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5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1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柴达木盆地东部三湖地区是生物气富集区。但是,已发现的生物气不仅在不同构造间的分布极不均匀,同一气田不同储盖组合(按天然气、地层水特征划分的生物气储集单元,相当于气藏)生物气的富集程度也有很大差别。为了揭示储盖组合有效性对生物气富集的控制作用,计算了已发现气田各储盖组合的排替压力差和相对散失量,并将它们与生物气储量、单储系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排替压力差较大的储盖组合其生物气富集程度高,反之则富集程度低;相对散失量较大的储盖组合生物气富集程度低,反之富集程度高。排替压力差与相对散失量是表征储盖组合有效性的定量参数,它们与生物气富集的关系反映了储盖组合有效性对生物气富集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2.
通过详细的岩心描述、测井相研究与近3000km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认为满加尔凹陷南缘在志留纪早期为缓坡大陆边缘,在满参2井与塔中32井、满南1井间的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上段底部识别出几近与志留系尖灭线平行的地层超覆线,此地层超覆线认为是满南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上段层序1中的初次海侵时期的海岸线。在此认识的基础上,结合钻井层序界面的有效识别,将塔中32井、塔中34井、满参2井与满南1井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上段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此2个层序中均有辫状三角洲砂体沉积,但“不同体系域同相砂体”的储集性具有不同特征,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碎屑颗粒的粒径与分选、胶结物类型与含量、储集体经历不同的埋藏特征。位于斜坡低部位的满参2井区在层序1低位域内发育早期辫状三角洲前缘砂体沉积,主要储集砂体为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颗粒较细且成分成熟度较低。由于储集体埋深达5000m左右,且方解石胶结物含量高,致使储集性相对较差。而位于隆起区的塔中32井与34井区的主要储集体为层序1中海侵体系域内退积型辫状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颗粒相对较粗,成分成熟度较高,且埋深相对较浅,胶结物含量较低,其孔渗特征明显好于低位域早期辫状三角洲前缘砂体。  相似文献   
103.
104.
综合分析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高-磨地区)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储层沥青及膏盐分布等,发现高-磨地区天然气发生过不同程度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反应。主要基于:①天然气中含一定丰度H_2S,震旦系灯影组H_2S含量为0.6%~3%,寒武系龙王庙组为0.2%~0.8%;其δ~(34)S值普遍较重(21‰~23‰),为TSR反应产物;②储层沥青S/C原子比介于0.06~0.4之间,远远超过有机质裂解生成沥青中S/C比的最高上限(0.034),峰值甚至超过了TSR反应强烈的川东北普光气田飞仙关组储层沥青的比值(0.06~0.12),为TSR过程无机S加入所致;③四川盆地寒武系底部发育膏盐类沉积,为TSR反应提供了SO_4~(2-)和Mg~(2+)等物质,灯影组发育富Ca~(2+)/Mg~(2+)、贫Na~+/K~+型地层水,证明盐、膏类溶解的普遍性。地层水中相对缺乏SO_4~(2-),应为TSR反应消耗所致。TSR反应明显氧化乙烷,导致天然气干燥系数增加、δ~(13)C_2变重;TSR反应程度不同造成了龙王庙组和灯影组天然气特征的差异,龙王庙组TSR反应程度相对较弱,天然气甲乙烷碳同位素明显倒转;而灯影组TSR反应程度相对要强,甲乙烷同位素正序分布。考虑TSR效应,恢复原始组成,高-磨地区寒武系—震旦系天然气应有明显的甲烷、乙烷碳同位素倒转现象,这种倒转跟该盆地及世界高—过成熟页岩气特征高度一致,暗示高-磨地区主力气源可能为源岩晚期所成天然气。这一认识可以很好诠释甲烷δ~(13)C_1值较重、普遍低于储层沥青这一为现在主流认识(高-磨地区主体为原油裂解气)所不好解释的现象。对于重新认识天然气成藏聚集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5.
基于对中国塔里木盆地新元古界上震旦统奇格布拉克组、四川盆地新元古界上震旦统灯影组以及华北盆地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野外露头及钻井岩心白云岩的系统观察,发现中国典型台地区中新元古界中厚层至块状白云岩异常发育,其中泥(粉)晶白云岩占岩层总厚度86%~97%,且大多为厚层至块状。这些中厚层至块状泥(粉)晶白云岩,无论是否含藻类与菌类等微生物,次生交代作用基本都不发育。沉积古地理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中新元古界的白云岩几乎覆盖整个海盆,广泛沉积于潮上带、潮间带以及潮下的开阔或局限台地环境;(2)白云岩的亚类在平面上受古基底隆凹格局控制,低凹部位以泥晶白云岩为主,高部位以颗粒泥晶白云岩或丘状叠层石泥晶白云岩为主;(3)白云岩台地中发育较深水台盆。地震剖面显示,这些台盆的形成受控于中新元古代的同生深大断裂活动,大断裂可将深部的Mg2+通过热液输入到碳酸盐岩台地中,使得海水中的Mg2+浓度增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与古气候特征指示,不同晶粒结构的白云岩,即泥晶白云岩与少量的粉晶及细晶白云岩,其碳氧同位素比值没有明显分异,整体上与全球中新元古代海水背景值吻合,表明粉晶及粉细晶白云岩与泥晶白云岩同为沉积成因,其结构加粗乃原生泥晶白云石晶粒重结晶自生加大而成,并非次生交代成因,即这些少量发育的粉晶—细晶白云岩与主体的泥晶白云岩为同一成因机制。整合岩石学、沉积环境及地球化学等分析结果,认为中国典型台地区中新元古界的白云岩乃较典型的原生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106.
莺歌海盆地流体压力自振荡与天然气幕式成藏的耦合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莺歌海盆地受多幕沉降和多期热事件的背景控制 ,其地层流体压力演化也具有振荡性演化特征 .古流体压力模拟和各种“热”指标、流体包裹体和甲烷碳同位素组成综合分析表明 ,在中央流体底辟带因异常超压封存箱破裂 ,不仅在中浅层形成了大规模的油气聚集 ,而且因古压力的自波振荡 ,在中深层也可能发育早期天然气成藏空间  相似文献   
107.
TSR促进原油裂解成气:模拟实验证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SR是碳酸岩盐储层中广泛存在的硫酸盐与烃类的一种相互作用.由于作用过程会产生大量有毒的酸性气体而受到人们的严重关注.运用黄金管封闭体系,详细模拟了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条件下,不同矿物与烃类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能够启动TSR反应的矿物主要是MgSO4,向系统内加入一定量的NaCl,会促使TSR的发生,使H2S的产量显著增加;TSR作用所生成的一定含量的H2S是原油发生持续氧化降解的重要诱因.在有TSR反应的实验组,裂解生气量是没有TSR实验组的2倍,甲烷的生成量甚至可达3倍,湿气的碳同位素组成变重,说明TSR作用过程对原油氧化降解成气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果导致烃类气体的生成时间提前,干燥系数增大.此一过程的研究对于了解TSR的作用机制和海相地层中天然气的生成机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8.
再论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三叠纪-侏罗纪的海泛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的油气源对比表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的油气来源于三叠系-侏罗系的湖相、湖沼相烃源岩,因而探讨三叠纪-侏罗纪湖盆曾否遭受过特提斯洋海水的海泛,不仅对古地理重建,而且对烃源岩及其生油气潜力评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在该坳陷三叠系-侏罗系湖相烃源岩的生烃母质中发现了大量的各类底栖宏观藻类化石,并获得了沉积地球化学证据.据此,并结合区域古构造-古地貌演变与全球、大区域海平面升降规律的综合判断,初步认为库车坳陷在三叠纪-侏罗纪曾多次受到过特提斯洋短暂海泛的影响,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晚三叠世黄山街期晚期、早侏罗世阳霞期晚期和中侏罗世恰克马克期.海泛的原因,可能与特提斯洋海平面升高和库车坳陷湖盆区-陆源区地势缓坦的联合作用有关.由于海泛改善了生烃母质类型,从而使海泛层段的源岩氢指数等表征生烃能力的指标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109.
TSR(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是高含硫化氢天然气形成的重要途径,是指烃类在高温条件下将硫酸盐还原生成H2S、CO2等酸性气体的过程。由于硫化氢的剧毒和强腐蚀性,在石油天然气行业的钻井、完井、修井、净化加工以及运输等各个方面的危害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对硫化氢和TSR的评价一直是负面的,在油气勘探中更多是在回避。最近研究发现,TSR作用对石油天然气工业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TSR的发生,首先需要硫酸盐类溶解提供SO42-,储集空间得到初步改善;其次TSR反应形成的硫化氢,溶于水后显示出较强的酸性溶蚀作用,对白云岩储层具有最佳的溶蚀效果。在高温条件和储层中地层水的作用下,硫化氢与白云岩发生较强烈的酸性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水岩反应),促进了白云岩次生孔洞的发育和高孔高渗优质储集层的形成,使油气储层保存下限增大和深部天然气聚集成藏成为可能。而目前飞仙关组高含硫化氢气藏普遍压力系数小、充满度低,这与TSR及硫化氢对储层溶蚀导致储集空间增容有关。四川盆地油气勘探结果证实,所有高含硫化氢天然气藏均对应了次生孔隙十分发育的优质储层,岩性主要以白云岩为主,储层埋藏深度超过8 000 m时依然发育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110.
<正> 对塔里木奥陶系海相烃源岩生烃母质的已有认识,一方面,普遍认为奥陶系烃源岩生源单调,均为富氢的菌藻类;另一方面,国外许多学者认识到全球范围内奥陶系烃源岩及生成原油特征上的相似性,他们认为这与粘球形藻(Gloeocapsamorpha prisca)作为主要生油母质有关。塔里木盆地中一上奥陶统台缘斜坡灰泥丘相生油岩由于有机质的双重来源,不同于国外奥陶系典型的 Kukersite 型生油岩(有机质主要来源于粘球形藻)。中一上奥陶统海相烃源岩是塔里木盆地的主要油源岩,高有机质丰度生油岩发育在台缘斜坡灰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