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8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许多实例表明,矿化和断裂、剪切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关系。通常的解释是,这些带属地壳薄弱带,有利于岩浆活动且为含矿热液提供了通道。可是,如果要真正地了解矿床的成矿机制,使矿床勘探过程少走弯路,上述简单化的解释模式需要进一步地研究。  相似文献   
22.
利用WRFV3.9数值模式,对2011年6月9-10日发生在湘鄂赣交界附近山区的一次江淮气旋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模拟.进行了地形重力波拖曳作用的控制试验和不考虑地形重力波拖曳作用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控制试验能较好地再现江淮气旋及其产生的强降水;模式引入地形重力波拖曳后能够更好地模拟出地形附近雨带的中心位置和强度;地形...  相似文献   
23.
24.
为了研究内蒙古东乌旗Pb-Zn-Ag多金属成矿区的找矿远景,在对Landsat7 ETM+数据进行几何纠正、大气校正和去干扰等预处理的基础上,对多波段假彩色合成图像做滤波处理以增强区域构造信息、进行线性构造解译;运用分形几何学原理和计盒维数法求取线性构造分维值,得到线性构造的统计自相似性和分形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阈值分割法对图像进行铁染、羟基蚀变信息提取;最后根据区内线性构造、遥感蚀变信息、岩体分布特征、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和已知矿床(点)分布资料综合分析,圈定出3个级别的7个找矿预测区,再次证实了基于遥感图像的线性构造和遥感蚀变异常信息可以作为找矿预测的标志.  相似文献   
25.
张渊  徐丽杰 《世界地质》1997,16(3):29-33
乌拉山金矿是华北地台北缘中西部地区近年来探明的有一定远景的金矿床。该矿床受大桦背岩体,韧性剪切带,脆性断裂构造和乌拉山群变质岩系等多种条件所控制,矿体呈脉状产出,为晚华力西期,其类型为中深成脉状金矿床。  相似文献   
26.
来自几个地盾区的证据表明,许多绿岩带是以一定的序列形式演化的:(1)浅水基底地台型沉积序列;(2)浅水平台铁镁质火山岩序列夹有硅铁建造为主的堆积物;(3)“裂谷型”火山序列(科马提岩和长英质火山岩);以及(4) 相对未变形的各种浅水盖层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27.
世界首例独立碲矿床的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首例独立碲矿床的矿物学研究银剑钊,陈毓川,周剑雄,杨百川,张渊,毛景文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四川有色稀贵金属公司,成都610036长春地质学院,长春130061关键词矿物学,碲矿床,四川石棉,碲矿物长期以来,碲由于极低的克拉克值(0.0...  相似文献   
28.
基于CMIP5模式集合预估21世纪中国气候带变迁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选用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数据,结合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CRU)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中国20世纪末期气候带分布;以此为基础,模拟并分析了RCP2.6和RCP8.5两种情景下中国21世纪中期和末期气候带的变迁趋势。结果表明:CMIP5模式集合数据能较好地模拟出中国区域气温和降水空间分布形态,CRU分析资料描述的气候带分布与柯本气候分类吻合较好。21世纪中期、末期与20世纪末期相比,RCP2.6情景下,气候类型及分布变化并不显著,RCP8.5情景下,热夏冬干温暖型分别增加了28.2%(中期)、86.9%(末期),草原气候分别增加了24.1%(中期)、49.4%(末期)。热夏冬干冷温型到21世纪末期有明显的增加,但苔原气候和沙漠气候类型所占比重减少。  相似文献   
29.
砂岩的热破裂过程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温环境下,岩石表现为明显的宏观破裂特征. 本实验在细观尺度下观测了不同温度条件下,阜新细砂岩的矿物组分和微结构及其发展变化,以及内部微裂纹的发生和发展. 从实验中观察到,自150℃开始,阜新细砂岩微裂纹数量有剧烈的增加,并达到峰值;当温度超过210℃以后,可见裂纹的数量呈下降趋势并逐渐稳定;当温度达到810℃,细砂岩裂纹数量出现第二个增长峰值. 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变化,细砂岩存在热破裂阀值.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