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9篇 |
免费 | 74篇 |
国内免费 | 7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6篇 |
大气科学 | 31篇 |
地球物理 | 38篇 |
地质学 | 265篇 |
海洋学 | 137篇 |
综合类 | 42篇 |
自然地理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29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5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水-钠长石熔体相互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含水钠长石玻璃的FTIR和Raman光谱研究, 认为水在钠长石熔体中的溶解作用同时存在两种机制: 一方面水与Al-O°-Al结构单元反应发生解聚作用并生成Q3 Al-OH, 造成FTIR及Raman光谱中4500和900 cm-1谱峰的出现; 另一方面同时发生水中的H+与钠长石熔体中的Na+的置换作用. 在溶解初期, 水的溶解机制以生成Al-OH为主, 随着水含量的升高, H+与Na+之间的置换作用变得愈加重要. 水在钠长石熔体中的溶解作用可表示为: H2O + 3NaAlSi3O8 = 2NaAl(OH)Si3O7.5 + HAlSi3O8 + NaOH. 相似文献
102.
武山湖是紧邻长江的通江型富营养化湖泊,是国家级湿地公园.为切实了解该湖在以鲢、鳙养殖为主的情况下浮游植物结构特征,于2017年9月-2018年8月对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开展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武山湖水质全年处于轻度富营养到重度富营养水平之间;12次共采集浮游植物7门100种(属),浮游植物优势种共有23种,其中蓝藻门有9种,绿藻门有8种,硅藻门和隐藻门各有3种.夏季和秋季蓝藻门优势种最多且优势度高,冬季和春季绿藻门和硅藻门优势种多且优势度高.武山湖浮游植物每月优势度最大的种类主要有蓝藻门微囊藻和细小平裂藻、绿藻门小球藻以及硅藻门小环藻.浮游植物生物量峰值出现在6月,达34.77 mg/L;丰度峰值出现在7月,达341.46×106 cells/L.冗余分析(RDA)和线性相关分析均表明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与总磷、温度和pH均呈显著正相关,且蓝藻门生物量和丰度以及优势属与总磷和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武山湖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在夏季均很高,发生蓝藻水华的风险较大.相对于氮,磷是更重要的限制浮游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 相似文献
103.
天然与风干状态下冷生亚黏土的崩解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的崩解形态是描述土的崩解过程及探讨其崩解机理重要的必要条件之一,选取了一种高孔隙率、粉黏粒含量较高,且不具有湿陷性的原状冷生轻质亚黏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天然含水量及风干含水量状态下的土样品进行崩解试验. 结果表明:天然状态的土样呈块状崩解,而风干状态下的呈鳞片状崩解,且鳞片状崩解的强度及平均速率都大于块状崩解;块状崩解的速率随时间变化较为缓和,而鳞片状崩解的速率随时间变化起伏较大. 崩解形态与崩解速率有着紧密的对应关系,与崩解形态相对比,发现崩解速率降低的过程是水侵入土样,且土样中空气压力增大的过程,而速率上升的过程则是土样崩解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4.
原产美国南部和墨西哥东北部的克氏原螯虾是目前全球入侵最广的小龙虾,也是对淡水生态系统最具破坏性的物种之一,其对栖息地沉水植物的现存量构成严重威胁,然而目前对克氏原螯虾摄食沉水植物的机制还知之甚少.本文选择6种沉水植物,研究克氏原螯虾对浅水湖泊常见的沉水植物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密刺苦草(Vallisneria denseserrulata)、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的新鲜植株和分解腐烂后的植株的摄食偏好及原因,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对沉水植物新鲜植株选择逗留偏好为:最偏爱逗留在轮叶黑藻区,在穗花狐尾藻、密刺苦草和马来眼子菜3种植株区逗留频次无区别,而在金鱼藻区逗留频次显著最低,6种植物湿重减少量与逗留偏好趋势相似;相对各新鲜植株,克氏原螯虾均更喜欢逗留在分解腐烂8 d或12 d后的植物碎屑区域,相应分解腐烂8 d或12 d植物湿重降低量也显著更高.6种植物新鲜植株总酚类含量均显著高于分解腐烂后的植株,其中穗花狐尾藻新鲜和分解腐烂后的植株的总酚类含量始终显著高于其他5种植物.结合植物总酚类指标和摄食偏好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对沉水植物的摄食具有选择性,相对新鲜植物更喜摄食腐烂后的碎屑,总酚类不是影响其选择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05.
利用2017年1月—2019年12月太原地区逐时气象资料,分析了能见度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的变化特征,并对两次低能见度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构建了能见度预报模型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从空间分布看,太原北部能见度明显高于南部地区。从时间分布看,太原地区平均能见度最大值出现在5月,最小值出现在1月;日间最低值出现在06:00(北京时,下同),冬季略向后推移,最高值出现在15:00前后。(2)2017—2019年太原地区低能见度分别出现93、84、79 d;低能见度发生时,干霾、湿霾发生频率分别为59.27%、40.73%;湿霾发生时,能见度降低更加明显。(3)所选个例中,能见度均随各影响因子有所起伏,干霾、湿霾过程中能见度分别与颗粒物浓度、相对湿度变化一致。(4)采用神经网络方法构建太原地区能见度预报模型,预报模型相关系数为0.81,均方根为4.43 km,平均绝对误差为17.39%,轻微级能见度的TS评分为87%。神经网络方法对太原地区能见度预报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6.
最新钻井显示玛湖凹陷二叠系碎屑岩层普遍存在超压,但超压分布不明且超压主控因素研究相对薄弱。本文旨在分析玛湖凹陷地区二叠系异常压力纵向和平面的分布规律,明确异常压力的主控因素,阐述超压形成机制,揭示超压与油气分布之间的联系。利用65口井的79个实测压力数据、钻井泥浆密度以及测井曲线资料等,采用测井曲线分析法、Bowers法和密度—声波速度交会图法,运用平衡深度法和Eaton法预测压力,在此基础上结合超压发育的地质环境综合讨论了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玛湖凹陷地区异常压力存在于三叠系白碱滩组及以下地层,下部地层压力逐渐增大,垂向上压力具有单一结构特征。下乌尔禾组异常压力由乌夏断裂带向东南方向逐渐增大,在达巴松凸起压力系数最高达2.0。烃源岩的生烃增压效应是形成玛湖凹陷地区超压的重要因素,玛南斜坡的下乌尔禾组及中拐凸起的上乌尔禾组为不均衡压实和生烃增压复合成因,而风城组为构造挤压与生烃增压复合成因,达巴松凸起下乌尔禾组为流体膨胀和压力传导成因。由于玛湖凹陷西斜坡区断裂发育,构造挤压造成的超压已散失,仅留下具有构造挤压形成的测井曲线的超压响应特征,现今的超压还是以生烃增压为主,产生的超压为油气运移提供动力;构造活动产生的断裂作为油气运移和压力传导的路径,影响了该地区的异常压力大小与油气的垂向分布。
相似文献107.
为研究多年冻土区输电线塔基锥柱基础在不同季节施工条件下其地温的整体回冻过程,以及不同季节施工对多年冻土的扰动特点,从保持多年冻土地温稳定性的角度优化大开挖类基础施工时期,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以青藏直流输电工程为背景,利用查拉坪地区地质及气象资料,并选择了典型月份(1月、4月、7月和10月)对锥柱基础不同季节施工后早期地温场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秋冬季(10月和1月)施工后,锥柱基础周围土体将保持冻结,其中1月施工后最快10 d回填区土体和天然冻土的温度差异即可消失,回填土热扰动较小;春夏季(4月和7月)施工会增大回冻期活动层深度和基础底部的融化深度,特别是7月施工可使活动层深度降低至基底(4.0 m),而4月施工由于增高了回填土土体温度,导致整个回冻时间长达195 d,不利于基础的重新冻结和后续工作的开展。考虑到10月后外界气温逐渐降低,因此,10月至次年1月可以作为多年冻土区锥柱基础的最佳施工期。 相似文献
108.
张泽琨;谭震彪;余坤;方斌;黄骁;马杰 《遥感学报》2023,27(12):2697-270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深度学习方法在船舶检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深度学习算法出现的虚警和漏检,对船舶检测领域技术的应用存在一定的阻碍。虽然经典的深度学习方法能够有效处理单一背景的海面,但是当面对复杂背景之下的数据时,经典模型很容易得出岸上的虚警。并且在常规训练中,模型常常对一些显著特征过于关注,出现特征过拟合现象,当这些显著特征发生改变时极易出现漏检。在模型对输入进行前向传播的过程中,模型中不同网络层会对输入生成对应的映射,也就是特征图。充分利用特征图的语义信息和空间信息是一种有效减少虚警和漏检的方法。与传统模型相比,我们提出的特征图强化网络可以充分利用特征图生成自适应特征图掩码与水陆分割掩码,避免模型的特征过拟合与削弱复杂背景造成的影响,最终达到减少虚警与漏检的目的。在现有公共数据集上与算法模型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的性能更为出色,超过了其他SOTA算法。 相似文献
109.
桂林郑钼钨多金属矿床位于江南钨矿带北部,其矿石矿物以富钼白钨矿为主。研究显示,该矿床富钼白钨矿中富集稀土元素。为探究其富集机制,文章对不同世代的富钼白钨矿进行原位LA-ICP-MS微量分析和面扫描分析。结果显示,富钼白钨矿的总稀土元素含量(∑REE)在28.59×10-6~4863.82×10-6之间,均值为789.21×10-6(n=122),从第一世代(Sch-Ⅰ)28.59×10-6~1059.18×10-6(平均值为203.19×10-6,n=55)→第二世代(Sch-Ⅱ)533.54×10-6~2536.51×10-6(平均值=928.79×10-6,n=30)→第三世代(Sch-Ⅲ)117.21×10-6~4863.82×10-6(平均值=1547.13×10-6;n=37)逐渐增高。从Sch-Ⅰ→Sch-Ⅱ→Sch-Ⅲ,轻重稀土元素比值(LREE/HREE)13.99~143.90(平均值=53.53)→22.38~70.08(平均值=33.74)→7.44~69.86(平均值=27.54)逐渐降低。桂林郑富钼白钨矿形成于高氧逸度、富F的岩浆热液系统,REE主要以Ca2++Mo6+=REE3++(1-x) Mo5++xNb5+(0≤x≤1)为主导方式进入富钼白钨矿中。成矿流体中Cl降低、F增高、氧逸度降低等是REE进入富钼白钨矿的有利条件。通过对江南钨矿带代表性矽卡岩型矿床综合对比分析显示,富钼白钨矿床相比贫钼白钨矿床具有更高的REE,说明桂林郑矿床富钼白钨矿在后续开采中具有稀土元素的综合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0.
巨量的海相沉积磷矿不仅是磷的主要来源,而且还因其中大部分富含稀土元素而成为潜在的稀土资源。为更好地理解这类稀土的成矿规律、赋存状态和开发利用前景,本文利用XRD、SEM、LA-ICP-MS和TEM等分析手段,对贵州织金富稀土磷块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元素主要通过扩散作用从海水及孔隙水富集于纳米级磷灰石中。低沉积速率和纳米级磷灰石较大的比表面积均有利于稀土成矿;磷矿后期经历了低温还原性富F热液流体改造,改变了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和配分模式,但这并非稀土富集主要原因;TEM分析显示,稀土元素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磷灰石晶格之中;稀土元素在磷灰石中晶格尺度赋存特点决定了只能对磷灰石进行分解破坏的提取方式。使用酸浸法将稀土元素作为伴生资源提取,是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