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5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1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塔里木盆地塔东2井稠油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运用棒色谱、碳同位素、色谱、色谱—质谱、色谱—质谱—质谱、流体包裹体技术研究了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东段的TD2井寒武系储层中的稠油。该稠油具有ω(Pr)/ω(Ph)高,伽马蜡烷、24—降胆甾烷、C28甾烷、甲藻甾烷、三芳甲藻甾烷、4—甲基—24—乙基胆甾烷及芳构化甾烷含量均高的特点,地质分析与油源对比结果表明原油来源于寒武系。原油中含有25—降藿烷系列,指示原油曾发生过生物降解作用,芳烃馏分中存在大量的菲、葸、苯并葸、苯并荧葸、芘等化合物及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均表明原油曾经历过热蚀变作用。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和埋藏史的分析表明TD2井的原油是在450—440Ma间形成的。  相似文献   
92.
通过对羊屋2井、跃南2井、吉南1井等5口井岩心的精细描述、单井沉积微相与测井相分析及350 km地震剖面解释,认为在满加尔凹陷西北缘上奥陶统铁热克阿瓦提组海相砂泥岩沉积地层中发育5种重要的海相砂体,即滨岸(临滨-前滨)砂体、内陆棚沙脊砂体、内陆棚沟槽砂体、风暴砂体与潮道砂体。在等时地层格架内,研究区西部羊屋与哈得井区,铁热克阿瓦提组最底部分布着具有正韵律特点的、发育海侵砾岩与冲刷面的内陆棚沟槽砂体,其上为正反韵律均有且冲刷面不发育的较细粒内陆棚沙脊砂体,上部则是发育平行层理和冲洗交错层理的具明显反韵律特征的滨岸(临滨-前滨)砂体,顶部发育非均质性较强的风暴层砂体。在东部的吉南井区,下部发育内陆棚沙脊砂体,上部发育潮下带潮道砂体及潮间带砂坪沉积。受奥陶纪末期全球海平面下降影响,砂体分布范围逐步增大。铁热克阿瓦提组海相砂岩储集体以次生孔隙为主,非均质性比较强,导致储集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是不均匀胶结作用、溶解作用以及局部发育有裂缝。对比5种类型海相砂体的储集性,按优差排序依次是内陆棚沙脊砂体、滨岸(临滨-前滨)砂体、内陆棚沟槽砂体、潮道砂体与风暴沉积砂体。

  相似文献   
93.
制约塔里木盆地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孟军  张水昌 《地质科学》2004,39(4):507-516
天然气数据相对比较简单,只有组份和同位素两类,但是这些数据却包含了天然气从烃源岩生成到聚集成藏之间所经历的生成、排驱、运移、聚集和成藏后的改造等过程,所有这些过程都可以导致天然气组份和同位素组成发生变化.本文在大量国内外有关天然气数据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塔里木盆地天然气研究为实例,分析控制和影响天然气组份和同位素的主要因素,认为天然气组份和同位素主要受源岩的类型和成熟度(即所谓的"源控")、成藏过程和次生作用控制.通过对天然气组份和同位素组成控制因素的认识,必将加深对天然气数据的理解,从而使我们在天然气研究和勘探中不仅要认识源岩和成熟度对天然气数据的控制,而且要认识成藏过程和次生作用对天然气数据的控制.  相似文献   
94.
南盘江盆地古油藏沥青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南盘江地区生物礁古油藏的储层沥青主要分布在上二叠统和中上泥盆统。古油藏的储集层均为生物礁滩灰岩,沥青的主要储集空间以洞、缝为主,其次为基质孔隙和生物体腔内。南盘江古油藏沥青的成熟度很高, H/C原子比小于0.4,主要由残碳构成,这是沥青的非极性和极性抽提无抽提物的直接原因。在古油藏沥青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认为南盘江古油藏沥青主要源自泥盆系烃源岩,其次可能与下二叠统烃源岩有关。南盘江古油藏沥青与生物降解沥青和沉淀沥青质有很大的区别,其成因是油藏深埋时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原油裂解成气后的焦沥青。  相似文献   
95.
塔里木盆地西部阿克莫木气田形成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西部阿克莫木气田天然气为非烃组份含量较高的干气,干燥系数高达99.7%;天然气δ13C1和δ13C2值明显偏重,δ13C1为- 25.2‰~-21.9,δ13C2为-21.2~-20.2‰,如果按传统的观点该天然气应为过成熟煤成气。但是综合气源对比研究表明阿克莫木气田天然气主要源自石炭系Ⅱ型烃源岩,成藏过程研究表明该气田主要聚集了石炭系烃源岩在Ro为1.5%~1.8%之后生成的天然气,具有晚期阶段聚气的特征,这是造成阿克1井天然气组份很“干”、碳同位素很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6.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海相源岩中两类生烃母质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中上奥陶统海相源岩是塔里木盆地的主要油源岩, 高有机质丰度生油岩发育在台缘-坡灰泥丘相之中. 中等成熟的(等效镜质体反射率0.8%-1.3%)这类油源岩中明显存在两类生烃母质, 表现为两类不同光性有机显微组分. 一是具明显黄色和褐黄色荧光的富氢组分, 主要为结构藻类体、 层状藻类体、 碎屑类脂体, 主要来源于浮游藻类和疑源类; 二是不具荧光的, 光性上类似于镜质体的相对贫氢组分, 显微镜下其形态多呈条带状. 宏观化石和显微有机组分对比分析表明, 镜状体来源于底栖叶状体植物(如较贫氢的褐藻类). 对更多的元古界和下古生界宏观藻化石的有机岩石学分析揭示原始贫氢的有机质在前泥盆系海相源岩中广泛存在, 这是一些浅水碳酸盐岩有机质类型较差(IIB型和III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7.
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常被合称为莺琼盆地,但二者的天然气成藏条件明显不同,莺歌海盆地第三-第四系巨厚,老第三纪崖城组和陵水组强烈过成熟,有效源岩为新第三纪三亚组和梅山组,而琼东南盆地的主要源岩为崖城组和陵水组,上第三系的生烃强度较低;尽管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均为超压盆地,但莺歌海盆地强超压和右旋张扭应力场的共同作用导致超压囊顶部破裂并发育底辟,实现了超压流体包括天然气的垂向集中排放,而琼东南盆地总体上仍为侧向分散流体系统。莺歌海盆地的重要勘探领域是与底辟有关的圈闭,而琼东南盆地的主要勘探领域应为与下第三系源岩具有良好输导通道的上第三系岩性-构造复合圈闭或下第三系构造圈闭。  相似文献   
98.
对塔里木盆地三叠系、石炭系和奥陶系有机包裹体的岩石学特征、均一温度、色谱和拉曼光谱分析表明虽然不同地区不同时代储层中有机包裹体种类可能不同,但都是4期有机包裹体中的一期(种)或几期(种).塔里木盆地发生过明显的4次油气事件第Ⅰ期低成熟含油(重质烃)高盐度热液活动,温度为80℃±,但未形成代表性油藏,以沥青包裹体和盐水油气四相包裹体为特征;第Ⅱ期以甲烷为主的天然气直接进入,温度约为140~160℃±,以气烃包裹体为特征;第Ⅲ期成熟轻质油的注入,温度为90℃±,以无色液烃包裹体为特征;第Ⅳ期温度120℃±,为一系列成熟油气活动,先是以气为主、重质油为次的注入,后以重质油为主的注入(此为主期),最后是油水的混合液,以褐色气液烃包裹体为特征,属大范围、大规模的一次油气活动事件.  相似文献   
99.
盐湖盆地沉积有机质中的脱羟基维生素E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脱羟基维生素E(DHVE)同系物及其异构体在盐湖盆地原油及生油岩的轻芳烃馏份中被检出。文章从有机立体化学角度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热力学原理,对该类化合物在地质体中的存在状态及演化规律进行了讨论。认为DHVE作为生物分子化石,不仅可反映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而且也可作为膏盐沉积环境的特征生物标志。DHVE在原油中的检出,对业已发现的未成熟原油的存在又是一个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0.
利用自生伊利石K-Ar定年分析烃类进入储集层的时间   总被引:59,自引:1,他引:59  
烃类流体注入储层聚集成藏导致储层中自生矿物形成的抑或中止,成岩矿物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分析提供了成岩矿物形成的准确时间,成岩事件年代学研究可用于定量分析油气藏形成时间。砂岩储层中自生伊利石仅在流动的富钾孔隙不介质环境下才能形成,烃类流体注入储层后伊利石形成便会中止,因此,烃类流体进入储层时间不可能早于自生伊利石的形成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