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95篇
测绘学   55篇
大气科学   97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287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7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81.
小赛什腾山斑岩铜(钼)矿床根部带的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赛什腾山斑岩型铜矿床产于柴北缘造山带之西端 ,NW向柴北缘深断裂和NEE向阿尔金深断裂分别从其旁侧通过 ,这两条深断裂的交汇部位是该矿床含铜斑岩的控岩构造。印支期花岗闪长斑岩呈岩墙状侵位于晚加里东期层状杂岩体的闪长岩相中 ,环绕该斑岩体发育有斑岩型Cu(Mo)矿化及钾硅酸盐化 绢英岩化 青磐岩化蚀变 ,这些蚀变以斑岩为中心 ,由内向外依次形成相应的面型蚀变分带。流体包裹体以液相包裹体为主要类型及高温 高盐度为基本特征 ,其中 ,在钾硅酸盐化蚀变岩内分布有含盐度达 4 8%的含NaCl子晶多相包裹体 ,均一温度变化于 5 0 0~ 6 0 0℃之间 ,测压显示其成矿深度约在 1~1.8km ,表明该含铜斑岩成矿系统形成于典型的高位、浅成环境。同位素测年结果确认 ,斑岩铜矿化形成于 2 18.5± 3.5 9Ma。详细的研究与对比认为 ,小赛什腾山铜矿床具有国内斑岩铜 (钼 )矿体系根部带的特征。  相似文献   
582.
渤海残留盆地分布综合地球物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活动论构造历史观为指导进行渤海海域残留盆地宏观分布特征研究. 以岩石物性为基础建立地质界面与物性界面的联系,通过重、磁、震等方法组合圈画不同物性界面的分布特征. 浅层沉积盆地结构通过反射地震资料控制,深层地质结构信息利用重磁异常场分离、物性界面反演等方法得到. 在地层分布格架基础上分析前新生代残留盆地宏观分布范围. 并结合渤海海域实例研究介绍了残留盆地宏观分布研究的技术方法和流程,在计算上古生界-中生界及元古界-下古生界残余地层厚度的基础上给出了渤海海域残留盆地的宏观分布范围,并指出在歧口凹陷东南部、石臼坨隆起南部及东北部、渤南凸起南部、辽东湾等地区是较好的前新生代油气潜力区.  相似文献   
583.
本文通过分析灞源地区的赋矿地层,岩浆岩及断裂构造与金矿形成的关系,查明了控制金矿形成与分布的地质条件,并重点论述了金矿床的产出、矿化类型、围岩蚀变和含金矿物等主要地质特征,最后根据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阐明本区金矿床的岩浆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584.
水库三维Fe、Mn迁移模型——阿哈水库实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描述Fe、Mn在水库中的氧化还原变化、吸附、解吸、沉降及再悬浮,考虑水流运动对Fe、Mn迁移变化的影响,研制了水库三维水动力模式及三维Fe、Mn迁移变化模式,从而建立了完整的水库三维Fe、Mn迁移分布模拟模型。该模型在阿哈水库实际运用效果良好。模拟结果表明,水库水流运动整体流速较小,Fe、Mn在水库中平行迁移运动缓慢。进入水库的Fe、Mn负荷大量沉入库底,在水体缺氧条件下,底质中Fe、Mn重新释放,形成明显的Fe、Mn分布垂直梯度,造成水库下层Fe、Mn大大超过国家生活饮用水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585.
孔凡合  何辉  陈颜 《东北测绘》2012,(1):203-204
阐述了6个测量常用的坐标系统,介绍了各个坐标系统的定义,分别说明存在的问题以及1954年北京坐标系与1980西安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原理及方法。  相似文献   
586.
崔艳合  亓绍玫 《矿床地质》1996,15(2):156-164
得田沟金矿床产于太古宙四合堂群角闪岩相变质地层中。容矿围岩主要为角闪石岩、斜长角闪岩、片麻岩及变粒岩等。区域崎峰荷断裂带及边部次级剪切带控制着金矿床的形态、产状。矿石以含金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为主,其次为含金蚀变岩。矿床稳定同位素特征及金丰度的变化表明金与正长斑岩岩浆同源,来自地幔。成矿温度为70-490℃,峰值区为150-270℃;成矿压力为100-1500MPa,在燕山中期(147×10^6a)  相似文献   
587.
利用1961~2006年春季(3~5月)海东和西宁气象观测资料和500hPa高度场、环流特征指数和海温距平指数等资料,采用气候诊断方法对海东和西宁春季气温及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并组建了气温和降水的预测方程。结果表明:海东和西宁春季的平均气温呈明显的升高趋势,降水呈微弱的增多趋势,气温每10a增加0.205℃;气温和降水分别存在准11a和22a的变化周期。青藏高原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500hPa高度距平场形成“西低东高(西高东低)“的距平分布型时,海东和西宁春季容易出现多(少)雨年。印度洋副高、极涡、西太平洋副高、西藏高原、印缅槽、北美副高、东亚槽等环流指数以及太平洋地区海温指数的变化对该地区气温、降水的变化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588.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遥感云平台,利用2000—2019年MODIS积雪产品资料提取和计算新疆积雪终日信息,利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新疆积雪终日时空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 新疆积雪终日以天山为界,天山以北长于南部,山区为积雪终日的高值区,盆地为积雪终日的低值区。北疆准噶尔盆地和伊犁河谷积雪终日在75~114 d之间,南疆塔里木盆地在0~31 d之间属于低值区。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区域在224~365 d之间属于高值区。(2) 南疆和北疆积雪终日有明显的时空差异,2000—2019年北疆准噶尔盆地和高海拔山脉地区积雪终日有明显的推迟趋势,推迟幅度达到14 d,占新疆总面积的8%。南疆塔里木盆地和东疆区域有明显的提前趋势,提前幅度达到16 d约占新疆总面积的44%。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具有相反的变化趋势。(3) 新疆积雪终日年际变化差异显著,天山中段和北疆积雪终日出现不稳定状况,天山中段2002—2009年总体上呈现“M”型的特点,即多年积雪消融日年均值中出现明显的波峰和波谷,北疆2009—2019年积雪终日有较大的年际变化呈现出不稳定状况,出现明显的波峰和波谷,年际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589.
深部煤层CO2地质封存与CH4强化开采(CO2–ECBM)技术在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同时可实现碳减排,具有能源和环境双重效益。超临界CO2(ScCO2)、水和煤层顶板之间的地球化学反应可改变其物理力学性质,增加CO2泄漏的风险。以沁水盆地胡底煤矿3号煤层顶板岩石为研究对象,开展“ScCO2–水–岩”地球化学反应模拟实验,探讨CO2煤层封存条件下ScCO2–水–顶板岩样地球化学反应过程及其对岩石纵波速度和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cCO2–水–岩之间化学溶蚀反应造成岩样Ca、Mg元素显著降低,促使岩样表面形成孤立状溶蚀孔,并随着反应时间的持续,进而形成大量的“溶蚀坑”和“溶蚀缝”;增加了岩样结构不连续性,使得声波传播路径增大、能量损失加剧,导致纵波波速降低;ScCO2–水–岩反应后岩样的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降低,泊松比升高,且三者之间的变化率与反应时间之间呈现Logistic函数的变化关系。对于胡底煤矿而言,ScCO2–水–岩反应过程中顶板力学性质的弱化不足以造成盖层的破裂和CO2泄漏,但在评价煤层CO2封存安全性时,还应考虑煤层吸附膨胀应力对顶板的影响。   相似文献   
590.
河北高寺台含铬超基性岩杂岩体成岩成矿时代及岩石成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河北高寺台含铬超基性岩杂岩体产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具有环状分带的特征,核部为纯橄岩,向外依次为辉橄岩、辉石岩、角闪石岩,各岩相之间为过渡接触关系,在纯橄岩相中赋存有铬铁矿床。本文对该杂岩体的锆石年龄、Hf同位素和主量、微量元素进行了测试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基性程度的降低,各岩相岩石在主量元素特征上呈现连续的变化特征,Al2O3、TiO2和K2O逐渐升高,MgO含量逐渐降低;微量元素特征上配分曲线形态相似,具有富集Ba、K等LILEs,亏损Nb、Zr等HFSEs,稀土元素具一定程度的分异,无明显Eu异常的特征,说明各岩相为同源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通过对3件铬铁矿石和1件辉石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确定高寺台含铬超基性岩杂岩体的成岩成矿时代为213±1Ma,为晚三叠世,形成于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后的伸展阶段;年龄值介于214~211Ma之间的锆石的176Hf/177Hf比值介于0.282589~0.282693之间,εHf(t)介于-2.0~+1.6之间,说明高寺台含铬超基性岩杂岩体的岩浆源区组成为亏损地幔物质和富集地幔物质的混合,在岩浆上升过程中有大陆地壳物质的混染,其侵位时代晚三叠世可能代表了华北克拉通北缘岩石圈减薄的开始。高寺台杂岩体年龄测试样品中广泛存在继承锆石,其年龄值介于2800~244Ma之间,分布范围宽,但相对集中于2.6~2.5Ga、400~360Ma、300~280Ma、244Ma共4个年龄段,很可能是岩浆上升过程中的捕获锆石,记录了区域内在新太古代、中泥盆世、早二叠世、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存在的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