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采区涌水量是采区排水系统设计的依据,涌水量的准确与否,直接涉及到采区开采的安全。该文对十,层灰岩的涌水规律、补给条件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比拟法及大井法对采区涌水量进行了计算,预计了采区正常涌量和最大涌水量,为采区排水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2.
针对水下桩墩的局部冲刷问题,提出一种适用范围广、防冲促淤效果显著的防护措施。该防护措施把一种相对密度略大于水、几何特征特殊的中性网格结构完全覆盖在冲刷坑或可能出现冲刷坑的床面上,以减弱冲刷坑内水动力,促进泥沙落淤,达到减轻局部冲刷的目的。通过数值模拟和水槽试验探讨了中性网格结构对圆桩周围冲刷坑内水动力及床面形态的影响,并研究了网孔尺寸对防冲促淤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中性网格结构能显著减小局部冲刷坑内的流速,有效抑制局部冲刷,且对桩前来流来沙的影响微弱。孔径比7.7的网格防护结构可以使无黏性沙床上圆桩的局部冲刷深度减少92%,已存在的冲刷坑则可被修复73%。这些研究成果为桩墩局部冲刷防护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3.
本文根据现阶段医院螺旋CT所处的环境及使用特点,对其维护检修工作按优先级分三个方面依次进行论述:首先强调加强预防性维护的重要性并综述相关内容和具体方法;随后阐述对现场即时维修的要求和应做好的准备工作;最后在分析若干实际故障解决案例的基础上总结了停机检修的经验和应注意的原则.  相似文献   
54.
微囊藻藻际细菌影响微囊藻的生长及其水华的生消.然而特定微囊藻群体中藻际细菌群落组成对温度变化的响应规律仍不清楚.本文把一株从太湖分离得到的群体铜绿微囊藻,置于不同温度(15、20、25和30℃)下进行培养,分析各培养体系中不同粒径附生或游离细菌群落组成的异同.结果表明:温度显著影响微囊藻群体(>20 μm)附生、单细胞小群体(3~20 μm)附生和游离(0.2~3 μm)细菌群落的组成(PERMANOVA,P<0.01),Sphingomonadales、Pseudomonadales和Cytophagales分别是3组细菌群落中的最优势菌目,相对丰度分别为21.35%、19.74%和33.44%.在3组细菌群落中都存在一些核心优势细菌类群,其丰度相对稳定,对温度变化不敏感.其中在微囊藻群体附生细菌群落中,优势菌属Brevundimonas和OPB56在20~30℃之间培养时其相对丰度较为稳定;单细胞小群体附生细菌群落中的核心优势菌属Mariniradius相对丰度也是在20~30℃之间较为稳定,而Gemmobacter相对丰度在4种温度下均较为一致;游离细菌群落中的核心优势菌属Porphyrobacter相对丰度在20~30℃之间时也相对稳定.另外,在15℃时,单细胞小群体附生和游离细菌群落的多样性都达到最高,总体细菌群落物种相关性网络复杂度最高,但合作性关联最弱.该研究结果对于深入了解微囊藻群体的藻菌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太湖水华蓝藻底泥中复苏和水柱中生长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曹焕生  孔繁翔  谭啸  杨州  张民  邢鹏 《湖泊科学》2006,18(6):585-589
为了研究太湖底泥中蓝藻的复苏和水柱中的生长,作者自行设计了原位藻类复苏收集器和生长培养器并安放在太湖梅梁湾监测蓝藻复苏释放和生长.实验在藻类的复苏期(2005年3-6月)进行.结果表明在复苏期太湖蓝藻的复苏呈现波动性增加,4月达到最大量.水柱中蓝藻同步的比生长率和生长量也呈现波动性上升,并在5月初达到最大值.浮游动物的存在并没有对蓝藻的生长造成显著的影响.对底泥蓝藻释放和水柱生长进行比较,底泥释放的蓝藻只占藻类生长量的很小一部分(<2.5%).所以,水柱中蓝藻的生长对其优势的确立和水华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今后的研究将主要集中在水柱中蓝藻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56.
太湖浮游植物细胞裂解速率的酯酶活性法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从2009年8月至2010年10月,每月采集太湖3个不同富营养化湖区水样,运用酯酶活性法,测定了颗粒态酯酶、溶解性酯酶活性以及酯酶衰变周期,估算了太湖浮游植物细胞裂解速率.研究结果表明,太湖颗粒态酯酶活性为0.58~35.15 nmol FDA/(L.h),溶解性酯酶活性为0.55~7.59 nmol FDA/(L.h),酯酶衰变周期为7~75 h,细胞裂解速率为0.02~0.77 d-1,三个采样点细胞裂解速率没有显著差异.颗粒态酯酶活性与叶绿素a浓度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说明运用酯酶活性法估算太湖浮游植物细胞裂解速率是可行.此外,叶绿素a浓度与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梅梁湾和湖心叶绿素a浓度具有显著差异.贡湖湾叶绿素a浓度与细胞裂解速率之间具有显著的反比例关系,说明细胞裂解速率也是影响太湖藻类生物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7.
巢湖浮游藻类功能群的组成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王徐林  张民  殷进 《湖泊科学》2018,30(2):431-440
2015年1-12月逐月采集了巢湖9个断面的浮游植物,并对所采植物进行功能群划分,结果显示,巢湖的浮游植物可以划分为15个功能群:C、N、P、MP、S2、X1、X3、Y、F、J、H1、H2、LM、M、W1.不同时期调查的植物优势功能群存在差异,其中H2在12次调查中的优势度均≥0.02,成为巢湖的绝对优势功能群,H2功能群的组成藻类为鱼腥藻,次要的功能群为M,主要组成藻类为微囊藻,两个功能群均为富营养化功能类群.巢湖植物优势功能群不同时期的演替规律为:1月H2+Y经2月H2+J,3月H2,4月H2+F,5月H2,6月M,7月M+H2,8、9月M,11月H2+M转变为12月H2.RDA分析结果显示,巢湖植物功能群分布受水环境因子影响较为明显,整体上,水温、溶解性总磷、溶解性总氮、高锰酸盐指数和水深是影响巢湖植物功能群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8.
温度波动对浮游藻类生长及多糖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覃宝利  杨州  张民 《湖泊科学》2014,26(3):432-440
以铜绿微囊藻、蛋白核小球藻及梅尼小环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春季藻类演替期间主要门类藻对温度波动的响应,实验在恒温(20℃)和昼夜波动(20±5℃)2种温度模式下测定了3种藻的生长和不同形态多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曲线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没有显著性差异,铜绿微囊藻和梅尼小环藻的生长曲线在波动温度组显著低于恒定温度组,而且温度波动对梅尼小环藻的生长抑制明显强于铜绿微囊藻.随着实验的进行,3种藻在2个温度处理组中的生长速率逐渐趋近,无显著差异,但是在实验中段3种藻的生长速率对2个温度处理的响应差异显著,其中温度波动对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速率起到了显著的抑制作用,对梅尼小环藻起到短暂的显著抑制作用,而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速率无显著性影响,表明铜绿微囊藻对短期(3~6 d)的温度波动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铜绿微囊藻的游离多糖含量在温度波动条件下显著增加,而固着多糖和总多糖的含量显著减少;蛋白核小球藻和梅尼小环藻多糖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变化,表明温度波动可能不利于铜绿微囊藻固着多糖的积累.因此,相对短期的温度波动有利于铜绿微囊藻生长优势的确立与维持,而相对长期的温度波动可能会通过影响铜绿微囊藻固着多糖的积累而影响其生长优势的维持.  相似文献   
59.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Laser Confocal Scanning Microscope)分析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的一项新的光学显微测试方法,它具有普通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不具备的很多优点,如样品制备十分简单、分层扫描和三维立体图像重建、清晰分辨有机和无机质等。我们将该技术应用到大庆探区的储层研究中,进行了储层孔隙和微裂缝的三维结构重建,对储层中原油形态进行了详细研究,其中原油形态观察对薄差水淹层的研究有重要意义,研究了裂缝中次生包裹体特征及形成期次,此外,该方法应用于微体古生物化石研究在大庆探区发现了以前本区未见的孢子化石种类。在原油乳化机理研究方面,首次应用共聚焦观察了乳化油的内部结构,通过动态分析可以确定其稳定性,这为乳化油乳化机理研究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检测技术在大庆探区储层分析研究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60.
正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高速推进,城市里高层及超高层建筑逐年递增,对空间利用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的地上发展空间越来越小,从而导致了大量的地下深基坑的开挖现象发生。考虑到现有基坑支护设计方法及地质条件,支护方案并不能完全保障基坑工程的绝对安全。因此,监测基坑施工的安全是十分必要的。合理利用观测时所采集的变形数据,分析和把握变形体的变形特征和规律,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