
利用功能微生物、泥炭和含水层介质构建生物反应墙原位修复柴油污染地下水,系统经调试稳定后运行80 d,目标污染物去除率为83.60%~99.85%。运行期结束,采用荧光素-最大或然数和Biolog方法研究了生物墙内不同位置处功能微生物的数量及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墙体内各处均能保持较高的功能微生物数量,且微生物群落的物种数、丰富度、均一性、碳源利用性以及代谢特征均相似;但随着生物墙深度的增加,功能微生物比例有所下降,微生物群落略显丰富,但均一性略差,碳源利用倾向略微不同。生物反应墙原位修复地下水时,功能微生物能够长期保持较高的数量、较好的降解性能和稳定的群落多样性;但随着墙体深度的增加,营养结构发生了改变,导致微生物群落结构略显不同。  相似文献   
46.
尼日尔三角洲新生代褶皱作用及相关的油气圈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日尔三角洲是世界上重要的含油气区,褶皱构造在其油气藏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尼日尔三角洲的石油 勘探资料,分析了褶皱的成因类型及不同类型褶皱的时序关系。尼日尔三角洲从陆上到海上可以划分为伸展带、过渡带和 挤压带等三个构造带,它们组成一个完整的重力滑动构造体系。伸展带以逆牵引滚动背斜为特征,以背斜型圈闭为主,断 块圈闭和岩性- 地层圈闭为辅;过渡带为泥底辟相关的披覆褶皱,以背斜型圈闭为主,伴生泥底辟肩部和之间的砂岩尖灭 圈闭;前缘挤压带发育逆冲断层相关褶皱,发育背斜和断背斜圈闭,背斜肩部和背斜之间发育砂岩尖灭圈闭。褶皱时间分 别始于始新世、中新世以及中中新世-上新世。褶皱作用引起的地层剖面的缩短平衡了伸展作用引起的剖面的伸长。尼日 尔三角洲与褶皱相关的圈闭,包括背斜、砂岩透镜体等富集了尼日尔三角洲绝大部分的油气。  相似文献   
47.
阿特拉津是研究区内广泛使用的旱田除草剂。为治理其污染的地下水 ,采用静态和动态实验的方法研究其在含水介质砂层中的吸附特性和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 :砂层对阿特拉津的吸附量小 ,不同固液比 (1.0、0 .5、0 .2 )时的分配系数分别为 0 .10 ,0 .15 ,0 .19cm3 /g ;含水层的弥散度为 0 .0 336m ,阻滞因子为 1.2 9,自然净化系数为 0 .0 0 2 8/d。由此确定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和参数 ,为研究区阿特拉津污染地下水的治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8.
有机固体废物快速发酵剂的制备及其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酵的垃圾、淀粉厂污泥、腐烂桔杆等样品中,分离、纯化、诱变、筛选出分解纤维素、淀粉能力较强的4种菌株,按不同比例混合制备出有机固体废物发酵剂。从4种菌抹中选择出有较强分解能力的一组最佳配比为快速发酵剂,对有机固体废物进行分解性能实验,有机固体废物加入发酵剂后,温度迅速升高,2—3d就可以保持在70℃,提高了对纤维素、本质素及蛋白质的分解率,大大缩短了发酵周期。  相似文献   
49.
高分辨率的静力平衡模式在中尺度运动的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但一些作者指出静力平衡近似的误差对于重力波的一些重要性质产生影响,因此发展非静力平衡模式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介绍了完全弹性模式和滞弹性模式,给出了模式的基本方程组,并讨论了与数值解法有关的问题,最后简单地说明了弹性近似模式。  相似文献   
50.
青藏高原地表长波辐射参数化及其气候计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1982年8月至1983年7月青藏高原辐射平衡资料,详细讨论了该地区活动面温度与地表温度的关系,提出了两种计算地表长波辐射的参数化方法U=kδσ(T0+273)^4和U=δσ[(T0+273)+ΔT]^4。经反演检验,两式的拟合精度相同(均为3.6%),并适用于作瞬时和平均通量密度计算,文中还就k、ΔT的日、年变化作了分析,计算并讨论了青藏高原地表长波辐射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