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125篇
测绘学   83篇
大气科学   101篇
地球物理   80篇
地质学   376篇
海洋学   86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15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根据柳州地区农业气象试验站近几年的水稻分期播种资料,在分析水稻群体干物质积累动态过程的基础上,归纳出不同季节四种生长类型,较详细地描述了不同生长类型的特征及其气象原因,指出了本地区水稻适期播种的意义及生产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72.
近年来杂交稻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显著提高,并已成为提高水稻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但由于杂交稻生育后期的抗寒性较差,适温幅度较窄,以及人们对低温危害其结实的规律性认识不足,未能采取积极有效的防御措施,在社、队和年际之间尤以晚季栽培的产量不稳定。连续几年来在参加“全区水稻两寒协作试验”的基础上,79年参加“全国杂交稻结实的低温冷害指标及其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规律的探讨“联合试验,探索低温危害杂交晚稻结实的一些生理原因,鉴定低温危害结实的指标,为充分发挥杂交稻的增产潜力,合理利用有利的气候资源,进行防御和农业气象服务方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73.
根据广大读者的要求,本刊各个讲座自这一期开始,由轮流刊载改为连载。首先刊出工程测量讲座,请读者注意。  相似文献   
874.
全球跨境并购网络的空间格局演化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晓东  杜德斌  刘承良 《地理学报》2021,76(10):2536-2550
跨境并购是企业实施全球化战略的重要途径,对世界经济地理格局演化具有重大影响。本文基于2001—2017年全球跨境并购交易记录数据建构网络,借助复杂网络分析、GIS空间技术以及引力模型等方法,对全球跨境并购网络的空间格局演化及其形成机制进行探讨。研究发现:① 全球跨境并购网络的规模、密度、范围均有小幅度增长,并存有去中心化趋势。② 全球跨境并购方和标的方的空间分布重心出现由西(欧美)向东(亚太)转移的迹象,其首要推动者为中国,但中国跨境并购联系的出入口依赖于中国香港、英属维京群岛、开曼群岛等地区。③ 全球跨境并购网络社团的空间组织范围总体与世界大区的范围保持吻合,其中全球最大的社团由英美主导但其凝聚范围出现收缩,中国主导的亚太社团凝聚范围得到扩大,德法主导的社团对欧洲进一步整合。④ 研究期内国家(地区)科技发展水平和离岸金融中心等属性要素,以及国家(地区)间地理、语言以及历史的邻近性要素始终是驱动网络形成的重要动力,而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市场规模指标在2009—2017年对跨境并购联系的形成只产生了单向(接收或发出)影响,经济邻近性作用失效。  相似文献   
875.
基于地缘环境的“地理位置—地缘关系—地缘结构”分析框架,对北极地区的地缘环境进行全面解析,并进一步分析“冰上丝绸之路”对北极地区地缘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1)北极地区地缘环境复杂,地理位置上,北极位于地球最北端,蕴含着丰富的资源,拥有极高的战略价值,是世界主要国家争夺的对象;地缘关系上,涉及到的主体与主题繁多,主要包括北极国家、近北极国家和原住民相互之间的关于领土、经济、能源、权利等多样议题;地缘结构上,北极地区地缘结构经历了“美苏争霸”—“破冰合作”—“新一轮竞赛”3个阶段的演变,当前结构呈现出“中心—次中心—外围”的特征。2)“冰上丝绸之路”的提出顺应了气候变化的趋势,推动北极地区区域合作,近北极国家参与北极事务,原住民保护,从而使地缘结构的中心更加稳定,地缘体之间联系更加紧密,并且进一步拓展了地缘关系网络。  相似文献   
876.
地缘位势视角下中美俄与伊朗的地缘关系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厘清空间视角下权力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构建地缘位势模型,刻画“9·11”事件后中美俄在伊朗的地缘位势演化特征,结合国别研究尝试解读中美俄与伊朗的地缘关系,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美国在伊朗的地缘位势在负向高位区间频繁波动,俄罗斯的位势在正向中位区间小幅波动,美国和俄罗斯的波动呈现“强-强”机制,中国的位势变化则与其较为剥离,呈“S”型曲线大幅增长。2)中美俄在伊朗的地缘位势是地理位置、地缘外交、地缘经济和地缘文化各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地理位置是基底要素,地缘外交是决定要素,地缘经济是驱动要素,地缘文化是协作要素。3)中伊的地缘战略空间互补性重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双边经贸依赖的加深提升着地缘关系的强度和密度;美伊的地缘关系偶有缓和但总体较差,呈现出的波动性是国内政治生态和国际政治环境下的双重应答;俄伊地缘关系紧密缘于传统地理空间邻近和地缘战略考量,两国间存在着由经济利益、政治选择、安全保障等各种因素构成的稳定却复杂的地缘关系网络。  相似文献   
877.
1998年4月9日至5月底。由“青岛”号导弹驱逐舰、“世昌”号综合训练舰和“南仓”号综合补给船组成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在北海舰队副参谋长韩芳润少将率领下,应邀对新西兰、澳大利亚和菲律宾进行了友好访问。这是继去年我人民海军舰艇编队首次出访美洲四国后的又一  相似文献   
878.
罗奇斌  康卫东  郭康 《现代地质》2015,29(2):245-251
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研究溶质运移的弥散理论开始应用于实际问题。建立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对地下水中污染物的运移及发展趋势进行准确预测,是对地下水进行保护、对地下水污染进行控制的基础。而弥散参数的确定则是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建立的关键环节之一,直接影响着模型预测结果的精度和准确性。 对西宁市贵德县地下水污染的水质运移规律进行分析,在贵德县河滨公园林场采用径向收敛流水动力弥散理论方法进行了第四系含水层现场弥散试验,计算了试验场地潜水含水层的弥散度,获得纵向弥散度(aL)为0.843~0.998 cm,横向弥散度(aT)经验推断值为0.17~0.20 cm,为进一步建立该地区的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预测地下水污染的发展趋势和评价该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879.
致密油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甜点储层与围岩波阻抗差异较小,常规储层反演方法预测难度较大。笔者从致密油储层成因的角度出发,以柴西红柳泉地区为例,针对薄层致密泥灰岩储层,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甜点储层地震预测系列技术。通过岩石物理分析,建立致密储层岩性识别图版;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钻井的正演模拟分析,明确致密储层甜点在目的层段呈现中振幅、中频率的地震响应特征;进而采用分频成像、90°相位旋转、分频属性优化等技术,对该区致密油甜点储层分布进行了有效预测,认为红34井区为主要的致密油产油区,红22井区西北部及红38井区南部可以作为下步勘探的有利目标区。预测结果与实钻井吻合度高,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80.
黄亮  杜德斌 《地理科学》2014,34(7):773-779
通过对创新型城市研究的理论性追溯及其主要研究内容回顾,梳理出创新型城市研究的发展演进脉络。着重反思了当前创新型城市研究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认为其突出表现为创新型城市研究的指标化困境以及对于城市创新外生力量源泉关注的不足,并明确指出,个性化的城市创新路径选择以及有效利用国际创新资源是未来创新型城市研究与实践的主要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