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13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新元古代重大地质事件及其与生物演化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元古代的地球表层系统经历了超大陆裂解与重组、大规模冰期、古海洋氧化、埃迪卡拉生物群辐射与灭绝、后生动物兴起等一系列重大变革,这些地质事件与生物演化在时空上的耦合关系长期受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伴随有超级地幔柱活动、古地磁真极移等复杂响应,裂解过程影响了大气圈和水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并可能直接导致了新元古代极端的气候条件。构造格局的变动对生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物质来源和生存环境的改变上,强上升洋流和强地表径流区域的富营养化促使生物大量繁盛。“雪球地球”期间巨大的选择压力为生物的多样化演变提供了可能,而其后冰川的快速消融则促进了生产力的爆发式增长及多种沉积矿产的形成。与此同时,大气-海洋氧气含量的增加和海水化学结构的改变使得多项元素及同位素指标发生了地质历史上最大幅度的波动,这种特殊的地质背景可能最终对生物演化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
2008年深圳洪涝灾害的气候背景和环流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NCC/CMA资料分析了2008年6月深圳降水异常事件的成因,结果认为:2007年7月—2008年2月赤道西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偏低、2008年前冬今春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偏大是深圳异常降水事件的前期气候背景;2008年6月东亚阻塞高压的异常强大及乌拉尔山长波槽的异常加深发展,促进了经向环流异常增强;偏强的冷空气以阶梯槽的形式频繁入侵华南,为深圳异常降水事件提供了动力条件。副高西段较常年偏南,西伸脊点偏东;强劲的季风潮为深圳地区输送了巨大的水汽和热量;冷暖空气在华南地区的频繁交汇与维持是深圳异常降水事件的主要成因。上述多种因素的异常共同导致了深圳异常降水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3.
主要阐述了江川盆地澄江砂岩(Zac)的紫色砂岩与灰色砂岩、铀矿化蚀变岩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判别与对比,澄江砂岩(Zac)物质来源于活动大陆边缘,虽然铀矿化主要分布在灰色砂岩中,但灰色砂岩并不是控制铀矿化的主要因素,在铀矿化时有深部流体物质的影响。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探索该区砂岩型铀矿化以及寻找不整合面型铀矿床提供了可能,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4.
康滇地轴元古代成矿作用对Rodinia事件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一新元古代,全球发生了重大的Rodinia超大陆地质事件。近年研究表明,中国在华南板块发生的晋宁造山运动是Rodinia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研究数据显示,康滇地轴前寒武纪地层中所形成的金属矿床大多集中在900~700Ma间。这些矿床的形成与大规模基性、酸性岩浆活动密切相关,与晋宁一澄江运动构造一热液作用密切相关,显示构造环境由挤压向拉伸发展,这正是全球Rodinia超大陆由汇聚转变为裂解的重要时期。本文从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沉积环境方面探讨该时期的成矿作用对Rodinia事件的响应,铀成矿作用与Rodinia事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25.
泥岩/页岩:中国元古宙—古生代海相沉积盆地主要烃源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元古宙—古生代海相沉积体系中,碳酸盐岩是最主要的沉积岩类型,长期以来研究的重点也一直是碳酸盐岩,对海相泥岩/页岩的关注比较少,并且认为碳酸盐岩是海相沉积盆地中主要的烃源岩。对中国南方上、中、下扬子地区、滇黔桂地区、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华北地区等147条剖面、289口探井及浅井约11200余个样品有机碳含量的分析与统计表明,泥岩/页岩有机质丰度高,是中国元古宙—古生代海相沉积盆地中主要的烃源岩类型,而碳酸盐岩有机质丰度普遍较低,仅仅是次要的烃源岩类型。海相碳酸盐岩中有机质的含量与碳酸盐含量呈现弱的负相关性,泥质输入有利于形成高有机质丰度的碳酸盐岩烃源岩,但并不是高有机质丰度碳酸盐岩烃源岩发育的必要条件,决定碳酸盐岩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主要因素是有机质的生产率、有机质的沉积与保存环境。中国元古宙—古生代海相沉积盆地中并不缺乏高有机质丰度泥岩/页岩类好烃源岩,上、中、下扬子地区主要发育于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武统、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上二叠统;华南地区主要发育于中、下泥盆统;塔里木盆地主要发育于下寒武统、下奥陶统及中上奥陶统;华北地区为中新元古界洪水庄组、下马岭组。泥灰岩类碳酸盐岩烃源岩在塔里木盆地相对比较发育,在中国南方地区只有下二叠统相对发育。  相似文献   
26.
周凤英  张水昌 《岩石学报》2000,16(4):671-676
轮南 2井为轮南潜山构造 2号高点上的一口高产油气井 ,主要产层为三叠系 ,其次为侏罗系。通过对轮南 2井油藏中流体包裹体分布特征和成分研究 ,结合轮南地区构造演化史 ,埋藏史和生烃史分析 ,明确了塔里木盆地轮南 2井三叠系油藏主要为一次油气大规模注入形成 ,油气注入时间主要在 14~ 16 Ma左右 ,油源来自于中晚奥陶纪烃源岩。侏罗系油藏则具有两次的油气注入 ,第一次的油气注入主要发生在 14~ 16 Ma左右 ,油源来自于中晚奥陶统烃源岩 ,油气沿断层垂向运移为主 ;第二期油气注入主要发生在晚喜山期 (晚第三纪早期 )之后的最近的 5 Ma间 ,主要为沿重新开启的断层向上运移、注入 ,进行油气再次分配和调整 ,可能还混有少量的陆相油注入  相似文献   
27.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存在中一下寒武统和中一上奥陶统两套有效烃源层。前者R。已达2.0%以上,只能作为有效气源岩;后者成熟度适中且有一定分布范围,是塔里木盆地最现实的烃源层,可分为三段,其中以上奥陶统中部的印干组和良里塔格组最具重要意义。对盆地中海相原油与寒武系和奥陶系岩石抽提物中甲基甾烷、三芳甲基甾烷及降胆甾烷的分布进行直观对比,表明原油与中—上奥陶统存在亲缘关系,而与寒武系无明显相关。全盆地所有钻遇的寒武系岩样,C27—C28—C2。甾烷碳数分布呈“斜线”型或反“L”型,而绝大部分中—上奥陶统岩样则呈不对称“V”字型分布。所分析的储层沥青的甾烷碳数分布与上述寒武系岩样一致,说明寒武系生油岩在地质历史上确曾生过油。包括塔中4、轮南、桑塔木和东河塘等在内的工业性油田产出的油,其甾烷碳数都呈不对称“V”字型分布,只有极少数的油样呈“斜线”或反“L”型分布,因此塔里木盆地的原油主要与中—上奥陶统相关,而与寒武系相关极少。运用G温度参数评价原油成熟度,结果为塔里木盆地主要油区原油的形成温度在117~133℃之间,对应的R。值为0.78%~0.92%,只相当干中等成熟阶段,可以推断它们不可能源干寒武系,只能源干奥陶系。  相似文献   
28.
中—上奥陶统:塔里木盆地的主要油源层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存在中-下寒武统一和中-上奥陶统两套有效烃源层。前者R0已达2.0%以上,只能作为有效气源岩;后者成熟度适中且能一定分布范围,是塔里木盆地最现实的烃源层,可分为三段,其中以上奥陶统中部的印干组和良里塔格组最具重要意义。对盆地中海相原油与寒武系和奥陶系岩石抽提物中甲基甾烷、三芳甲基甾烷及降胆甾烷的分布进行直观对比,表明原油与中-上奥陶统存在亲缘关系,而与寒武系无明显相关。全盆地所有  相似文献   
29.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存在中—下寒武统和中—上奥陶统两套有效烃源层。前者 R。已达2.0%以上,只能作为有效气源岩;后者成熟度适中且有一定分布范围,是塔里木盆地最现实的烃源层,可分为三段,其中以上奥陶统中部的印干组和良里塔格组最具重要意义。对盆地中海相原油与寒武系和奥陶系岩石抽提物中甲基甾垸、三芳甲基甾烷及降胆甾烷的分布进行直观对比,表明原油与中—上奥陶统存在亲缘关系,而与寒武系无明显相关。全盆地所有钻遇的寒武系岩样,C_(27)—C_(28)—C_(29)甾烷碳数分布呈“斜线”型或反“L”型,而绝大部分中一上奥陶统岩样则呈不对称“V”字型分布。所分析的储层沥青的甾烷碳数分布与上述寒武系岩样一致,说明寒武系生油岩在地质历史上确曾生过油。包括塔中4、轮南、桑塔木和东河塘等在内的工业性油田产出的油,其甾烷碳数都呈不对称“V”字型分布,只有极少数的油样呈“斜线”或反“L”型分布,因此塔里木盆地的原油主要与中—上奥陶统相关,而与寒武系相关极少。运用C_7温度参数评价原油成熟度,结果为塔里木盆地主要油区原油的形成温度在117~133℃之间,对应的 R。值为0.78%~0.92%,只相当于中等成熟阶段,可以推断它们不可能源于寒武系,只能源于奥陶系。  相似文献   
30.
宜居地球、地外生命探索以及资源勘查等的需求使真核生物的早期溯源和演化趋势研究成为国际热点.根据已发现实体化石、分子化石和分子钟证据,将元古宙真核藻类演化划分为环境准备(2.45~1.70 Ga)、缓慢发展(1.70~0.80 Ga)、剧烈波动(0.80~0.64 Ga)、快速辐射(0.64~0.54 Ga)四个阶段.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